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生命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8

本系學士班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優良之生物科教師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雙軌並行。

因應少子化的衝擊,本系調整相關員額及教學資源之分配,在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上,特別注重學生基礎學識、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可依個人志趣作學習規劃,畢業後有更寬廣的出路。

本系碩、博士班之教育目標則以「培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為主,並兼顧師資培育,故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以培養獨立研究能力為主要目標。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7
  • Item
    我國八年級學生在TIMSS 1999與TIMSS 2003科學成就與學生特質之趨勢研究——以生命科學部分為例
    (2006) 陳立琇; Li-hsiu, Chen
    本研究利用TIMSS 1999與TIMSS 2003的資料,分析我國八年級學生在科學學習成就與學生特質變項上,呈現何種趨勢。並將TIMSS趨勢題分為三個認知領域,深入探討。最後利用迴歸建立在我國具有預測力的模式。 研究結果發現:(一)生命科學趨勢題的整體表現上並無顯著差異;(二)較高層的認知領域,即「推理與分析」、「概念性理解」上,我國學生有退步的趨勢,尤其是高分群學生;(三)非選擇題的作答上,「完全空白」的人數有增加趨勢;(四)學生特質中,「家中資源」與「自己最高學歷期望」於TIMSS 2003顯著增加,但「父母最高學歷」、「學生對於學習科學的信心」、「學生對於科學的評價」顯著下降;(五)「自己最高學歷期望」是與成績相關最高的一項特質;(六)「自己最高學歷期望」是對成績預測力最高的一項特質。 建議在未來TIMSS 2007研究時,審慎使用問卷翻譯名詞,並增加我國特有的問題及質性資料的收集,以探討影響科學成就及態度的成因。對於我國科學教育,建議增強學生信心以及對科學的瞭解與評價、加強學生推理與分析的能力、於科學考試中增加「非選擇題」,以及在制訂課程標準時,多參考其他各國教材與教學。
  • Item
    瓦拉米地區臺灣山羌之活動模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0-12-??) 陳怡君; 王穎
    自1991年11月五1994年3月在台灣東部瓦拉米地區對3隻雄性及1隻雌性台灣山羌(Muntiacus reevesi micrurus)進行無線電追蹤,結果顯示山羌在一日當中有49.4%的時間處於活動狀態,每日的活動期在3至8次之間,以5次最常見,兩相鄰活動期高峰的間隔時間在2至9個小時間,平均為4.08±1.58小時,白天的活動高峰間隔時間明顯短於夜間(3.63±1.31 vs. 4.46±1.69, t-test,p<0.05);活動高峰出現的時間以17時及6時的記錄機會最高,出現機率最低者為19時,活動模式呈現晨昏活動偏日行性的型式,晨昏活動高峰於日出後及日落前出現。冬季時山羌之活動程度較低,無顯著差異,天候對山羌之活動程度亦無顯著的影響。
  • Item
    Distribution and Host Range of Cuscuta in Taiwan, Kinmen and Matsu,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Host Preference of C. Japonica Var. Formosana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5-06-??) 廖國媖; 陳明義; 郭長生
    菟絲子屬(Cuscuta)在台灣地區有記錄5個分類群,包括菟絲子(C. australis)、平原菟絲子(C. campestris)、中國菟絲子(C. chinensis)、台灣菟絲子(C. japonica var. formosana)及日本菟絲子(C. japonica var. japonica)。本研究調查菟絲子屬植物在台灣(含離島)及金馬地區的分布及寄主範圍,並進行台灣菟絲子的寄主喜好性觀測。菟絲子自1972年後迄今未在台灣地區再發現;平原菟絲子分布最廣,寄主多達265種;中國菟絲子寄主有36種;台灣菟絲子是台灣特有變種,寄主有182種;日本菟絲子寄主有48種。菟絲子屬的寄主包括蕨類、裸子植物、雙子葉植物及單子葉植物,也包括寄生植物本身,顯示在台灣的菟絲子屬植物對寄主沒有專一性。本研究觀測台灣菟絲子寄主喜好性,證實是有喜好性的。就斷莖寄生試驗結果,台灣菟絲子對寄主青葉楠(Machilus zuihoensis var. mushaensis)形成的吸器數遠多於對馬利筋(Asclepias curassavica)形成的吸器數,也顯示台灣菟絲子是有喜好性的。野外針對台灣菟絲子寄生14種寄主植物進行喜好性觀測,顯示對個別物種如:光果龍葵(Solamum, americanum)及通條樹(Stachyurus, himalaicus)有特別喜好。
  • Item
    兩種臺灣產豹蛛屬蜘蛛之新紀錄(蜘蛛目:狼蛛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3-12-??) 魏宏仁; 陳世煌
    本文首次報導詹巴魯豹蛛及前凹豹蛛在台灣分布之新紀錄,並根據台灣之標本重新描述及繪圖。詹巴魯豹蛛與沙地豹蛛最相似,但前者背甲斑紋與後者不同,且前者之受精囊與交媾管交叉,而後者呈L型,未與交媾管交叉,可資區別。前凹豹蛛外形上較類似溝渠豹蛛,但前者體形稍小,且外雌器中隔形態明顯與後者不同。
  • Item
    素尾青竹絲雌雄二型性之再探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98-06-??) 蔡添順; 杜銘章
  • Item
    Spiders of the Genus Metleucauge (Araneae: Tetragnathidae) from Taiwan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99-06-??) 陳世煌; 黃文俊
    本研究針對臺灣產之長蹠蜘屬(genus Metleucauge Levi, 1980)蜘蛛進行廣泛採集並詳細比較,結果顯示本屬蜘蛛在臺灣共有三種,即褐腹長蹠蜘(M. chikunii Tanikawa, 1992)、金比羅長蹠蜘(M. kompirensis (Boesenberg et Strand, 1906))和高山長蹠蜘(M. davidi (Schenke1, 1963)。臺灣以往所記載之眼鏡長蹠蜘(M. yunohamensis (Boesenberg et Strand, 1906))證實為褐腹長蹠蜘之誤判,應從目前名錄中暫予刪除。就本屬蜘蛛在臺灣的地理分布而言,褐腹長蹠蜘廣泛分布於本島海拔2,500公尺以下之山區,其北部和中部低海拔山區之部分族群與金比羅長蹠蜘為共域分布(sympatric distribution)。而高山長蹠蜘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公尺以上之高山地區,目前所知只有在阿里山(海拔2,200公尺)與褐腹長蹠蜘為共域分布,未發現與金比羅長蹠蜘有共域分布的情形。
  • Item
    臺北市陽明山區五種壺菌之調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96-12-??) 何孟娟; 簡秋源
    自台北地區採集之水樣及土壤,以二葉松花粉、草葉、賽珞芬、亞麻種子和頭髮等五種餌物誘釣壺菌,並將釣到的壺菌純化培養,經觀察及鑑定後,共得一科二屬五種,分別為毛囊囊壺菌(Phlyctochytrium chaetiferum Karling)、尖絲囊壺菌(Phlyctochytrium acuminatum Barr)、霍爾囊壺菌(Phlyctochytrium hallii Couch)、節囊根生壺菌(Rhizophydium nodulosum Karling)和球孢根生壺菌(Rhizophydium sphaerotheca Zopf)。其中節囊根生壺菌為臺灣新記錄種。
  • Item
    臺灣產水生菌科形態、分類學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99-06-??) 張芊芊; 簡秋源
    從臺灣地區採集的土壤和水樣,以餌釣法(baiting method),利用亞麻種子和蛇皮做為餌物進行水生菌的分離,經玻璃環法(glass ring method)和1/4愛默遜培養基(1/4 Emerson's YpSs Agar)加以純培養,並依據Coker(1923)、Johnson(1956)、Sparrow 1960)、Scott(1960)、Seymour(1970)及Dick(1973)之分類檢索表及相關丈獻(Forbes, 1934; Cutter, 1941; Howard et al., 1970; Volz et al.,1974;Chiou & Chang, 1975,1976;Chien,1980;Chowdhery & Rai,1980;Paul,1983)予以鑑定。鑑定結果共得六屬十七種。分別為綿黴屬(Achlya)七種:迪巴利綿黴(A. debaryana)、擬綿黴(A. dubia)、鞭毛綿黴(A. flagellata)、異絲綿黴(A. klebsiana)、歐利安綿黴(A. orion)、水稻根腐敗菌(A. prolifera)、彎曲綿黴(A. recurva);絲囊黴屬(Aphanomyces)二種:擬螺卷絲囊黴(A. helicoides)、星絲囊黴(A. stellatus);囊解水黴屬(Brevilegnia)一種:次中心囊解水黴(B. subcentrica);網囊黴屬(Dictyuchus)一種:不孕網囊黴(D. sterile);水生菌屬(Saprolegnia)五種:異絲水生菌(S. diclina)、水黴(S. ferax)、岸生水生菌(S. litoralis)、地下水生菌(S. subterranea)、土生水生菌(S. terrestris);破囊黴屬(Thraustotheca)一種:棍棒破囊黴(T. clavata)。其中,歐利安綿黴(Achlya orion)、岸生水生菌(Saprolegnia litoralis)和地下水生菌(S. subterranea)為臺灣新記錄種。
  • Item
    兩種臺灣產長腳蜘屬和銀腹蜘屬之新記錄 (蜘蛛目 : 長腳蜘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96-12-??) 陳世煌
  • Item
    Notes on Commelinaceae of Taiwan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0-12-??) 彭鏡毅; 陳又君; 王震哲
    本文進行台灣產鴨跖草科假紫萬年青屬(二種)及鴨舌疝屬(二種)之分類訂正,成立一個新組合-Belosynapsis kawakamii C.-I Peng & Y.-J.Chen,並報導稀有植物葶花水竹葉自從日據時代(1930)以後在南台灣之再發現。除分類處理外,並提供以上五種植物之繪圖及在台灣之分布圖。本文另首次報導台灣產葶花水竹葉之染色體數為n = 21,此與印度學者之報導(n= 9)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