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2

國家重大政策以「海洋臺灣」為發展主軸,需 要大量相關的海洋科學研究的人力資源。鑑此,本校於95學年度成立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結合本校地球科學系所擁有完整之地球科學各領域(如大氣科學、地質 學、地球物理、天文學及海洋科學)之專才師資,將可以因此擴展培育優秀之具地球系統整合實力的海洋環境科技研究人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初探陽明山生態學校環境教育發展歷程及參與者角色之研究
    (2012) 楊嘉芸; Yang,Chia-Yun
      陽明山生態學校是由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及其鄰近地區之六所學校,與專家學者所共同合作推動之實際案例。研究者從環境教育觀點與政策法令推動導向出發,以WHO-IDEA方法思議建構研究架構,藉由整合相關文獻、研究者實際參與觀察、深度訪談關鍵參與者、依據佐證相關文件資料及三角交叉檢核等多重研究方法,初步建構出陽明山生態學校推動及其環境教育發展歷程。本研究依據歷程中之主要事件及推動工作重點,分為架構規劃期、人員培力期、行動落實期等三大階段;歷程中專家學者、政府機構、學校單位等環境教育參與者的人員合作互動,充分發揮各自角色功能,成為影響歷程中最關鍵之因素,同時借重陽明山地區獨特地利之便,並配合陽管處進行生態資源整合與環境教育平台推動,以及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相關生態教育年政策,乃至《環境教育法》之通過與實施,皆有助推進陽明山生態學校環境教育發展之整體進程。本研究分析陽明山生態學校環境教育推動之成果涵括(1)環境教育特色與發展目標確立、(2)校園硬體環境設施改造 、(3)環境教育人員專業知能提升、(4)環境教育課程方案發展以及(5)共築陽明山生態學校環境教育推動系統。   各參與者在不同時期採取了不同的環境教育策略,其中重要角色即在於專家學者於歷程中擔任專業諮詢、溝通協調、策略推動、活動教學與教材編撰以及統籌規劃等供給者角色,推行促成陽明山生態學校環境教育推動系統,同時連結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及其領導的六所生態學校,透過生態資訊整合及環境教育平台之推廣,引領生態學校實施環境教育課程研發及教師培訓等行動,加上環境教育推廣活動策略規劃等作為,成就陽明山生態學校推動環境教育的具體合作關係與計畫。歷程中在多元教育資源整合及多方單位人員分工合作完成,其充分反映環境教育參與者之功能角色扮演,為《環境教育法》正式實施之後建立環境教育推動之典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