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6

廿一世紀是以「腦力」決勝負的「知識經濟時代」,而創新可視為一系列知識生產、知識利用以及知識擴散的歷程,而創造力就是創新的火苗。因此創造力與創新能力之發展與培育,不僅是提昇國民素質之關鍵,亦為發展知識經濟之前提。為了全面提昇國家的創造力,歐美等已開發國家,並不將創造力的提昇限於政府行政部門,而是強調直接將創意融入教學或生活中。因此,民間組織與大專院校便成為推動創造力教育的重要推手。

在我國,陶行知在抗戰期間,即倡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創造力教育理念。民國九十年代,許多重要教育政策文件,如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創造力教育政策白皮書、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台北市資優教育白皮書、中華民國人文社會科學白皮書、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全國教育評估指標和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等,皆明白揭櫫創造力發展與教育的重要性,並將創造的教學以發展,視為國家重要的教育目標之一。

有鑑於此,為因應時代潮流以及國家政策,並培養具備創造力特質以及創造力教學技巧的研究生,93年本校教育學院依據「師範校院辦理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審核作業要點」,由前院長吳武典教授邀集相關教授共同規劃「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學位班」,為本校首創院級在職碩士專班,並配合執行教育部顧問室之「創造力教育師資培育」行動研究計畫。 本班所需師資除特殊教育學系、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資訊教育研究所、社會教育學系相關專長教授外,另邀聘工業教育學系、美術學系、音樂學系、表演藝術研究所、國文系等及校外具創造力專長的教授來班授課。

本班自93年度開始招生,每年以招收20-25名為原則,迄今已開辦十餘屆,共招收約200名,目前已培育出許多具創造力專長人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9
  • Item
    國中生正負向情緒對創造力之影響:以執行功能作為調節變項
    (2024) 蔡毓如; Tsai, Yu-Ru
    本研究目的在探究正負向情緒與創造力之影響,及執行功能在正負向情緒對創造力影響之調節效能。自變項為正負中向情緒三組別,依變項為創造力之表現。實驗實際參與人數95位參與者,研究程序共有四個階段,分別採用兩節課完成:第一階段為情緒的誘發,以經驗回憶法誘發參與者之正負向情緒,完成正負向情緒量表的施測;第二階段完成圖形設計作業;第三階段為情緒的再次誘發,以經驗回憶法誘發參與者之正負向情緒,完成正負向情緒量表的施測;第四階段完成中文執行功能測驗(轉換西蒙測驗與記數廣度測驗)。研究結果,正負向情緒組的操弄達成預期的效果,更新能力也對設計變通性、設計獨創性、設計流暢性有顯著影響;在執行功能的調節效果上,正向情緒組的更新能力對設計獨創性有顯著調節的影響。本研究成果為國中生正負向情緒與創造力相關的議題提供了重要見解,結果顯示執行功能(更新)有效調節個體因情境所產生的正負向情緒,未來應重視學生的情緒調節狀況,營造正向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創造力潛能,使其發揮最佳學習成效。
  • Item
    《哎呀!變成框框了!》兒童創造力繪本創作
    (2024) 許菀庭; Hsu, Wan-Ting
    創造力是人類進步的動力,能促進問題解決、加速科技創新和藝術發展,更是教育中重要元素,對自我實現和社會進步至關重要。本論文以創作類詮釋報告形式呈現,著重創造力發展碩士專班的設班宗旨,發想及創作一本融合創造力思考技法和多元智能理論之兒童繪本,並且透過展覽及科技融入的設計闡述,提升與讀者的互動,將理念更深刻傳達給讀者。本詮釋報告透過緒論、文獻探討、創作脈絡與實踐、創作分析與回饋,陳述創作者之理念與成果,並提出結論。繪本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創造力思考技法的應用場景,同時透過角色化的多元智能呈現,促進讀者理解不同智能的特點。藉此增加親子共讀的機會,並增進家長對創造思考技法和多元智能理論的理解,使家長可以用更開放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發展和創意,鼓勵讀者在學習和生活中展現更多元、更富創意的可能性。
  • Item
    國小學童創意自我效能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以學習心流經驗及幸福感為中介變項
    (2021) 楊立萱; Yang, Li-Hsuan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小學童創意自我效能與創造力的相關研究,以學習心流經驗及幸福感為中介變項,並探討創意自我效能、學習心流經驗與幸福感三者間,對創造力是否具有預測力。 本研究以北中南區縣市及離島之公立國民小學普通班共620位學童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採測驗及問卷調查法,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Pearson積差相關、典型相關及迴歸進行統計分析與研究假設的驗證。研究結果如下: 一、目前國小學童於創意自我效能、學習心流經驗、幸福感及創造力的表現,皆呈現中等偏高的程度。 二、創意自我效能與學習心流經驗及幸福感皆具有中度相關,創意自我效能對創造力也具有中度相關。 三、學習心流經驗及幸福感對創意自我效能與創造力不具中介效果。 四、國小學童其創意自我效能對創造力具有預測力。 最後,依據結論對教師、未來研究的設計及工具等方面提出建議,作為後續研究之參考。
  • Item
    國中學生創造思考融入健康教學方案之成效研究
    (2021) 張硯亭; Chang, Yen-Ting
    本研究旨在了解國中學生對「創造思考融入健康教學方案」的學習成效。研究對象為桃園市某所市立國民中學9年級學生,兩個班級共計59人。實驗設計採用「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區分為實驗組以及對照組。兩組分別採用「創造思考融入健康教學方案」教學與「一般講述」教學,課程實施共十週10堂課。研究工具為「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及「健康教育學習表現評量」。所蒐集之資料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檢驗研究假設,另整理學生教學活動學習單與學習滿意度問卷作為分析輔助。研究結果如下:一、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健康教學方案」對國中生健康教育學習表現之影響未有顯著差異。二、 實驗組在語文測驗中,流暢力的表現具有顯著差異,變通力的表現無明顯差異,獨創力的表現有顯著的差異;實驗組在圖形測驗中,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與精進力皆無明顯差異。三、 學生對「創造思考融入健康教學方案」之反應與感受是正向的。最後,針對本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根據研究之發現,提出相關建議,以供未來創造思考教學相關課程或研究之參考。
  • Item
    腦力激盪術融入國小構圖教學方案對學生構圖表現與創造力之成效研究
    (2021) 邱慶豐; Ciou, Cing-Fong
    七至十二歲正值認知發展上的轉變階段,是培養美感的關鍵點,然而研究者在指導時發現,其畫面構圖常出現制式化的排列與造型,創意表現普通,因此興起探討創造力與構圖的想法。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腦力激盪思考融入構圖教學方案教學之可行性,規劃出適用的課程內容,探究其對國小學生創造力之影響。研究對象為新北市某國小三年級108名學生,本研究採用準實驗法,研究工具為:威廉斯創造性思考與共識評量並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教學前後學生創造力改變情形。本研究發現結果:一、在威廉斯創造性思考活動方面:(一)實驗組在精密力、測驗總分皆顯著優於控制組。(二)實驗組和控制組在流暢力、變通力與獨創力的分數則未達顯著差異。(三)實施腦力激盪思考之構圖教學方案,對提升國小學生創造力有成效的。二、在構圖創作共識評量方面: (一)實驗組在符合主題上顯著優於控制組。 (二)實驗組和控制組在主客畫面、形、方向及色彩、畫面平衡感、構圖豐富性等方面, 皆無顯著差異。 綜合上述,研究者根據實驗結果提出在教育上的建言與未來研究的方向。
  • Item
    創意發想遠距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創造力之成效研究
    (2021) 許家昇; Hsu, Chia-Sheng
    本研究旨在以「創意發想遠距教學方案」為實驗教材進行創造力教學,藉以探究對國小學生創造力之教學成效。採準實驗研究中之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宜蘭縣國小兩班學生作為實驗組(接受創意發想遠距教學方案)與控制組(未施以任何實驗處理),兩班皆為14人。以「情境式創造力測驗」與「威廉斯創造力測驗創造性傾向量表」為研究工具,另以自編之「防疫創意發想實作評量」與「創意發想遠距教學課程回饋表」為輔,作為教學成效之探討。依前後測所得之數據資料,由 SPSS 軟體進行描述統計與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以瞭解受試者在創造力與創造性傾向的表現情形。研究結果如下:一、實驗組在「獨創性」與「創造力」的表現顯著優於控制組,而價值性則無。二、實驗組在創造性傾向之各項表現與控制組皆無達到顯著差異。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未來研究與教學之參考。
  • Item
    心智圖法教學方案對國中美術班學生繪畫表現及創造力之成效研究
    (2020) 陳佩怡; Chen, Pei-Yi
    本研究旨在探討「心智圖法融入美術班教學課程」是否能提升國中學生的創造力表現、繪畫表現與學生對於該課程之滿意度。研究對象為新北市某國中美術班七年級學生,共三十人,實驗設計採用「單組受試者設計」,實驗處理前後分別進行三次測量,單組進行前測、中測與後測,前測與中測間進行一般美術教學課程,中測與後測間進行心智圖法融入美術教學課程。觀察實驗處理是否具有教學成效,課程共實施十六週。研究工具包括「威廉斯創造思考活動測驗」、「國中學生創造性量表」、「兒童繪畫表現」等量化工具,並以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驗證假設,並整理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作為輔助資料。 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國中藝術才能美術班實施「心智圖法融入教學」,能提升國中學生創造力表現。 二、國中藝術才能美術班實施「心智圖法融入教學」,能提升國中學生繪畫表現。 三、國中藝術才能美術班學生對於「心智圖法融入教學」,多呈現正向之感受。 根據本研究之發現與省思,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後續教學及研究參考。
  • Item
    「DFC創意行動挑戰教學方案」對國中學生創造力與創造性傾向之成效研究
    (2019) 王韻雯; Wang, Yun-Wen
    本研究旨在以「DFC創意行動挑戰教學方案」作為實驗教材,探討此方案對國中學生創造力與創造性傾向之成效。採準實驗研究中之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新北市某國中兩個班級作為實驗組(接受DFC教學方案)與控制組(未施以任何實驗處理),兩班皆為26人。以「情境式創造力測驗」與「國中學生創造性傾向量表」為研究工具,另以自編之「DFC課程回饋表」與「活動心得問卷」為輔,作為教學歷程之探討。依前後測所得之數據資料,由SPSS軟體進行描述統計與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以瞭解受試者在創造力與創造性傾向的表現情形。研究結果如下:一、實驗組在「價值性」與「創造力」的表現顯著優於控制組,而獨創性則無。二、實驗組在創造性傾向之各項表現與控制組皆無達到顯著差異。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未來研究與教學之參考。
  • Item
    創造思考融入全球公民教育課程對國中學生創造力與全球公民素養成效之研究
    (2020) 符元馨; Fu, Yuan-Hsin
    本研究旨在探討「創造思考融入全球公民教育課程」是否能有助於國中學生增進創造力與全球公民素養,以及其對於該課程之學習滿意程度與影響,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國中九年級學生兩個班,共計44人,實驗設計採用「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區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採用「創造思考融入全球公民教育課程」教學與「傳統講述教學法」,學生男女比例相當,課程實施共五週10堂課。研究工具包括「威廉斯創造思考活動測驗」、「國中學生創造性量表」及「全球公民素養量表」等量化工具,並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數據驗證研究假設,另整理學生成果回饋單與學習滿意度問卷等資料作輔助分析。研究結果發現,組間的測驗結果雖有些微差距,但並未達到研究統計上之顯著,故在量化數據上無法看出顯著差異,然在學習滿意度的回饋上,學生皆給予高度滿意並提升自主學習動機,而學科成績也並未受到影響,因此根據綜合研究結果,可發現該教學設計課程對於學生創造力與全球公民素養學習上仍有所成效,可再針對過程省思檢討並給予實質建議,供未來相關研究者或教師參考。
  • Item
    遊戲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創造力表現之影響 --以金融遊戲教學方案為例
    (2012) 洪璽茹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金融遊戲教學方案」對於國小五年級學童創造力的影響。此外,也探究學童上完金融遊戲教學方案課程對課程的看法。研究方法採準實驗設計中的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臺北市某所國小兩個班級的五年級學童為對象:實驗組與控制組各 29 名學生。實驗組接受為期 9週,每週兩節課(80 分鐘)的「金融遊戲教學方案」課程,控制組則未接受實驗處理。 本研究以「學童樂活問卷」為評量工具,實驗組及控制組皆接受「學童樂活問卷」前後測,所得之資料以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及相依樣本t檢定進行統計處理,以瞭解本實驗教學之成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 一、金融遊戲教學方案」課程後實驗組學童的「創造力」後測成績比前測高,但未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二、學童上完「金融遊戲教學方案」課程後對遊戲教學有正面的看法。 最後,研究者針對本研究的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做為日後遊戲教學方案應用在國小遊戲教學或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