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2

國家重大政策以「海洋臺灣」為發展主軸,需 要大量相關的海洋科學研究的人力資源。鑑此,本校於95學年度成立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結合本校地球科學系所擁有完整之地球科學各領域(如大氣科學、地質 學、地球物理、天文學及海洋科學)之專才師資,將可以因此擴展培育優秀之具地球系統整合實力的海洋環境科技研究人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石門水庫集水區水資源議題環境教育-以國小三年級進行環境-科學-技術-社會(E-STS)教學為例
    (2009) 呂家欣; LU CHIA HSIN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實施以「石門水庫集水區水資源議題環境教育」的E-STS教學,對於國小三年級學生在環境覺知、知識、態度、行為的影響,以及學生對E-STS教學方式之感受。 研究者以台北縣某國小三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輔以量化問卷的方式,進行資料的蒐集與詮釋,蒐集的資料包括教學省思札記、觀察日誌、小組報告、錄音、訪談資料等,並以自編之問卷與量表為研究工具,在教學活動前、後進行評測,並將前測、後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 1.以石門水庫集水區水資源議題為主的E-STS教學,學生對於石門水庫與相關的環境議題有較深入的了解,在環境覺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量表上,後測的分數比前測高,且達顯著效果,但在環境行為量表上,有正面的成效但未達顯著效果。 2.在E-STS教學之後,在環境方面,學生態度從節約用水,擴大為愛護集水區水資源環境;在科學方面,對於集水區的生態環境知識增加;在技能上,合作學習與討論能提出解決環境問題的策略;在社會方面,體會不同的角色有其想法以及立場,並學習價值的判斷,也學習尊重不同的立場和看法。 3.在進行E-STS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多元的教學方式,例如:多媒體教學、小組討論、角色扮演,能提升學生對於研究主題的興趣。 4.在教師教學方面,教師在E-STS教學歷程中建立E-STS的教學理念,提升教師蒐集及統整環境議題資料、教學設計能力以及教學技巧。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及發現做一綜合論述,以作為教師未來教學及研究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