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座落於公館校區理學院大樓。本系成立於民國五十一年,最初僅設大學部。之後於民國六十三年、七十八年陸續成立化學研究所碩士班和博士班。本系教育目標旨在培養化學專業人才與中等學校自然及化學專業師資,授課著重理論及應用性。本系所現有師資為專任教授25人,另外尚有與中央研究院合聘教授3位,在分析、有機、無機及物理化學四個學門的基礎上發展跨領域之教學研究合作計畫。此外,本系另有助教13位,職技員工1位,協助處理一般學生實驗及行政事務。學生方面,大學部現實際共322人,碩士班現實際就學研究生共174人,博士班現實際就學共55人。

本系一向秉持著教學與研究並重,近年來為配合許多研究計畫的需求,研究設備亦不斷的更新。本系所的研究計畫大部分來自國科會的經費補助。此外,本系提供研究生獎助學金,研究生可支領助教獎學金(TA)、研究獎學金(RA)和部分的個別教授所提供的博士班學生獎學金(fellowships)。成績優良的大學部學生也可以申請獎學金。

本校圖書館藏書豐富,除了本部圖書館外,分部理學院圖書館西文藏書現有13萬餘冊,西文期刊合訂本有911餘種期刊,將近約3萬冊。此外,西文現期期刊約450種,涵蓋化學、生化、生物科技、材料及其他科學類等領域。目前本系各研究室連接校園網路,將館藏查詢、圖書流通、期刊目錄轉載等功能,納入圖書館資訊系統中,並提供多種光碟資料庫之檢索及線上資料庫如Science Citation Index,Chemical Citation Index,Chemical Abstracts,Beilstein,MDL資料庫與STICNET全國科技資訊網路之查詢。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利用化學標定及質譜技術分析經脂多醣刺激後小鼠巨噬細胞 (RAW 264.7) 之比較分泌蛋白質體研究
    (2013) 戴珮琳; Pei-Lin Tai
    脂多醣(lipopolysaccharide, LPS)是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外膜上一複雜醣脂分子,對於哺乳動物具有毒性,會誘使強烈的發炎反應並產生許多細胞激素,若過度的大量表現,則會導致敗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在此篇研究中,我們採用同重元素相對和絕對定量(iTRAQ)的標定策略及質譜技術,分析LPS刺激後小鼠巨噬細胞(RAW 264.7)分泌的蛋白質。為了降低樣品的複雜度並提高鑑定蛋白質的動態範圍以及其序列覆蓋率,在送入奈米級液相層析質譜分析前會先結合強陽離子交換層析法(SCX)或OFFGEL等電聚焦分離技術對iTRAQ標定胜肽進行分離。本實驗共鑑定及定量654種蛋白質,這些蛋白質絕大多數和細胞過程以及調控相關,其中52個蛋白質在LPS刺激後具有顯著表現量的差異。我們從中篩選出經LPS刺激後含量具有顯著上升的蛋白質serglycin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利用西方墨點法(Western blot)驗證確認在離體細胞培養液以及活體小鼠血清中證實LPS可以活化serglycin的表現。由於探討LPS刺激RAW 264.7產生的分泌蛋白質的研究不多,因此本研究所鑑定出表現差異蛋白質對於LPS刺激後巨噬細胞產生發炎相關反應提供更多的瞭解。
  • Item
    利用化學標定與質譜技術分析經由人類乳突病毒 E7 轉染癌細胞之第一型 MHC 胜肽
    (2014) 劉昀昇; Yun-Sheng Liu
    第一型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MHC class I)呈現在所有的細胞表面,功能為提供來自外來病原或腫瘤相關的胜肽片段作為抗原,使免疫系統進行辨識。實驗使用同重元素相對和絕對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 iTRAQ)的標定策略及質譜技術分析,經檸檬酸脫附後的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轉染癌細胞之腫瘤相關抗原性胜肽。為了降低樣品複雜度並提高鑑定的動態範圍,使用奈米級液相層析質譜儀分析前會經由強陽離子交換層析(strong cationic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SCX)、親水性交互作用層析(hydrophil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 HILIC)及等電聚焦分級分離(solution isoelectric focusing, sIEF)對iTRAQ標定胜肽分離。數據分析上,首先以Swiss-Prot資料庫來確認,經質譜分析後的胜肽序列及其可信程度,再進一步使用MHC胜肽鍵結預測分析系統SYFPEITHI與immune epitope database (IEDB) 去預測胜肽與MHC class I分子間的鍵結親和性,最後以protein abundance across organisms (PaxDb) 與multi-omics profiling expression database (MOPED) 找尋MHC class I胜肽其來源蛋白質在各器官或疾病的表現量。癌細胞經由檸檬酸脫附後所得的樣品,以質譜鑑定並使用MHC胜肽鍵結預測分析系統,得到115段與MHC class I具有相關性的胜肽,並依據MHC的HLA*02:01型態篩選後得到78段胜肽,而其中FAG-、YVA-與YIP-此三段胜肽經由分析,確認會與MHC class I具有鍵結。本實驗提供ㄧ套以質譜分析為基礎的平台,去找尋MHC class I相關的胜肽,且T細胞若能對找尋到的MHC class I胜肽進行辨識並產生免疫反應,此胜肽對於腫瘤疫苗的發展將有極大的助益。
  • Item
    運用iTRAQ化學標定分析C型肝炎病毒感染從急性到慢性不同階段之差異蛋白質體研究
    (2017) 林子鈺; Lin, Tze-Yu
    肝癌屬於世界上較為普及且致命的癌症之一,約20-30%的慢性C型肝炎(HCV)患者容易病變為肝硬化或肝癌。大多數急性C型患者容易轉變成慢性C型肝炎,長期存在於肝臟中,且無明顯病徵。C型肝炎雖然有藥物治療可以醫治,但因存在較大的遺傳變異性,目前仍無疫苗可以防範。本實驗中使用Huh7.5-SEAP細胞株作為樣品,比較急性到慢性不同天數受到C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蛋白質和未受到感染的控制組,進行同重元素相對與絕對定量(iTRAQ)搭配串聯式質譜儀進行分析。藉由二維液相分離,等電點聚焦法(sIEF),強陽離子交換層析法(SCX)和鹼性逆相層析法(bRP)分離已被iTRAQ標記的胜肽,降低樣品的複雜性,也可藉由不同分離方法提供互補性和正交性,鑑定到更多的蛋白質。利用Gene Ontology (GO)軟體分析從急性到慢性差異蛋白質的生物路徑及功能,在本次實驗中發現的差異蛋白與RNA結合、胞外外切體、黑素體和核糖核蛋白複合物結合形成生物路徑有關,未來通過西方墨點法進行方法驗證,尋找能辨別從急性到慢性C型肝炎病毒的標記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