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1
系所簡介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鑑於當時尚無正式之工業職業師資培育機構,乃在美國國際合作總署之資助下,於民國42年由當時的台灣省立師範學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前身)設立工業教育學系,從事培育工業職業學校師資及中等學校工藝教師之工作,為台灣第一所正式之技職教育師資培育機構。
民國65年8月,本系成立研究所碩士班;民國81年8月,成立博士班,為我國第一所成立之工業教育博士班,不僅為本系發展之重要里程碑,亦是我國工業教育發展之大事紀。
本系培育多元工業教育師資,為求學術專業發展與研究精進,本系各組陸續獨立發展成專業系所。工技組於民國71年獨立成立工藝學系,民國85年圖文傳播組成立圖文傳播學系。民國91年本系機械組機械、鑄造、製圖、板金等四個專長轉型成立機電科技研究所,並於93年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民國93年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年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
本系目前設有學士班,培育技術型高中之動力機械群與電機與電子群師資;碩士班設有技職教育、能源應用、車輛技術及科技應用管理四個教學分組;博士班以提供技職教育組課程為主;在職專班著重於培養技職教育行政及科技管理應用專才。
News
Browse
3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高級職校學習型組織對校園氣氛影響之研究(2004) 陳明志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高職學習型組織與校園組織氣氛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係以台南縣、台南市、嘉義縣、嘉義市及雲林縣五個縣市的公私立教師為取樣範圍,採取叢集取樣。本研究之調查工具為自編之「高職學習型組織與校園組織氣氛調查問卷」,包括「學習型組織現況量表」、「校園組織氣氛現況量表」兩大部分。統計方法係採用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內部一致性構念效度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事後比較法、積差相關以及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等方法進行。獲得的初步結果如下: 一、學習型組織及學校組織氣氛發展現況大致良好,在各層面中,以「建立共同願景」及「專業投入」較佳。 二、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對學習型組織現況有顯著差異。就整體學習型組織的知覺而言,男性教師高於女性教師,資深教師高於資 淺教師,其他學歷教師較好,擔任行政工作教師較好,私立學校高於公立,大型學校高於小型學校,鄉鎮地區學校教師高於都會區學校教師。 三、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對校園氣氛現況有顯著差異。就整體學校組織氣氛的知覺而言,學校校齡在51年以上的教師所知覺的整體 學校組織氣氛較佳,農業類的學校教師所知覺整體學校組織氣氛的現況較佳,49班以上的學校教師所知覺整體學校組織氣氛的現況較佳。 四、高職學習型組織各層面與學校組織氣氛各層面有顯著正相關。 五、教師所知覺到學習型組織發展現況對校園氣氛之預測是可行的以對「學校承諾」的預測最佳。Item 高職校園景觀配內涵之研究(2003) 張自健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高職教育的特性,校園景觀配置現況,校園景觀構成要素,以及高職校園景觀配置的內涵。採用「實地勘察法」、「內容分析法」、「焦點團體法」、「專家座談法」、「德懷術(Delphi)問卷調查法」等方法進行研究。獲得結果如下: 一、探討高職教育獲得十一項特性:(一)就業的準備(二)建立終身學習的教育(三)兼重人文與科技整合(四)重視環境生態(五)培養適性發展能力(六)多樣化的教材教法(七)培養生涯規劃與準備能力(八)豐富教學內容,可隨時代改變而調整(九)重視專業術養與強調職業道德(十)務實的建教合作(十一)培養創新發展的能力 二、從校園景觀配置現況勘察分析歸納其構成要素有三方面: (一)校園空間配置的構成,由空間類型、空間模式和活動方式三者間的連貫,而成就校園空間的整體意象。 (二)校園區位規劃配置的構成,由交通計畫、公共設施計畫、和綠建築計畫三者的網脈系統相連結而成。 (三)校園綠美化的構成,由植栽設計、裝飾物佈置和環境感知三項為主,以創新優質富變化的校園景觀。 三、本研究針對高職校園景觀配置之內涵,歸納為三方面說明: (一)校園空間配置的內涵計有五構面,二十五細項。 (二)校園區位規劃配置的內涵計有五構面,二十三細項。 (三)校園綠美化 的內涵計有五構面,二十六細項。 四、根據本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單位、學校經營者,規劃設計者,校園使用者和後續研究者等提出建議。Item 高職學生性別刻板印象和選擇非傳統性別領域類科之研究(2015) 張其清; Chang, Chi-Ching性別刻板印象受到教育環境、生長背景和文化等因素影響,對於高職學生而言,其進路發展選擇是第一次面對的重要生涯選擇,是否因為性別刻板印象而對於其選擇非傳統性別領域類科有所影響,是本研究所關注的議題。同時其選擇非傳統性別領域類科,其學業成績和適應問題,也是極需被了解與重視。 本研究將台灣地區分為東西南北四區,總共36個學校,選擇具有非傳統學習類科與傳統學習類科的人數約為1:1,2241名學生(男48.9﹪,女51.1﹪)。本研究調查方式採用SPSS 17.0的版本,以卡方百分比同質性考驗、卡方獨立性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t檢定、複迴歸、路徑分析、信度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等多種統計方法,進行研究分析。提出五個主要研究目的:(一)高職學生性別刻板印象的情況;(二)探討個人、家庭與學校因素和性別刻板印象的關係;(三)探討性別刻板印象和是否選擇非傳統性別領域類科的關係;(四)探討選擇類科的理由與是否選擇非傳統性別領域類科的關係;(五)探討是否選擇非傳統性別領域類科和學業成績、學習適應的關係。 本研究資料分析的結果顯示:(一)高職學生性別刻板印象的程度較不刻板;(二)個人、家庭與學校變項皆和性別刻板印象相關;(三)性別刻板印象和選擇領域類科具有關係;(四)選擇非傳統學習領域類科之主要理由為自己興趣或性向;(五)非傳統學習領域高職學生在其專業知識方面呈現生活適應問題。 根據上述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具體建議:(一)強化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在職訓練和教育宣導;(二)強化生涯輔導功能;(三)增加專業知識時數,提升專業知能。Item 臺北市個案高職學校品德教育實施策略之研究(2013) 楊益強; YANG, YI-CHYANG品德、才幹及學識乃評價一個人的三個面向,其中以品德為首要,因為品德可填補後兩者之不足,而才幹和學識卻無法彌補品德的缺陷。高職近年重回社會大眾的肯定及成為國家技職政策推動的重心,尤以臺北市更為明顯,故臺北市高職除技術養成之外其核心價值更以品德教育為首要條件,因此高職品德教育的推動更成為提升個人生命價值,以及形塑理想社會遠景,益加顯現其時代性與重要性。因此於高職推動品德教育,則須先從了解品德教育的內涵與指標做起,透過方向的確認、指標的指引及策略的執行,方可讓家長、老師、學校有所遵循,方向一致,而不致事倍功半。 本研究採取文獻分析法、焦點團體法、層級分析法等方式進行個案學校品德教育實施策略之研究,依據研究結果發現臺北市個案高職學校最重要品德教育的前八項指標依序為:「推動成員以身作則」、「教師成長核心價值」、「行為改變去蕪存菁」、「融入社區親師互動」、「參與成員面面俱到」、「多元創新融入課程」、「定期檢核自我評估」、「資源共享互利互助」等。其中並以「推動成員以身作則」為推動學校品德教育的關鍵指標。 為此透過本研究之品德教育指標檢核表,歸納出適合臺北市個案高職品德教育推動之4大面向、8項指標,並以臺北市高職學校品德教育的推動與執行為標的,分析品德教育策略缺失與改進方式,將有利日後推動至全臺北市高職學校辦理品德教育之參考。Item 臺北市公立高職多元入學學生學習困擾之研究(2011) 馬少孺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臺北市公立高職多元入學學生,不同的個人背景變項在學習困擾的差異情形。為達研究目的,首先探討有關文獻,進而以自編問卷施測,進行資料的分析與為結論依據。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法了解學習困擾之理論及相關研究,再輔以問卷調查法探究多元入學之高職學生學習困擾差異。本研究對象係臺北市公立日間部高職一年級學生。問卷調查對象為臺北市7所實施多元入學職校學生,有效樣本共計有668份。蒐集所得資料採用次數分配表、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事後比較等推論統計方法。經過統計分析結果,獲得下列結論: 一、整體言之,臺北市公立高職多元入學學生具有中等程度之學習困擾。 二、臺北市公立高職多元入學學生之學習困擾會因不同智育平均成績有所差異,但不因性別、就讀類科、入學方式而有所差異。 三、臺北市公立高職多元入學學生之學習困擾,以女性、就讀工業類科學生、免試入學之學生、智育成績平均未滿60分的學生,具有較高的學習困擾。 四、學生最感困擾的前五項學習困擾,依序為:1. 對於未來的升學考試,我充滿信心;2. 我在班上的學業成績排名很好;3.我不覺得父母對我成績好壞的重視是一種壓力;4. 我覺得班上的讀書風氣很好;5. 我覺得班上同學對於學習是積極的。Item 臺北市和新北市高職學校機械科教師對於實施新課程態度研究(2012) 黃志翔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和新北市高職學校機械科教師對於實施新課程態度研究,首先以文獻分析方式,探討機械科課程概況及內涵,並以自編的調查問卷,進行資料蒐集,瞭解機械科教師對新課程的意見,及所遭遇的問題,以提供未來高職學校及綜合高中機械科課程實施、課程發展、課程修正、課程設計做為參考依據。 研究工具為自編「臺北市和新北市高職學校機械科教師對於實施新課程態度研究」,以100學年度教育部公布之臺北市和新北市11所公私立高職機械科日間部教師為調查,回收問卷經整理統計有效數為75份。資料統計方式係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t考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雪費爾事後比較等統計分析方法加以分析考驗,本研究歸納獲得結論如下: 一、臺北市和新北市機械科教師對新課程教育目標之認同程度、課程之勝任程度、課程認同程度、課程教材選擇之適應程度整體而言良好。 二、臺北市和新北市機械科教師即使因為性別、年齡、任教年資、教育背景、最高學歷、擔任職務、任教科目、任職學校區域及任職學校類型等的不同,而對於實施新課程教育目標認同度、新課程勝任度,均屬於認同、以及認為自己可以勝任。 三、臺北市和新北市機械科教師在新課程認同程度上,擔任職務教師兼任行政工作優於教師兼導師。 四、臺北市和新北市機械科教師在新課程教材適應程度上,任教年資在16~20年優於6~10年。 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並對教育主管機關、學教、機械科教師、後續研究者提出多項建議。Item 臺北市高職餐飲管理科日間部學生升學意願之研究(2009) 李虹怡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餐飲類科學生的就讀年級、扶養人的教育程度、扶養人的職業、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及社會等對升學意願的影響與差異情形,期能提供教育主管機關、學校行政單位及教師,在擬訂餐飲類科之教學內容及推動升學輔導相關措施之參考。透過文獻探討瞭解升學意願的意涵及影響因素的相關理論。本研究編製「臺北市高職餐飲管理科日間部學生升學意願研究之調查問卷」,以分層比例隨機抽樣方式,對488 位學生實施調查。所得資料以平均數、百分比、標準差、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考驗,獲得以下主要結論: 一、高職餐飲類科學生都有很高的升學意願。 二、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及社會因素等與「升學意願」呈高度 正相關。 三、就讀不同年級的學生與升學意願有顯著差異存在。以三年級學生最有 升學意願。Item 不同教師資格檢定制度對初任教師專業能力影響之研究─以臺北縣市公立高職教師為例(2009) 張淑娟本研究旨在瞭解不同教師資格檢定制度的初任教師其專業能力之差異情形,並據以提出結論與建議。本研究係採問卷調查法進行,以我國臺北縣市公立高職95、96、97學年度之正式教師為研究對象,共發出193份問卷,回收後的有效問卷為168份,回收的可用率為87%。以描述性統計、單一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經過資料的分析與討論,本研究所獲得的結論如下: 一、新制與舊制教師資格檢定制度的臺北縣市公立高職初任教師的專業能力現況屬於中上程度。 二、臺北縣市公立高職初任教師因其教師資格檢定制度不同,在整體專業能力上無顯著差異,但在行政知能上有顯著差異。 三、臺北縣市公立高職初任教師因其最高學歷、年資不同,在教師專業能力上有顯著差異。 四、臺北縣市公立高職初任教師不因其性別、年齡、修習中等教育學程管道不同,在教師專業能力上有顯著差異。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對學校單位、教育主管機關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有關單位與人員及未來研究之參考。Item 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職業價值觀之研究-以臺北縣高職為例(2010) 王郁喬; Yu-chaio, Wang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縣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的職業價值觀現況,並探究不同個人背景因素與職業價值觀之關係與差異情形。透過文獻分析的結果,以「性別」、「年級」、「科別」、「上學期學業成績」、「未來進路規劃」等背景變項,及選用吳鐵雄等編製的「工作價值觀量表」進行問卷調查。本研究採立意取樣的抽樣方式,針對98學年度第二學期臺北縣參加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班一、三年級的學生進行問卷發放,獲得有效回收問卷814份。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及「標準差」等描述性統計做分析,並以「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Scheffe法」、「Tukey法」、「LSD法」、「Tam hane's T2檢定法」、「Dunnett′s T3檢定法」、「Games-Howell檢定法」進行事後比較,歸納獲得主要結論如下: 一、臺北縣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對職業價值觀,有很高的重視程度,並且具有相當正向的積極態度。 二、臺北縣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最重視的是「組織安全與經濟」取向,最不重視的是「自我實現」取向。 三、臺北縣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比較重視「工具性價值」,顯示學生比較看重屬於外顯方面的價值。 四、不同「性別」之學生的職業價值觀並無顯著差異存在。 五、不同「年級」之學生的職業價值觀並無顯著差異存在。 六、不同「科別」之學生的職業價值觀並無顯著差異。僅在「目的性價值領域」中達到顯著水準。事後比較結果得到「電影電視科」學生的重視程度高於「資訊科」學生。 七、不同「未來進路規劃」之學生的職業價值觀並無顯著差異。僅在「目的性價值領域」中達到顯著水準。事後比較結果得到選擇「升學」與「就業」的學生重視的程度高於選擇「尚未決定」的學生。 八、臺北縣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因上學期學業成績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差異情形為上學期學業成績「80~89分」的學生重視的程度高於「60~69分」的學生。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對教育主管機關、學校、企業經營者與後續研究者提出具體之建議。Item 全國高職學生技術創造力培訓與競賽活動滿意度調查研究(2008) 段蘊康; Flora Duan本研究旨在探討「全國高職學生技術創造力培訓與競賽活動」滿意度情形,並完成下列三項研究目的:(1)探討「高職學生技術創造力培訓與競賽活動」參賽學生參與狀況與背景因素之分佈情形;(2)探討「全國高職學生技術創造力培訓與競賽活動」參賽學生學習滿意度與活動滿意度及其排序情形;(3)探討不同背景的參賽學生其學習滿意度與活動滿意度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工具為自編之「全國高職學生技術創造力培訓與競賽活動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內容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學校背景、個人背景以及家庭背景等資料;第二部分為研習活動的學習滿意度調查問卷,內容分別為課程教材與教學、學習成果兩個構面;第三部分為研習活動的活動滿意度調查問卷,內容分別為活動指示、服務內涵、環境設備和進行流程等四個構面。在問卷回收並經統計分析後發現:整體學習及活動滿意度都傾向滿意的程度。其中,中區的滿意度較其他區域為高。此外,性別、區域、公私立學校別、學校成績以及家長支持態度,為主要會造成滿意度差異之背景變項。 最後,本研究根據結論,分別對活動辦理單位、學校、教師、學生以及後續研究者等,提供相關的參考與建議外,並提供給未來有意針對此議題進行更深入研究,或進一步發展相關工具之研究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