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6

廿一世紀是以「腦力」決勝負的「知識經濟時代」,而創新可視為一系列知識生產、知識利用以及知識擴散的歷程,而創造力就是創新的火苗。因此創造力與創新能力之發展與培育,不僅是提昇國民素質之關鍵,亦為發展知識經濟之前提。為了全面提昇國家的創造力,歐美等已開發國家,並不將創造力的提昇限於政府行政部門,而是強調直接將創意融入教學或生活中。因此,民間組織與大專院校便成為推動創造力教育的重要推手。

在我國,陶行知在抗戰期間,即倡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創造力教育理念。民國九十年代,許多重要教育政策文件,如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創造力教育政策白皮書、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台北市資優教育白皮書、中華民國人文社會科學白皮書、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全國教育評估指標和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等,皆明白揭櫫創造力發展與教育的重要性,並將創造的教學以發展,視為國家重要的教育目標之一。

有鑑於此,為因應時代潮流以及國家政策,並培養具備創造力特質以及創造力教學技巧的研究生,93年本校教育學院依據「師範校院辦理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審核作業要點」,由前院長吳武典教授邀集相關教授共同規劃「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學位班」,為本校首創院級在職碩士專班,並配合執行教育部顧問室之「創造力教育師資培育」行動研究計畫。 本班所需師資除特殊教育學系、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資訊教育研究所、社會教育學系相關專長教授外,另邀聘工業教育學系、美術學系、音樂學系、表演藝術研究所、國文系等及校外具創造力專長的教授來班授課。

本班自93年度開始招生,每年以招收20-25名為原則,迄今已開辦十餘屆,共招收約200名,目前已培育出許多具創造力專長人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親子舞台劇《猴戲》編劇理念與創作報告
    (2023) 晏天一; Yen, Tyen-Yee Luke
    《猴戲》榮獲 2021 臺北兒童藝術節「兒童戲劇劇本創作」首獎。用「猴子」來代表人的「內在小孩」與「創造力」。《猴戲》是一齣給親子觀賞的舞台劇。小朋友進入教育體制後,就不斷的被教導著要守規矩、要避免犯錯,而當出現不當行為時就會被責罵。有些人可以「馴服」猴子,但是有些猴子卻因為羞恥而受了傷,甚至被放逐。仔細檢視我的生命故事後發現,雖然我也經歷許多創傷,但是我成功的療育了自己,再次成為一個正面、熱情洋溢與有創意的人。《猴戲》的靈感來自我的生命故事。《猴戲》的主角叫做艾莉,她有隻爸爸看不見的小猴子。艾莉今年剛上小學,但是爸爸工作好忙,所以艾莉只能跟猴子玩。其實學校裡每一位小朋友都有隻猴子,但是猴子非常頑皮,誘惑孩子們考試作弊,被老師嚴厲責罵後,艾莉無地自容,覺得猴子只會害了自己,憤而把猴子趕走。上美術課缺少猴子的幫忙,艾莉怎麼也想不出原創的點子。最後在老師的幫忙下,艾莉的猴子回來了,大家一起幫爸爸也找回他失散多年的小猴子。這齣戲,寫給天下父母;希望他們都能重新找到內在的小猴子。這齣戲,寫給小朋友;希望他們能練習馴服內心小猴子,在成長的過程裡不要失去創意與想像力。這齣戲,寫給我自己;感謝我內心那隻雖然遍體麟傷,卻依然不屈不撓的小猴子。
  • Item
    窗床闖創-我與我的學校創新經營四部曲
    (2012) 陳維士
    這是我的生命故事,敘說我與我的學校創新經營歷程,如何在自己的工作場域中實踐自己的創造力。我的故事從我開始,回溯人生的過往;紀錄我的創造歷程-窗、床、闖、創;探索我的創造能力和創意表現;我所經營的環境,闡述我與創造力4P理論之間的關係。希望與大家分享學校創新經營的經驗以及我自己對生命本質的探究與人生任務的省思,在閱讀我的故事後能夠增加不同的多元思維與觀點,期許能從我的個案歷程窺見創造力的價值,能對創造力教育留下一點軌跡。 透過自我敘說的文本與相關資料的蒐集,以創造力的人格特質、創造力的歷程、創造力的產品、創造力的環境為架構,說明我和我的創造力。並透過文獻探討和訪談與問卷,形成三角檢證,以檢驗我創造力的表現,佐證我的生命故事的真實度。 而研究主要發現及結論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創造力表現,可以累積成學校創新經營的專業創造力,創造力可以豐富生命,可以讓生活更美好。希望教育夥伴們能找到自己的創意方程式,並將其運用於學校創新經營中,為學校帶來更多的活力;也希望與想進入國小學校行政的夥伴們分享個人的經驗,並提出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 Item
    幫自己找一個創意的舞台-我和我的托兒所
    (2010) 李秋芬; Lee Chiu Feng
    這是我的生命故事,敘說我在四十歲時意外踏入幼教領域,創立了一所托兒所,也幫自己找到一個實現創意的舞台。我的故事從我生命的源頭開始,回溯人生的過往,記錄我創業的歷程;探索我的創造能力和創意表現,闡述我與創造力4P理論之間的關係。以及我自己對生命本質的探究與人生任務的省思,希望讓大家分享終身學習的經驗,因為我的故事而增加不同的多元思維與觀點,期許能從我的個案歷程窺見創造力的價值,能對創造力教育留下小小的軌跡。 透過自我敘說的文本與相關資料的蒐集,以創造力的人格特質、創造力的歷程、創造力的產品、創造力的環境為架構,說明我和我的創造力。並透過文獻探討和訪談與問卷,形成三角檢證,以檢驗我創造力的表現,佐證我的生命故事的真實度。 而研究主要發現及結論是,日常生活中的迷你創造力和小創力表現,可以累積成經營托兒所的專業創造力,創造力可以豐富生命,可以讓生活更美好。希望家長們鼓勵孩子朝多元發展,找到自己的多元智慧創造力的長處,不要以升學主義為指標、以學歷為導向;與想進入幼兒教育領域的同好們分享經驗,並提出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 Item
    林懷民之創作生命故事—創作之流‧源遠流長
    (2009) 林秀娟
    本研究以故事敘說展開林懷民之創作生命,並以Csiksentimihalyi的創造力系統觀來探究林懷民之創造力展現。 研究過程中,以兩本傳記及三本舞作專書為敘說之主要參考,再輔以其他相關文獻資料,如講座論壇、電視媒體報導、出版品、網路及訪談等,藉此進入林懷民之創作生命,以期有最佳的書寫與詮釋。 以Csiksentimihalyi的創造力系統觀來分析,可見林懷民的創作生命經過三十六年的演化,已移位為系統中的守門員,他的創造力展現自有其系統樣貌。林懷民個人所處的時代與家庭背景,養成他的創造潛質;而他身處的時代脈絡與台灣社會的交會,定位他在舞蹈領域中的角色,影響著他的創造力表現;他的創造不僅得到學門的認同,他在舞蹈領域的成就及地位,讓他成為系統中的守門員,影響著整個台灣社會及表演藝術的發展。 林懷民曾面臨的生命課題:認同與人生志業之經營,即使世代交替,時空移轉,仍是今日的我們在定下志向前所需面對及思考的,該如何取決?我們從閱讀他人的生命裡得到啟發。 最後,我提出對台灣當前社會之觀察與省思供諸位參考,也針對後續研究提供在研究主題與研究理論兩方面的建議,期盼未來在創造性人物的研究上,能有更豐碩的成果。
  • Item
    建構新的生命認同即是創意─馬偕的創意生命故事
    (2008) 徐柏蓉
    本研究以心理傳記為研究取向,敘寫馬偕的創意生命故事,並以匯合取向的創造力理論為基礎看視馬偕生命的創造力展現。研究過程中,以馬偕的日記、委託他人出版的著作《From Far Formosa》為主要自我敘說材料,並輔以其他研究文獻、他傳等材料進行敘寫,企圖還原現象,勾勒、詮釋馬偕的性格與一生。 以Amabile的脈絡理論來看,馬偕具有強烈的特質動機,在宗教動力下追求自我實現;具備教育及醫療領域相關專業知能,並富有利於創意思考的立法型認知風格與工作風格,能跨界學習;這三者交集產出馬偕的創造力,具體展現於他突破教育準備時期所習得的典範,進而創造自己的台灣宣教模式。而以Csikszentmihalyi的系統取向觀之,馬偕生逢十九世紀基督教史上海外宣教的大世紀,成長在信仰敬虔的家庭與支持宣教的教會;在奮而不懈的努力下,成功在系統中位移為守門員,進而影響學門、領域及北台灣與加拿大的社會文化。 馬偕一生奔騰在不斷突破疆界的超越之路,並且以英雄造時勢之姿整合資源於宣教工作;而他在生命擴展的過程中,從意志的決定、情感的深化到建構出對自己身份的新認同,是他創造力展現的丰采樣貌,從而亦詮釋了何為創造即是勇氣。 文末提出對當代社會處境台灣的建議,亦提出後續研究相關建議─進行本土宗教領域傑出人物生涯歷程研究,並從中應用或發展新的創造力理論於研究傑出人物生涯歷程,如此信可為心理傳記、創造力範疇之研究帶來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