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2

國家重大政策以「海洋臺灣」為發展主軸,需 要大量相關的海洋科學研究的人力資源。鑑此,本校於95學年度成立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結合本校地球科學系所擁有完整之地球科學各領域(如大氣科學、地質 學、地球物理、天文學及海洋科學)之專才師資,將可以因此擴展培育優秀之具地球系統整合實力的海洋環境科技研究人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以行動能力觀點探討海洋保育個案研究 -以郭道仁台灣東北角萊式擬烏賊保育為例
    (2014) 王心怡; Hsini-I Wang
    中文摘要 根據全球海洋現況報告(IPSO, 2013),海洋健康狀態已處於生態系崩壞的臨界點,科學家們認為需要在一個世代內防止海洋發生不可逆的災難性變化。海洋保育行動是重要而有效的對應之道,需要群體促成。 資深潛水教練郭道仁在水活動中看到萊氏擬烏賊產卵於海洋廢棄物上,他開始嘗試以天然素材製作的人工魚礁打造軟絲的家,在台灣東北角海域,從1998年起軟絲富育行動一直持續至今。作為環境教育的學習者,研究者關注行動是如何進行?什麼能力促成環境行動? 本研究主要瞭解個案行動歷程以及個人行動能力要素,研究問題為: 一、 探討郭道仁海洋保育行動的整體脈絡與內容為何? 二、 探討該海洋保育行動中,環境行動能力之要素與要素關係為何? 本研究採質化研究方法,資料蒐集方式主要為:深度訪談、文件蒐集與參與觀察,並以Jensen (1997)提出的行動能力觀點作為歸納分析的準則。 研究結果歸納郭道仁海洋保育行動能力包含21項要素,統整為知識與洞察力、承諾、願景和行動經驗四大面向,以及民主素養與批判思考兩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