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2

國家重大政策以「海洋臺灣」為發展主軸,需 要大量相關的海洋科學研究的人力資源。鑑此,本校於95學年度成立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結合本校地球科學系所擁有完整之地球科學各領域(如大氣科學、地質 學、地球物理、天文學及海洋科學)之專才師資,將可以因此擴展培育優秀之具地球系統整合實力的海洋環境科技研究人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初探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發展及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建構歷程
    (2012) 魏竹秀
    《環境教育法》於2010年5月18日三讀通過,6月5日生效,並於隔年2011年6月5號(世界環境日)正式實施上路。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立迄今之環境教育發展趨勢及關鍵議題,並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為一實例,依循《環境教育法》及「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及管理辦法」規定,進行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建構歷程之研究。研究者從環境教育參與觀點出發,以WHO-IDEA方法思議建構研究架構,透過實際參與、深度訪談、文件分析等多重研究方法,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發展為背景資訊(D)、運用策略與效益(E)、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建構(I)為焦點內涵概念,深入瞭解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發展及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建構歷程之研究評析(A)。 本研究依據歷程中之主要事件及推動工作重點,分為(1)環境教育實務奠基期、(2)環境教育推廣建構期、(3)環境教育深耕創新期,並著重於環境教育實務奠基期及環境教育推廣建構期之探討。根據研究結果顯示,陽明山國家公園於環境教育實務奠基期,即初步將環境教育之概念納入國家公園專業人力、課程方案、經營管理及設施場所四大層面規劃;隨著《環境教育法》通過與施行,環境教育推廣建構期係指陽明山國家公園依法建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申請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歷程。本研究進而分析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建構歷程其關鍵議題包含(1)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概念形成與推動背景、(2)「據點式」環境教育推動與實施策略、(3) 環境解說深化與環境教育推展、(4)環境教育課程方案規劃與持續推動、(5)國家公園數位化環境教育平台與推動策略、(6)夥伴關係建構與專業人員培能機制、(7)永續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基地。 最後分析歸納影響本歷程之關鍵因素包含下列兩大層面(1)由上而下的環境教育政策推廣:政策得以推行落實,政府單位決策者之裁示與支持係為首要關鍵,政府單位於歷程中扮演政策宣導、策略推動、統籌規劃、溝通協調、計畫訂定、行政處理、素材提供、資訊蒐集;其次為(2)由外而內的環境教育概念導入:透過環境教育專家學者於歷程中扮演政策推動、專業諮詢、溝通協調、課程研究與教材編撰、統籌規劃等角色功能,促成環境教育專業理論與國家公園實務發展之結合,深化其環境教育之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