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1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數位行銷素養教育介入對國中生成效研究(2023) 陳文宇; Chen, Wen-Yu本研究旨在探討透過數位行銷素養教育介入,對國中學生數位行銷素養與因應行為之效果。以準實驗研究設計,選取109學年度新北市某所國民中學八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接受四次數位行銷素養教育介入課程,對照組則是接受常規的健康教育課程。四個數位行銷素養課程單元包括:「全集中分析!數位行銷大解密」、「小偵探大搜查」、「武裝自己面對挑戰!」、「羽翼漸豐,展翅高飛!」。實驗組43人與對照組44人完成在教育介入前一週前測調查與教育介入結束後一週進行後測。利用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 GEE)評價教育介入之成效。研究結果發現數位行銷素養教育介入後,能顯著提升學生數位行銷風險感知及因應行為。建議學校推動數位行銷素養課程,強化學生數位行銷素養,來因應充滿挑戰之數位行銷環境。Item 國中生社群媒體使用與身體意象之關係研究(2023) 林怡璇; Lin, Yi-Hsuan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社群媒體使用、社群媒體纖瘦或肌肉意象暴露、纖瘦或肌肉理想內化、外貌比較、社群媒體壓力、社群媒體素養與身體意象之間的關係。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國中111學年度七年級至九年級的學生。調查於2023年5月進行,研究工具為結構式問卷,有效樣本為372位學生。結果如下:一、國中生最常使用的社群媒體是Instagram (IG),平均每日使用時間超過1小時。二、國中生的Instagram (IG)使用時間、抖音(Tik Tok)使用時間、整體社群媒體使用時間,以及在Instagram (IG)上的纖瘦或肌肉意象訊息暴露頻率、纖瘦或肌肉理想內化、外貌比較、社群媒體壓力與身體滿意度呈顯著負相關。三、國中生的社群媒體素養與身體意象(外貌評價、身體滿意度)呈顯著正相關。四、多元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國中生為女生、七年級、肥胖、社群媒體壓力越高、社群媒體素養越低,其外貌評價越低。女生、肥胖、社群媒體使用時間越長、社群媒體壓力越高、社群媒體素養越低,其身體滿意度越低。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學校應將社群媒體素養教育納入課程中,並協助學生建立正向的身體意象觀念。Item 國中學生友善環境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臺北市、桃園市、彰化縣四所國中為例(2021) 蔡惠宇; Tsai, Huei-Yu本研究旨探討臺北市、桃園市、彰化縣國中學生的友善環境相關知識、友善環境態度、友善環境意圖、友善環境行為經驗,以及其相互關係。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桃園市、彰化縣共四所學校學生,得有效樣本602位。研究工具採自填式的自編結構問卷,進行資料收集,所得結果如下:一、研究對象的友善環境相關知識、友善環境態度、友善環境意圖、友善環境行為經驗正向。二、性別、友善環境行為經驗分組在友善環境相關知識得分上有顯著差異。三、性別、學校、居住地區、友善環境行為經驗分組在友善環境態度得分上有顯著差異。四、性別、年級、學校、居住地區、友善環境行為經驗分組在友善環意圖得分上有顯著差異。五、年級、學校、居住地區在友善環境行為經驗得分上有顯著差異。六、友善環境相關知識、友善環境態度、友善環境行為經驗與友善環境意圖兩兩之間呈正相關。七、友善環境相關知識、友善環境態度及友善環境行為經驗,能有效預測友善環境意圖,解釋變異量達29%,其中影響最大的為友善環境態度。結果顯示透過環境教學活動,能提升學生對友善環境相關知識、對環境保護的信念及責任感,培養學生擁有友善環境的意圖,增加學生保護環境之行動意願。Item 國中學生戒菸教育介入計畫效果研究(2012) 盧玉玫; Yu-Mei Lu本研究為國中學生戒菸介入計畫,戒菸衛生教育介入課程,包括以健康信念模式設計的教育介入課程、電話衛教諮商及戒菸教育手冊,以新北市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設計介入策略,來探討教育介入效果。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之「實驗組與對照組前後測設計」,以新北市99學年度國中七至九年級吸菸學生為母群體,立意取樣的方式選取新北市99學年度二所國中七至九年級學生為研究樣本,完成本研究之有效樣本,實驗組與對照組各為34人。實驗組接受戒菸計畫追蹤介入,而對照組接受衛教手冊介入。實驗組及對照組研究對象在前測、後測及後後測時均進行研究問卷及呼氣一氧化碳濃度測量,研究結果以卡方檢定、t檢定及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等方式進行統計。本研究的重要結果如下: 一、實驗組與對照組研究對象背景資料之間無顯著差異,可進行戒菸教育介入計畫。 二、戒菸教育介入後,實驗組研究對象在菸害認知、自覺菸害罹患性、 自覺菸害嚴重性、自覺戒菸利益性、戒菸自我效能、尼古丁成癮 程度、最近一個月吸菸天數、最近一個月平均吸菸量等效標變項 上都優於對照組,呈現立即效果。 三、經戒菸教育介入2個月後,實驗組研究對象在自覺菸害罹患性、 自覺菸害嚴重性、自覺戒菸利益性、戒菸自我效能、戒菸行動線 索、尼古丁成癮程度及最近一個月吸菸量等效標變項上,都優於 對照組,呈現延宕效果。 四、本戒菸教育介入過程評價,實驗組研究對象在整體教學活動、教 學單元、自評學習感想及對教師評價方面,均有極高的滿意度。Item 臺北市國中學生身體活動教育介入成效研究— 跨理論模式之應用(2011) 劉俐蓉; LI – JUNG , LIU本研究旨在探討應用跨理論模式設計的身體活動教育介入對國中學生身體活動知識、身體活動階段改變、身體活動、自我效能、知覺障礙、知覺利益、態度及改變方法的影響。本研究為準實驗設計(Quasi- experimental study)採不相等實驗對照組前後測設計,介入前兩組實施前測,介入後實施後測,間隔3個月實施後後測。本研究採立意取樣臺北巿二所公立國民中學,各抽取五個班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113人,對照組128人。實驗組接受八週八節課的教育介入,對照組則不給予任何介入措施。研究者運用行為改變過程設計符合各行為改變階段的身體活動教育介入措施,內容包括改善身體活動知識、知覺障礙、知覺利益、自我效能、改變方法與態度的教學策略,例如講述法、小組討論、價值澄清、個人分享、角色扮演、影片、練習、填寫學習單以及小組競賽等活動,並發給實驗組身體活動學習教材。 本研究以廣義估計方程式(GEE)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應用跨理論模式於國中學生身體活動介入,具有良好成效。主要結果如下:介入後經GEE的時間與組別交互作用分析,實驗組後測在身體活動、身體活動知識、知覺障礙、改變方法與身體活動態度均顯著優於對照組(p<.05)。介入後經GEE的時間與組別交互作用分析,實驗組後後測在階段改變、身體活動量、身體活動知識、知覺障礙、自我效能與改變方法均顯著優於對照組 iii (p<.05)。然而,介入後經GEE的時間與組別交互作用分析,實驗組後測與後後測的身體活動利益均未呈現顯著差異(p>.05)。 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各級學校推廣學生身體活動教學時,在實務工作及未來研究上的建議,包括教導身體活動知識、依據階段改變採用適配的改變方法,並且應用降低知覺障礙、提升知覺利益、自我效能與身體活動態度的教學策略。同時,宜提供良好的身體活動環境,以及家長與教師的援助關係與外在資源。藉此以達到提升學生身體活動知識、階段改變、知覺利益、自我效能、身體活動態度、身體活動與降低知覺障礙的目的。Item 台北市國中八年級學生知覺學校氣氛、學業成就與危害健康行為研究(2007) 劉芝伶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中學生知覺學校氣氛、學業成就、危害健康行為的現況,以及學校氣氛對學業成就與危害健康行為之預測力。採橫斷式調查研究,以隨機方式自七所國中選出十四班八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出438份問卷,回收後剔除無效填答得有效問卷406份,有效回收率93%;除了自陳式問卷之外,同時蒐集學業成就、在校違規記錄等學校資料。以SPSS12.0 for Windows統計軟體進行Pearson積差相關以及多元廻歸分析,得到下列重要結果: 一、 台北市國中學生知覺的學校氣氛偏正向。 二、 台北市國中學生於本學期第二次段考之國、英、數三科成績的T分布近似於常態分布。 三、 台北市國中學生危害健康行為現況屬輕微程度。 四、 知覺學校氣氛愈佳,則學業成就愈佳、危害健康行為愈少。 五、 控制背景因素前後,學校氣氛中「學生參與決定」、「支持多元文化」及「紀律嚴苛」等層面是學業成就的重要預測變項。 六、 控制背景因素前後,學校氣氛中「學業傾向」、「紀律嚴苛」及「安全問題」等層面是整體危害健康行為的重要預測變項。 根據研究發現,建議改善學校設備、增加創新教學與教師支持,營造有利於學業成就與降低危害健康行為的學校氣氛。Item 馬祖地區國中學生飲用含糖飲料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2011) 陳鴻杰; Chen Hom Jie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瞭解馬祖地區全體國中學生飲用含糖飲料的行為,並探討背景因素、飲用知識、拒絕飲用自我效能、結果期望及社會支持與飲用含糖飲料的關係。以馬祖地區99學年度全體在學國中學生共278人為母群體,進行全面普查。問卷調查所得資料經過分析,重要結果如下: 一、 研究對象為馬祖地區全部國中學生,家庭以低社經地位者為多(父親50%、母親67%),每週零用錢以101-500 元最多(37.4%),獲取含糖飲料便利性大多數在距離住家走路5 分鐘內即有販賣含糖飲料商店,每週在外用餐數量以1-7次最多,看電視及上網時間以兩小時以內比例最高,而自覺體型部分為自認為標準者較多。 二、 研究對象之含糖飲料知識頗高,含糖飲料結果期望為中等程度,拒絕飲用含糖飲料自我效能頗佳,飲用含糖飲料的整體社會支持尚屬中等,來自老師的社會支持最高,但來自朋友/同學的支持最低。含糖飲料一週的平均飲用量為2443 ㏄,一週中都沒有飲用含糖飲料者有4%。 三、 研究對象之飲用含糖飲料行為綜合調查與自我效能有顯著差異,平均每週飲用數量則與社會支持有顯著差異,顯示自我效能較高者,其飲用含糖飲料機率則較低。 四、 研究對象之學校所屬島嶼無便利商店及飲料連鎖店者,其飲用含糖飲料數量明顯偏低,每週平均為1148cc,較整體平均少約50%;可推測飲料取得的便利性對於是否飲用含糖飲料有顯著的關係。 五、 就「拒絕飲用含糖飲料自我效能」和「含糖飲料飲用行為(綜合性調查)」而言,相關係數為-0.533且達統計上顯著水準(P值=0.000<.05) ,表示有中高度負向關連性存在。 六、 「每週購買外賣食物或在外用餐次數」、「班級」、「每週上網時數」、「飲用飲料自我效能」、「飲用飲料結果期望」、對研究對象飲用飲料行為具有預測力。其中以「飲用飲料自我效能」(β=-0.589,p<0.001)對學生飲用飲料行為之解釋力最大。 七、 「拒絕飲用含糖飲料自我效能」、「飲用含糖飲料行為」及「飲用含糖飲料數量」,會因為「平均每週外食或用餐次數」的差異而導致看法與認知及行為上的不同,且達到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 八、 整體飲用含糖飲料知識及社會支持與行為呈現正相關;自我效能、結果期望與飲用含糖飲料行為呈現負相關。Item 桃園縣某國中學生行為困擾與因應方式之研究(2010) 林穗芬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某國民中學學生個人背景變項、行為困擾與因應方式之相關研究。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方式進行,於2010年4月以隨機抽樣方式抽取該校七、八、九年級各四班作為研究樣本,共取得有效問卷420份,所得資料以SPSS 12.0版進行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分析後,茲將本研究所得結論歸納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整體行為困擾程度接近中等程度。 二、研究對象之行為困擾程度依序為「學校生活困擾」、「自我關懷困擾」、「身心發展困擾」、「家庭關係困擾」與「人際生活困擾」。 三、研究對象面對行為困擾所採取的因應方式依序為「自我調適」、「面對問題」、「逃避拖延」與「情緒發洩」。 四、在學校生活困擾中,以「八年級」感受之困擾最為嚴重;成績為「低」或「中」者所感受之困擾也高於成績「高」者。 五、在性別方面,「男性」的整體困擾高於「女性」。在父母教養態度方面,「專制權威」的整體困擾高於「開明權威」與「忽略冷漠」。 六、不同背景變項之研究對象在各因應方式中,父母態度為「自由放任」者較「開明權威」者易使用「逃避拖延」方式;成績為「低」或「中」者較成績「高」者易使用「情緒發洩」方式來面對困擾。 七、研究對象之「行為困擾」與「因應方式」有顯著相關;整體行為困擾與「逃避拖延」、「情緒發洩」均呈現正相關,而與「面對問題」呈現負相關。 八、研究對象之「行為困擾」與「因應方式」有顯著差異;行為困擾程度越高者,越容易出現「逃避拖延」與「情緒發洩」之因應方式;行為困擾程度越低者,越不容易出現「面對問題」之因應方式。Item 臺中市國中生飲用含糖飲料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2012) 高子晴; Tzu-Ching Kao本研究以橫斷性調查研究法,進行臺中市國中生飲用含糖飲料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母群體為臺中市國中生,以分層集束隨機抽樣方式,選擇九十九學年度第二學期國中生566人為樣本,研究結果得重要發現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含糖飲料消費知識高;拒絕飲用含糖飲料自我效能、飲用含糖飲料社會支持屬中等;獲取含糖飲料便利性佳;每週接觸含糖飲料訊息頻率的管道以電視最高;研究對象含糖飲料一週的平均飲用量為3756c.c。 二、研究對象含糖飲料消費知識因性別、年級之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其中以女生及八年級較佳;對含糖飲料的態度因性別之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其中以女生較佳;拒絕飲用含糖飲料自我效能因性別、每週零用錢之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其中女生、每週零用錢100元以下者較佳;飲用含糖飲料社會支持與個人背景因素無關。 三、研究對象飲用含糖飲料行為會因性別、年級、每週零用錢、自覺健康狀況之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其中以男生、七年級學生、每週零用錢在100元以上者、自覺健康狀況「非常不好」者有較高的飲用含糖飲料行為。研究對象飲用含糖飲料行為亦與飲用含糖飲料社會支持、獲取含糖飲料便利性、接觸含糖飲料訊息頻率呈正相關;而與含糖飲料消費知識、對含糖飲料的態度、拒絕飲用含糖飲料自我效能呈負相關。 四、所有變項能有效預測飲用含糖飲料行為之總變異量的33.1%,其中以性別、年級、每週零用錢、含糖飲料消費知識、拒絕飲用含糖飲料自我效能、飲用含糖飲料社會支持、獲取含糖飲料便利性、接觸含糖飲料訊息頻率等八項為主要預測變項,以「拒絕飲用含糖飲料自我效能」對飲用含糖飲料行為解釋力最大。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學校、家庭和後續研究方面提出若干建議,以作為未來有關國中生飲用含糖飲料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之參考。Item 國中生騎腳踏車戴安全帽行為與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南縣某國中為例(2010) 李佳鴻; Chia-Hung, Li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了解國中生個人背景變項、健康信念、行動線索、自我效能與騎腳踏車戴安全帽行為的關係。以台南縣某國中九十八學年度第二學期在學且會騎腳踏車的學生為母群體,採分層集束抽樣選取12班429名學生為調查樣本,並採結構式問卷團體施測進行資料收集,最後得有效樣本371份(有效回收率86.4%)。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腳踏車事故傷害罹患性認知、騎腳踏車戴安全帽自我效能偏中下程度;而腳踏車事故傷害嚴重性認知、騎腳踏車戴安全帽有效性認知和障礙性認知偏中上程度;騎腳踏車戴安全帽之行動線索偏少。 二、女生的腳踏車事故傷害罹患性認知高於男生;七、九年級學生騎腳踏車戴安全帽有效性認知高於八年級學生;八年級學生騎腳踏車戴安全帽障礙性認知高於七年級;社經地位層級五學生腳踏車事故傷害之嚴重性認知高於社經地位層級二之學生;有安全帽學生的腳踏車戴安全帽有效性認知、行動線索和自我效能及騎腳踏車戴安全帽行為高於無安全帽的學生。相反地,無安全帽學生的騎腳踏車戴安全帽障礙性認知高於有安全帽者。 三、有腳踏車專用安全帽、有效性認知越高、行動線索越高、自我效能越高、障礙性認知越低者,越傾向採取騎腳踏車戴安全帽行為。 四、是否有安全帽、有效性認知和自我效能為騎腳踏車戴安全帽行為的重要預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