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2

國家重大政策以「海洋臺灣」為發展主軸,需 要大量相關的海洋科學研究的人力資源。鑑此,本校於95學年度成立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結合本校地球科學系所擁有完整之地球科學各領域(如大氣科學、地質 學、地球物理、天文學及海洋科學)之專才師資,將可以因此擴展培育優秀之具地球系統整合實力的海洋環境科技研究人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仿生案例教學對大學生自然觀察智能、類比聯想、仿生設計能力與情意態度之成效分析
    (2016) 周鴻騰; Chou, Hong-Teng
    本研究於台灣北區某一科技大學環境工程系的課程中導入仿生學,探討接受「仿生案例教學」的大學生在「自然觀察智能」、「類比聯想能力」、「仿生設計能力」、「對物種與生態系統價值偏向」之提升成效。採用「不等組前測-後測設計」結合實作歷程評量進行研究。包括實驗組1接受全套仿生教學(N=43)、實驗組2接受半套仿生教學組(N=30)、控制組接受原有教科書講述教學(N=35),三組分別進行前測、後測與延宕測,結果發現:(1)實驗介入後,二組實驗組之自然觀察智能較無法於短時間內顯著提升,長時間戶外觀察、累積飼養經驗或覺察生活細節將有助於提升自然觀察智能。(2)接受全套與半套仿生教學皆比傳統教科書講述教學,能有效提升類比聯想能力、仿生設計能力。此外,接受全套教學比半套教學在一個月後能維持較佳的延宕效果。(3)從檔案評量 A至B 觀之,學生在對應兩者之間的相似性、歸納科學原理、設計出什麼產品、畫出設計草圖仍有進步的空間。學生積極應用課程所學、課後主動鑽研專業知識、設計知識與增強後設認知,皆有助於仿生類比聯想與設計草圖構想等能力。(4) 大部分學生支持仿生學產業的發展,但必須以關照動植物、生態系與人類的福祉為前提。師法大自然來解決環境問題,學生認為具有環保商機與懷抱著希望感。(5)課程結束後,學生表示擁有更多創新解決問題的點子、興趣與好奇心並且願意繼續主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