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2

國家重大政策以「海洋臺灣」為發展主軸,需 要大量相關的海洋科學研究的人力資源。鑑此,本校於95學年度成立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結合本校地球科學系所擁有完整之地球科學各領域(如大氣科學、地質 學、地球物理、天文學及海洋科學)之專才師資,將可以因此擴展培育優秀之具地球系統整合實力的海洋環境科技研究人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以環境教育的觀點建構生物多樣性教育的行動概念
    (2008) 曾聰賢
    自1992年地球高峰會簽署了「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來,生物多樣性成為全球最受重視的環境議題之一,但生物多樣性的流失快速,唯有透過全體人類共同的參與及投入,才是生物多樣性保育唯一的出路。但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多而複雜,哪些是重要且有助於提升行動力的概念,在推動大眾生物多樣性教育上甚為關鍵。 過去概念的研究大多以德懷術的方式,透過專家問卷反覆的調查得到相對主觀的結果,但在每次問卷中,概念如何被挑選則不得而知。本研究之特色在於以研究者為工具,豐富詳實的紀錄整個過程,先以質的分析獲得生物多樣性教育的重要概念,再由環境教育的相關研究中找出影響環境行動的重要影響因素,並由行動知識、環境素養、環境教育目標內涵的相關研究中對照出篩選原則,透過篩選取得有助於提升大眾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意願及行動之概念,最後經過三角檢定及專家意見的修正而完成,共得五大主題二十四條行動概念,以提供給從事大眾生物多樣性教育的教學者、課程設計者或方案規劃者參考。 五大主題內容如下: 一、使大眾瞭解何謂生物多樣性及其重要性:內含五條概念,傳達生物多樣性中所有變異的重要以及生物多樣性對人類及環境的重要關連。 二、使大眾覺察並瞭解生物多樣性的危機:內含四條概念,傳達生物多樣性因人類的行為及其交互影響之下以加成的速度消失。 三、培養大眾正確的生物多樣性價值觀:內含六條概念,包括欣賞生物多樣性之美及價值、關懷與尊重其固有價值、欣賞與認同不同文化、關懷未來世代以及拋開人類中心主義的思想等,以賦予大眾對於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責任。 四、使大眾瞭解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行動面向與策略:內含七條概念,傳達減少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的重要面向,包括社會層面與個人層面,並傳達出成功的希望。 五、使大眾瞭解到環境正義的彰顯有助於減少生物多樣性的破壞:內含二條概念,傳達落後國家及弱勢族群的貧窮、生存及被剝削等問題,亦會影響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