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06

本所成立於2008年2月,以行銷管理、財務金融管理、與策略管理為主要教學研究發展領域。管理學院亦在台師大轉型為綜合大學的發展定位下成立,大多數人認為師範體系大學的主要使命是培育國高中教師, 但隨著政府對師資培育管道的開放,培育師資已非師範體系學校專屬任務。除了原有師培專業優勢外,台師大亦積極培育各行業所需專業人才;轉型工程啟動後台師大也順利成為國內12所頂尖大學之一。

本所師資除了台師大原有商管領域教授外,其餘皆從其他頂尖大學網羅而來。本所以「管理研究所」為名,期許研究生除了在企業管理專業領域外,也能善用台師大在藝術、音樂、運休、及人文上的優勢,學習到其他大學無可匹配的經營管理軟實力。 在管理領域裡,本所以行銷管理與財務金融管理師資特色為主,但亦提供國際經營及策略等相關課程訓練,以訓練學生俱備日後成為高階管理人才的能力。

2009年開始招收第一屆外籍學生,部份課程以全英語授課,積極提昇國際化程度;2013年起延攬業界菁英擔任授課教師,加強與產業界之互動;隨著世界局勢轉變,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台灣有望成為繼香港之後第二大人民幣離岸中心,台灣全球佈局日趨開放及邁向國際化,自由經濟示範區上路,台師大管理研究所培養管理人才刻不容緩。2013年9月起分組招生-「財務金融管理組」與「行銷管理組」,並以國際企業及策略等相關課程為輔,提供更專業化課程,積極培養菁英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59
  • Item
    臉書名人粉絲專頁的自我揭露對資訊影響力之影響:以人際吸引力及擬社會互動為中介變數
    (2019) 徐芳儀; Hsu, Fang-Yi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社群媒體逐漸在人際溝通網絡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媒介,為此許多名人開始投入於經營社群平台,希望從中增進與粉絲間的互動關係。觀察到名人在粉絲專頁上的自我揭露日趨頻繁,究竟這些揭露會不會提升名人的人際吸引力,又或者會不會增進其與粉絲間的互動關係。過去研究證實自我揭露對人際吸引力有直接關係;人際吸引力對擬社會互動會產生正向影響,但尚未有研究將人際吸引力作為兩者之間的連接橋梁。欲探究此問題,本研究將探討名人自我揭露、人際吸引力與擬社會互動,乃至於資訊影響力之間存在的關聯。 本研究針對名人粉絲專頁的追蹤者進行問卷發放,最終取得 351 份有效問卷。經研究結果顯示,名人的自我揭露只會正向影響外表吸引力;外表、社交、任務吸引力三者皆會顯著正向影響擬社會互動,進而對資訊影響力產生正向效果。另外,態度相似性雖然只對任務吸引力具有調節效果,但對外表、社交、任務吸引力三者皆會直接產生正向影響。
  • Item
    信任與公司績效:味全公司案例分析
    (2019) 陳岳琳; Chen, Yueh-Lin
    企業社會責任是否可以提高公司績效?此一議題長久以來,無論是實務界或學術界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因此本研究採用汪瑞芝及李佳駿(2019)所建構之企業社會責任綜合指標為依據,以 2014 年味全食安醜聞事件作為事件日期,抓取前後二年(2012-2016 年)之台灣食品工業上市櫃公司為研究象,欲探討企業投入企業社會責任程度高低遇到競爭者發生醜聞事件時,對於其公司財務績效之關聯性。 本文的研究結果如下,高企業社會責任公司在面臨競爭者遇到醜聞事件衝擊時能有助提升銷售量與股價表現,因為消費者集體抵制公司無良行為很快反應在銷售量表現,故高社會責任企業的銷售量績效表現顯著優於低社會責任企業,且消費者健康意識抬頭,越來越關注食安健康議題,若企業爆發食安風暴,會重創消費者信心,拖累整體消費市場,進而衝擊股價重挫。然而由於企業在實施企業社會活動時,必須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所產生的成本,也因此造成企業利潤減少、獲利下降,導致企業的損失。
  • Item
    首句、訴求形式以及自我參照
對於綠色產品品牌社群貼文溝通效果之影響
    (2019) 李憶群; Li, Yi-Chun
      過去在廣告領域的相關研究中,對於廣告標題型態、廣告訴求形式以及自我參照,學者們皆有諸多的著墨,這些學術理論,在行銷領域中也有相當大的貢獻。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社群媒體不僅在個人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業界,也成為品牌不可或缺的行銷工具之一。然而,過去研究的相關理論,多為針對傳統媒體,如電視廣告、報章雜誌等,對於這種新型態的社群媒體,如Instagram,並無太多相關文獻。因此,本研究希望能透過田野實驗的方式,實際將過去對於標題型態、訴求形式以及自我參照之研究理論,運用在品牌社群上,並進一步洞悉過去這些理論,在這種新型態社群媒體的適用性與溝通效果。

   本研究將過去在廣告領域的研究中常見的幾個面向,統整成三個要素:1. 標題型態(完整標題/適度標題) 2. 訴求形式(理性訴求/感性訴求) 3. 自我參照(有/無使用自我參照),排列組合後撰寫八種不同情境之貼文,並收集發佈後五週之觸及人數及曝光次數,以迴歸分析之方式分析各項要素。本研究之主要結論如下: 
一、當貼文首句使用「完整標題」時,貼文效果較佳 二、當貼文使用「理性訴求」時,貼文效果較佳 三、當貼文不加入自我參照之概念時,貼文效果較佳
  • Item
    Instagram插畫角色粉絲專頁研究:風格、行銷策略與互動
    (2019) 蘇群智; Su, Cyun-Jhih
    本研究欲探討在社群媒體平台日益盛行的時代下,不同插畫風格的插畫角色粉絲專頁在推廣策略上有何不同,不同的題材內容又會使粉絲對此產生什麼反應與互動。為此,本研究提出了三個研究問題,試圖解答此疑問: (1) 當今Instagram上的插畫角色粉絲專頁的主流風格分類?  (2) 當今Instagram上的插畫角色粉絲專頁的推廣策略? (3) 當今Instagram上的各類插畫角色粉絲專頁與粉絲的互動情形? 本研究將以質性研究之個案研究作為主要研究方式,並以直接觀察法與次級資料分析法等兩種資料蒐集方式,對研究個案進行整理、歸納、分析與詮釋。為了使所選取之研究個案具代表性,本研究引用了羅以真(2015)對網路圖文創作家名人品牌的界定標準-粉絲人數高於50萬人次並販售過周邊/聯名商品,選擇了Instagram上唯二符合此標準的「Duncan」與「廢物女友」插畫角色粉絲專頁作為本次研究個案。 本研究發現:在整理歸納兩者之插畫風格、題材內容後,根據馬文超(2018)於《數位媒體插畫藝術風格分析》中提出的插畫風格定義,插畫角色「Duncan」屬於「卡通、無俚頭與荒誕」等三種風格的集合;插畫角色「廢物女友」則是屬於「卡通、無俚頭與唯美」等三種風格的集合。在推廣策略上,雖然插畫角色仍是多數推廣策略的主體,但插畫作家也透過出席活動、接受訪談的方式,逐漸成為了新興的「人物品牌」;在插畫角色粉絲專頁與粉絲的互動上,以詼諧有趣的插畫搭配帶點諷刺意味的文字,描寫朋友與情侶之間的互動,最能吸引粉絲按讚與留言支持。
  • Item
    政績壓力、企業社會責任與盈餘管理關聯性之探究
    (2019) 李彥欣; LI, YEN-HSIN
    盈餘管理可能造成投資人及其利害關係人的損失,能否藉由推動企業社會責任來降低公司從事盈餘管理的誘因,及有否中介變數改變企業社會責任與盈餘管理關聯性是一重要課題。本研究檢視企業社會責任有否影響不同盈餘管理誘因。中國地方政府官員的政績考核納入地方經濟成長及財政收入成長,故當地方政府面臨較大政績壓力時,需企業協助其達到政績目標,使企業改變其盈餘管理行為。因此,本研究檢視地方政府政績壓力對企業社會責任與盈餘管理關聯性是否有所影響。 實證結果顯示,有發佈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的公司中,企業社會責任表現較佳且進行現金增資時,其實質盈餘管理程度較大;而公司當年度企業社會責任表現較佳且有避免虧損時,會減少質盈餘管理程度及裁決性應計數管理。此外,當企業總部位於政績壓力較大省分且公司企業社會責任表現佳時,其實質盈餘管理程度較大。
  • Item
    社群網站上,心理安全性以及自我效能在 社會資本影響使用者知識分享行為上所扮演的中介角色
    (2012) 楊昀璇; Carolyn
    隨著電腦以及網路的普及,愈來愈多的社群網站隨之出現。社群網站不僅對個體在溝通與分享知識上帶來影響,也對商業帶來了利益。這些影響吸引了研究人員以及行銷人員的興趣。過去雖然有許多關於社群網站的研究,但大多聚焦在個體的社群網站使用行為以及探索性的分析。本篇論文是依照Wasko and Faraj在2005年提出的三個社會資本理論模型──結構性社會資本、認知性社會資以及關係性社會資本對於個體在知識分享行為上具有正向影響力並增加了知識分享自我效能以及心理安全性的中介角色。透過439個有效樣本的問卷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認知性的社會資本對於個體在社群網站上的知識分享行為正向影響效果最大;而知識分享自我效能則擁有最大的中介效果。這項研究結果不論是對於研究或是管理上都帶來了相當大的貢獻。
  • Item
    網路瀏覽行為的背景效果
    (2013) 曾筱君; Hsiao-Chun Tseng
    同化對比作用在實體環境中廣泛被運用,業者運用消費者心理,讓其產品與腦海中特定商品比較時能夠勝出,而做足了努力。哪些情況下會產生同化效果,哪些情況下會產生對比效果,一直是學者不斷在探索的議題,並應用在行銷廣告領域。 而這股戰火隨著科技的發展而蔓延到網際網路,網路行銷已經是種普遍的概念,本研究欲將同化對比效果在網際網路環境做驗證,因此選定了相似性(similarity)與區辨性(Distinctiveness)在網路上做實驗,探討同樣的變數在網路環境中是否也能引起同樣的同化對比效果。
  • Item
    網路口碑影響力與購買意圖關係之研究 -以品牌依附為調節變數
    (2012) 謝旻珊; Min-Shan Hsieh
    本研究探討在化妝品、手機、餐廳三個產品類別中,網路口碑影響力對購買意圖的影響,並以品牌依附與其兩個子構面:品牌-自我連結及品牌顯著性做為調節變數,討論其調節作用。抽樣調查結果發現,在三種產品類別的情況下,網路口碑影響力對購買意圖的影響皆成立;而品牌依附對網路口碑影響力與購買意圖關係的調節作用在化妝品產品類別下成立,在手機及餐廳產品類別兩種情況下不成立;品牌-自我連結對網路口碑影響力與購買意圖關係的調節作用在三種產品類別情況下皆不成立;品牌顯著性在化妝品、手機產品類別兩種情況下成立,但在餐廳產品類別下不成立。因此,品牌顯著性比品牌依附及品牌-自我連結更適合做為一調節變數。故在學術及實務上,除了網路口碑影響力與購買意圖的關係,在未來我們更可以設法應用品牌依附、品牌-自我連結及品牌顯著性的調節效果來加強這段關係,以期增強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 Item
    Facebook使用行為:社會資本累積影響使用者散播口碑的意圖
    (2012) 邱怡蓉; Yi-Jung Chiu
    近年來不同類型社群網站的興起,尤其以Facebook最為流行,使用者在網路世界分享個人內心感受、揭露個人資訊、散播口碑、產品經驗或評論等等行為已經非常普遍。Facebook的使用不只能揭露個人資訊也能與家人、朋友或工作夥伴做社會互動,以往只能在現實社會中進行社會資本累積,現今已能在網路上累積和經營社會資本。透過Facebook社群融入度提升,進而會影響使用者在Facebook上散播口碑的意圖。但網路上經營社會資本反而會愈有壓力,使用者在Facebook發表言論且同時進行累積社會資本時,可能擔心會傷害社會資本本身,且愈在乎別人眼中的自己,本研究認為社會資本累積愈多會正向影響自我意識的程度。 本研究以Facebook為施測場域進行問網路問卷調查,取得325份有效樣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結果自我揭露正向影響Facebook社群融入度,且社會連結正向提升使用者的社會資本;另外,Facebook社群融入度為社會資本累積影響散播口碑意圖的中介變數;社會資本分成三種:結構性社會資本、認知性社會資本、關係性社會資本;社會資本累積證實會正向影響自我意識的程度。最後將論述管理意涵與未來研究建議。
  • Item
    網路福袋購買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
    (2012) 黃韻真; Yun-Chen Huang
    本研究以網路女性服飾福袋為研究主體,旨要在探討消費者對網路福袋購買意願影響之因素。過去對購買意願研究很多,但對網路福袋購買意願的研究很少。網路福袋與一般商品不同之處在於他會帶給消費者期盼與想像。經文獻探討找出與網路福袋這類商品特性相關的因素:可想像性、期盼、正面口碑程度與知覺風險會對消費者對網路福袋的購買意願與知覺價值有影響。此外,網路福袋的搭售價格對消費者而言是無法自己決定的,但價格是賣方重要的策略之一,因此在研究模型中搭售價格扮演了調節角色。 經網路問卷發放實證研究發現,可想像性、期盼與正面口碑程度確實對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知覺風險對知覺價值有負向影響。知覺價值對購買意願有正向影響。搭售價格在正面口碑程度對購買意願的正向影響上,扮演了調節的影響。當搭售價格較高時,正面口碑程度對購買意願的正向影響將會被減弱。以外,研究結果還發現,當固定其他影響因素不變時,搭售價格對購買意願有正向的影響。也就是說,當與市場中相同條件、策略的競爭者競爭時,不應降低搭售價格陷入價格競爭來吸引消費者,反而應提高搭售價格可使消費者購買意願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