環境教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2

國家重大政策以「海洋臺灣」為發展主軸,需 要大量相關的海洋科學研究的人力資源。鑑此,本校於95學年度成立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結合本校地球科學系所擁有完整之地球科學各領域(如大氣科學、地質 學、地球物理、天文學及海洋科學)之專才師資,將可以因此擴展培育優秀之具地球系統整合實力的海洋環境科技研究人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臺北市立動物園「戀戀火金姑親子體驗營」環境教育方案之評估
    (2021) 侯珏; Hou, Chueh
    本研究運用邏輯模式(Logic model)評估臺北市立動物園「戀戀火金姑親子體驗營」環境教育方案,瞭解方案的執行狀況以及參與之親子家庭的學習成效。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參與營隊的國小一至六年級親子家庭,研究方法採用前實驗研究單組前測-後測設計,除了以量化問卷蒐集學員參與營隊前、後以及營隊結束後一個月的學習成效,另外輔以參與觀察法及訪談法進一步瞭解學員參與營隊的學習效果及學習體驗。 本研究量化資料顯示成人參與營隊後,在「環境覺知」及「環境知識」面向有顯著提升且持續至營隊結束一個月後。在「環境態度」面向,成人參與營隊後有顯著提升,但營隊結束一個月後則沒有顯著差異。在「環境行為」面向則無顯著改變;學童參與營隊後在「環境覺知」及「環境知識」面向有顯著提升且持續至營隊結束一個月後。在「環境態度」面向,則沒有顯著提升。在「環境行為」面向無顯著改變。本研究質化資料顯示學員在「環境覺知」及「環境知識」面向有明顯的提升。在「環境態度」面向發現學員能經由親近螢火蟲及螢火蟲的棲息環境,懂得愛護與尊重生命,並具有保育螢火蟲的意願,但還無法落實生活中的保育行為。整體而言,本營隊對於北部的家庭仍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學員也認為課程內容豐富充實且教學方式寓教於樂。 本研究發現「戀戀火金姑親子體驗營」在課程安排上較著重螢火蟲生態知識的傳遞以及學員在環境中的體驗,建議未來可以在方案規劃中加強螢火蟲的保育知識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落實保育行為的重要性,更積極地影響學員產生負責任的環境行為。
  • Item
    台北動物園亞洲象「林旺」展示區對遊客保育態度影響之調查
    (2005) 王嘉輝
    本研究旨在藉亞洲象「林旺」展示場域,調查遊客參觀後對大象的保育態度及對大象各項訊息感興趣的程度,並檢驗可能影響大象保育態度的遊客屬性,及初探展示可能影響遊客的態度面向。研究工具採用大象保育態度問卷,內容以態度三成分:情感、認知及行為傾向為結構來設計,並含有興趣程度問項。對象為一般遊客。經統計分析,所得重要結論如下: 1.整體而言,參觀遊客對大象持正面的保育態度,但保育的行為傾向卻趨於保守。 2.對大象訊息感興趣的程度上,大致以大象生態及保育訊息相對較高,動物認養及大象個體相對較低。 3.保育態度的情感、認知及行為傾向此三成分間彼此呈現顯著的正相關。 4.初步顯示情感成分受本展示影響的程度較其他成分高。 5.遊客屬性中,「與林旺合照」會影響對大象的保育態度,但應視為個案;其他如「性別」、「參加過生態環保相關課程」、「參加過生態環保相關民間團體」三項亦會影響對大象的保育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