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營養科學學(碩)士學位學程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0415

一、學程介紹

本學位學程之母系為源自於本校於民國42年所創立「家政系」更名之「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母系於民國93年獲教育部通過學籍分組並成立營養與餐飲組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99年更名為營養科學與教育組,改授予理學士,並於民國107年8月正式獨立為「營養科學學士學位學程」及「營養科學碩士學位學程」,為國立大學中唯一培育營養師的學術及研究系(所)單位。在母系期間,多年來已為國家社會培育出無數優秀的營養師及專業人才。本學位學程之課程規劃乃以因應國民營養工作之需求、落實教育部師範校院轉型政策、符合未來社會保健生技相關服務產業之人才需求,並拓展學生生涯發展範圍及就業機會為宗旨。

本學位學程目前之專任教師共計7位,包括5位教授、2位副教授(含一位特聘教授級),另聘請多位臨床醫師、營養師及食品相關產業師資共同授課與專業教學。

二、發展方向
(一)學士學位學程
  1. 培育營養師。
  2. 培育營養科學研究人才。
(二)碩士學位學程
  1. 培育進階營養科學研發人才。
  2. 培育進階營養實務人才。
三、就業市場與畢業生就業進路

醫院臨床營養師、公衛營養師、國小營養師、公職營養師、孕產乳婦女營養師、團膳營養師、長照營養師、運動營養諮詢師、餐飲營養諮詢師、商務營養顧問、保健食品顧問、食品技師、產品經理人等。主要工作場域包括醫院、學校、食品產業、醫療產業、健身機構、團膳公司、生技公司、減肥瘦身中心、坐月子中心、大型健檢中心、壽險業、藥廠等,均亟需具有高階專業之營養師。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膳食中之營養素攝取與高度糖化終產物暴露量對女性經痛之橫斷性研究
    (2020) 戴曉恩; Tai, Hsiao-En
    本研究旨在探討日常飲食中之營養素攝取及高度糖化終產物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暴露量與經痛之相關性。實驗招募年齡介於19‒33歲之健康生育期女性104位,由專責營養師針對受試者進行體位測量、飲食紀錄、疼痛問卷、月經週期紀錄表及經期生理不適量表之紀錄,並根據經痛程度將受試者分為控制組 (n = 11)輕度經痛組 (n = 42)與中重度經痛 (n = 51)三組,利用三天飲食紀錄評估受試者膳食中之營養素攝取及AGEs暴露量,並搭配非侵入式AGE reader量測皮膚中之AGEs累積。單因子多變項檢定結果顯示,受試者之膳食AGEs暴露量或皮膚AGEs累積量與其經痛程度並無顯著差異 (p > 0.05)。相關性及多元迴歸分析發現,控制了年齡、身高、體重及BMI,中重度經痛受試者之膳食纖維攝取量與經痛程度則呈顯著負相關 (p = 0.049 ),顯示攝取較多膳食纖維之飲食型態可能具有減緩經痛之潛力。本研究受試者侷限於19−33歲間之年輕女性,體內基礎代謝與AGEs累積較年長之女性不同,未來仍須招募不同年齡層之受試者作進一步之分析與驗證。研究結果顯示104名受試者中,中重度經痛者約佔半數,但其營養素攝取、膳食及皮膚高度糖化終產物值與控制組及輕微經痛組相比並無顯著差異。於相關性及多元迴歸分析中發現控制年齡、身高、體重及BMI後,中重度經痛受試者膳食纖維攝取量與經痛程度呈顯著負相關,但全體受試者中並無此現象。本研究雖發現經痛程度與膳食纖維攝取量的關係,但並無發現膳食高度糖化終產物攝取量及皮膚高度糖化終產物吸光值與經痛的相關性,然而因本研究規模較小,研究結果尚須大型人體試驗進行驗證及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