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座落於公館校區理學院大樓。本系成立於民國五十一年,最初僅設大學部。之後於民國六十三年、七十八年陸續成立化學研究所碩士班和博士班。本系教育目標旨在培養化學專業人才與中等學校自然及化學專業師資,授課著重理論及應用性。本系所現有師資為專任教授25人,另外尚有與中央研究院合聘教授3位,在分析、有機、無機及物理化學四個學門的基礎上發展跨領域之教學研究合作計畫。此外,本系另有助教13位,職技員工1位,協助處理一般學生實驗及行政事務。學生方面,大學部現實際共322人,碩士班現實際就學研究生共174人,博士班現實際就學共55人。

本系一向秉持著教學與研究並重,近年來為配合許多研究計畫的需求,研究設備亦不斷的更新。本系所的研究計畫大部分來自國科會的經費補助。此外,本系提供研究生獎助學金,研究生可支領助教獎學金(TA)、研究獎學金(RA)和部分的個別教授所提供的博士班學生獎學金(fellowships)。成績優良的大學部學生也可以申請獎學金。

本校圖書館藏書豐富,除了本部圖書館外,分部理學院圖書館西文藏書現有13萬餘冊,西文期刊合訂本有911餘種期刊,將近約3萬冊。此外,西文現期期刊約450種,涵蓋化學、生化、生物科技、材料及其他科學類等領域。目前本系各研究室連接校園網路,將館藏查詢、圖書流通、期刊目錄轉載等功能,納入圖書館資訊系統中,並提供多種光碟資料庫之檢索及線上資料庫如Science Citation Index,Chemical Citation Index,Chemical Abstracts,Beilstein,MDL資料庫與STICNET全國科技資訊網路之查詢。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聚胜肽薄膜的合成及應用
    (2011) 吳仁家; Jen-Chia Wu
    本篇論文中,我們利用了 (Surface-initiated vapor deposition-polymerization (SI-VDP)) 此高效率的薄膜成長技術,在矽、石英及金的基板上成功的成長了PCBL、PLL、PBLG及PLGA等聚胜肽薄膜,並用此薄膜來做後續之應用。 首先,我們利用PLL薄膜做為模板來催化tetraethoxysilane的聚合沉積反應,用此仿生反應來形成氧化矽奈米結構。在PLL薄膜的催化下,氧化矽可在常溫、中性的pH值下自發生成。而形成的氧化矽結構和PLL聚胜肽模板膜厚及橫向的微米圖形相當一致。此外,透過調控PLL聚胜肽模板的膜厚及疏密度,還可微調氧化矽奈米結構,令其結構由連續性的薄膜轉變為分離的球狀結構及纖維網狀結構。在利用高溫移除PLL聚胜肽模板後,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 下可發現,用此方法可在表面上製造出平均約10奈米的細微通道。我們的方法提供了一個簡單容易且環保的方式,用以形成可調控形、貌厚度與疏密度的氧化矽奈米結構。 其次,我們成功的利用調控聚胜肽的排列及α螺旋與表面的傾斜角,形成在±0.422V下整流效應達約122的分子二極體。在此,我們利用SI-VDP在金的表面成長PBLG 聚胜肽薄膜並利用solvent-quenching的方式(先以chloroform浸泡薄膜讓PBLG分子鍊伸展到溶劑中,然後再將薄膜轉移到互溶性較差的溶劑acetone中使造成相分離)使聚胜肽分子的α螺旋一致性的向上垂直於基板表面。利用AFM原子力顯微鏡導電模式測量得之 I-V曲線,顯示出良好排列且垂直於表面的聚胜肽結構其整流效應足以用於在二極體的應用之上。
  • Item
    金奈米棒SPR在有機溶劑中的化學位移偵測及金與硫化鎘包覆結構中SPR引發螢光增強之探討
    (2005) 吳仁家; Jen-Chia Wu
    摘 要 PARTⅠ 就我們所知的文獻當中,我們在研究中發現的金奈米棒在不同的有機溶劑中的表面電漿共振吸收變化,是首度在實驗中被觀察到。我們成功利用簡單的靜電作用,將水相的金奈米棒相轉移到有機相當中。並且在研究當中我們發現金奈米棒的長軸最大吸收波長,隨不同有機溶液的折射率的改變呈線性關係,此結果與我們所提出的理論是吻合的。這樣的結果表示出,金奈米棒可被用來作為環境介質介電常數偵測的新型感測材料。 PARTⅡ 我們成功合成出Au@CdS殼層包覆結構。在吸收光譜及螢光光譜的測量中,我們可看到金奈米粒子與硫化鎘的特性吸收及放光光譜,並且透過分析式電子顯微鏡的元素分析與結構鑑定得以確定其殼層結構與組成成分。這樣的包覆結構合成主要是在探討,金奈米粒子表面電漿共振效應引發的光學增強效應。實驗中,比較Au@CdS殼層包覆結構與CdS的螢光光譜,發現Au@CdS殼層包覆結構有較強的放光。此可能是因為金的表面電漿共振帶與CdS放光位置靠近,造成CdS放光的增強。此外,亦有可能是金奈米粒子表面電漿共振使CdS電子電洞的結合率變快,造成螢光上的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