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2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新北市國小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2024) 陳晏如; Chen, Yen-Ju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北市國小教師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現況,探討不同背景的研究對象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差異,並得知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相關,以及個人背景變項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對幸福感之預測力。研究對象為新北市國小教師14,765人,抽樣方式採用分層抽樣和立意取樣法,總計發送554份電子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46份,回收率98.5%,並以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和階層迴歸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整體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整體幸福感呈現中度正相關(r=0.574,p=0.000),研究對象的婚姻狀況、教育程度、教學年資、年所得、居住情形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都可有效預測幸福感(R2=0.433,F=19.051,p=0.000),在控制研究對象背景變項的狀況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可單獨解釋總變異量29.6%。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在控制個人背景變項之後,可以顯著的預測幸福感,因此,國小教師應該養成正向的態度,還有透過學校組織的鼓勵與支持,讓國小教師能夠擁有良好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以增加教師自身的幸福感。Item 運動中心瑜伽課程參與者自覺健康狀態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2023) 楊梅珍; Yang, Mei-Chen本研究以台北市大安、中山兩個運動中心之瑜伽課程參與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自覺健康狀態與幸福感之間的關聯及相關情形。本研究以電子問卷調查法收集共收回403份問卷,問卷包含人口學變項(含瑜伽運動參與經驗)、自覺健康量表、幸福感量表。資料處理方式採用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研究結果如下:1、 不同的年齡、運動課程年資、運動課程次數在自覺健康狀態達顯著差異。2、 不同的年齡、婚姻狀態、瑜伽運動課程時間,對幸福感表現達顯著差異。3、 自覺健康狀態與幸福感,呈現顯著的正相關。4、 瑜伽課程參與者的自覺健康狀態對幸福感具有預測力。透過瑜伽團體課程伸展身體活動,除提升參與者的體適能與放鬆之外,更可激發參與者的群體性,對個人的健康促進與凝聚逐漸疏離的社會,具有莫大的助益,且鼓勵全民養成健身運動習慣之外,還能培育更多管理身心健康的瑜伽專業人才,並針對提升民眾自覺健康狀態與幸福感之研究提出各項具體建議。Item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之線上售票演唱會參與經驗探究(2021) 杜敏寧; Du, Min-Ning研究目的: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現場演唱會轉變為線上售票演唱會的形式。本研究探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目標對象如何進行認知再評估策略來面對轉換模式的演唱會活動,以及瞭解目標對象實際參與線上售票演唱會後所感受到的情緒及幸福感變化。研究方法: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針對9位20-30歲過去有實體演唱會參與經驗,且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也有線上售票演唱會參與經驗的女性,進行深度訪談。研究結果:訪談結果發現,即使受訪者明白線上演唱會的效益不及實體演唱會,在經歷認知再評估的調適之後,仍然能夠接受原本喜愛的實體演唱會活動改變為線上模式,多數受訪者在實際參與之後也獲得一定程度的快樂與滿足感,並肯定疫情期間線上演唱會存在的重要性,受訪者對於參與演唱會的期待也不同於過去。研究結論: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受訪者可能會運用認知再評估策略,接受休閒活動模式的改變,嘗試改變之後若能夠感受到情感幸福感,則認知幸福感也會跟著改變。Item 臺北市東區禪修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相關研究(2020) 林郁沛; Lin, Yu-Pei本研究旨在探討禪修者的健康生活型態與幸福感現況,進一步分析社會人口學特性、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的相互影響情形。以於臺北市東區的禪修者為母群體,利用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共計發放110份紙本問卷、輔以Google表單進行調查,兩種型式取得有效問卷159份,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研究對象於整體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以「婚姻狀況」、「子女數」及「自覺健康狀況」有顯著相關;探討其分量表表現情形以「自覺經濟狀況」為影響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主要預測因子,影響量表分別為「自我實現」、「健康責任」、「運動」、「壓力處理」及「營養」五項。 二、研究對象之「教育程度」、「自覺經濟狀況」、「自覺健康狀況」於幸福感有顯著差異,並以「自覺健康狀況」為高度相關。 三、研究對象之整體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皆呈現顯著正相關,其中「自我實現」為高度相關。 四、研究對象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可有效預測幸福感,可解釋總變異量40.8%,並以「自我實現」及「人際支持」為主要預測變項。 本研究針對研究結果提出多項建議,期許能夠提供健康促進推動相關建 議,增進國人身心靈健康。Item 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相關研究:以桃園市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9-12-??) 陳靜如; 林志哲; Jin-Ru Chen, Chih-Che Lin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市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現況與關係。本研究以桃園市高級中等學校學生為研究母群體,採橫斷式調查法,主要施以青少年健康促進量表及青少年幸福感量表蒐集資料,共發出850份問卷,回收821份問卷,有效問卷762份,有效回收率為89.6%。本研究以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獲得主要結果如下:一、桃園市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為中上程度;二、桃園市高級中等學校學生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在不同性別、年級、學校屬性、父母婚姻狀況及父母親教育程度等背景變項上皆有顯著差異;三、桃園市高級中等學校學生的幸福感,在父母婚姻狀況此一背景變項上有顯著差異;四、桃園市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間具有正相關;五、桃園市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對幸福感具預測力,其中以「生命欣賞」、「社會支持」及「壓力處理」對幸福感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分別針對教育行政單位、學校行政單位及教師提出實務應用相關建議。Item 幸福感及其對健康的可能影響-以廣建理論層面而言(2013) 江慧珣; Hui-Hsun Chinag目的:隨著全球人口老化的趨勢,老人心理健康促進值得關注。此篇論文主要在探討幸福感的構念並檢驗幸福感在健康上的影響。 方法:此論文主要包括三個相關的研究,含括質性、量性研究方法。第一個研究主要檢驗中國人幸福感量表的信度與效度。第二個研究在探討幸福感與生理、心理、社會因素的關係及其關係。第三個研究在評估促進幸福感在健康方面的影響。利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了解中國人幸福感量表的構念,典型相關來探索中國人幸福感量表與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的關係。利用路徑分析來檢驗幸福感與生理、心理、社會因素的關係,並利用內容分析來詮釋質性訪談結果 結果:中國人幸福感量表包括三大構面:正向情感、生活滿意度及人際關係。幸福感與自覺健康、生命統整性與家庭關係高度相關。從路徑分析圖中顯示,幸福感直接影響健康層面,並藉由家庭關係與生命統整性的增長而提升。家庭關係直接影響幸福感且透過生命統整性間接影響幸福感。質性分析顯示透過正向社會連結有助於正向家庭關係與生命統整性的建立。 結論:正向社會連結與正向經驗分享有益於家庭關係與生命統整性,並進一步提昇退休中老年人的幸福感及健康。Item 臺灣南部地區國中生的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研究(2010) 黃春太; Huang Chun-Tai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的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資料來源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姜逸群教授主持之「學校衛生行政與青少年健康之研究」在2007年收集之資料。本研究係以臺灣地區南部七縣市公立學校國中生為母群體,從中選取閩南籍、排除父母均歿者、隔代教養者、與其他親戚同住者,最後共得樣本3212位。研究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結構方程模式等方法進行分析,所得重要結果如下: 一、國中生的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及幸福感之現況 1. 研究對象父母親的教育程度以高中職者最多,國小以下者最少。父母親的職業方面,父親以第四類最多,母親以第五類最多,最少的均是第一類。 2.研究對象擁有不錯的合作、互惠、信任、同儕網絡、師生關係之社會資本。 3.研究對象擁有正向健康的營養行為、安全行為、壓力管理行為、健康責任行為,但運動行為較差。 4.研究對象擁有正向的幸福感。 二、國中生其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與幸福感的關係 1.母親教育程度與研究對象幸福感有顯著差異,而父親教育程度、父母親職業與研究對象幸福感則無關。 2.父母親教育程度、父親職業與研究對象社會資本有顯著差異,但母親職業與社會資本無關。 3.父母親教育程度、父母親職業與生活型態有顯著差異。 4.社會資本與幸福感呈正相關,即研究對象與同學合作解決事情行為愈多、與同學相互幫忙情形愈多、對人信任感愈多、與同學互動關係愈多、與師長關係愈好者,其幸福感愈好。 5.生活型態與幸福感呈正相關,即研究對象日常飲食選擇維持營養健康的行為愈好、從事維持健康體適能的活動愈多、從事維護自身安全的行為愈多、面對壓力時的自我調整方式愈好、增進與健康有關的知識、態度、行為愈多者,其幸福感愈好。 6.社會資本與生活型態呈正相關,研究對象的社會資本愈多,愈能落實正向的生活型態。社會資本之合作、互惠、信任、同儕網絡、師生關係可解釋生活型態之營養行為、運動行為、安全行為、壓力管理行為、健康責任行為總變異量之13.3%。三個典型因素可解釋國中生生活型態總變異量之27%。 三、國中生的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與幸福感結構關係方面 1.本研究提出的「國中生幸福感影響模式」與實證觀察所得資料相適配。 2.社經地位直接影響國中生的幸福感,亦可經由社會資本、生活型態中介變項影響國中生的幸福感。 3.社經地位可解釋社會資本總變異量的1%。社經地位、社會資本可解釋生活型態總變異量的31%。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可解釋幸福感總變異量的44%。Item 以正向心理觀點探討退休中老年人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2011) 林頡翔; Jie-Siang Lin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退休中老年人幸福感之現況,並探討背景變項、健康狀態、正向環境及正向特質對幸福感的影響,另外亦探討正向特質是否在正向環境及幸福感之間扮演著中介變項的角色,建立結構方程模式。本研究以家庭結構、家庭資源與家庭關係做為正向環境,以生命統整性做為正向特質,幸福感做為正向情緒。 本研究以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蒐集,採立意取樣方式在台北市收取296位50-75歲的退休中老年人為研究對象,最後獲得有效問卷289份。研究對象平均年齡64.76±5.72歲,70.6%為女性。統計分析以套裝軟體SPSS16.0進行描述性統計與相關分析,並以Amos16.0套裝軟體建構結構方程模式。 結果顯示正向環境與正向特質皆顯著影響幸福感。以多元逐步迴歸進行分析以探討幸福感之重要預測因子,發現家庭關係、經濟狀況、生命統整性與健康狀態進入模式,可有效解釋幸福感40.1%的變異量,其中家庭關係是退休中老年人幸福感最重要的預測因子,可單獨解釋幸福感27.4%的變異量。另外為探討正向環境、正向特質對幸福感的直接效果與間接效果,以家庭關係、生命統整性與幸福感進行結構方程模式分析,經修正後獲得可接受模式,模式適配度卡方自由度比值=1.833、RMSEA=.054、CFI=.903;在此模式中,家庭關係與生命統整性對幸福感的直接效果量分別為.52與.30,而家庭關係對生命統整性的直接效果量為.26,家庭關係透過生命統整性影響幸福感的間接效果量.08。 本研究支持家庭關係與生命統整性為退休中老年人幸福感重要的預測因子,培養良好的家庭關係與生命統整性有助於提升退休中老年人的幸福感。另外本研究亦支持家庭關係會透過生命統整性的中介作用影響幸福感,正向特質的培養對於正向環境之不足具有緩衝之作用。Item 佛光大學學生幸福感、死亡態度、生命意義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2008) 莊易達; Yi-Da Chuang本研究旨在探討佛光大學學生幸福感、死亡態度與生命意義感之現況及其相關背景因素之調查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共發放問卷300 份,有效樣本為291份,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及Scheffe事後比較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本研究之結論如下:(一)幸福感方面:幸福感頗佳,以「人際關係」層面之得分為最高,「身心健康」層面為最低。各層面之得分,經濟安全感高、健康狀況良好及有皈依之佛教徒,有較高的幸福感。(二)死亡態度方面:「死亡恐懼」、「死亡逃避」及「逃離接受」低於中間值3分,而「趨近接受」、「中性接受」則高於中間值3分。經濟安全感高、健康狀況良好及有皈依之佛教徒,有較低的死亡恐懼及較高的死亡接受度。(三)生命意義感方面:生命意義感頗佳,以「求意義的意志」層面之得分最高,「生命目的」最低。各層面之得分,健康狀況良好及有皈依之佛教徒,有較高的生命意義感。Item 國中生人格特質及其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以高雄市某國中學生為例(2011) 夏曉葳; HSIAO-WEI HSIA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國中生人格特質及幸福感的現況,並且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在人格特質及幸福感上的差異情形;進而探討人格特質與幸福感之間的相關情形,以及背景變項和人格特質對於幸福感的預測力。 以2011年高雄市某國中971位學生為研究母群體,採橫斷式調查法,以問卷方式進行資料收集,共發出340份問卷,回收340份問卷,有效問卷335份,有效回收率為98.5%。以統計套裝軟體SPSS for Windows 19.0 中文版進行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複迴歸分析等統計方式,以完成資料的統計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人格特質趨向正向。人格特質的五個分量表中,以「友愛親密」得分最高,其餘依序為「創新變異」、「樂觀進取」、「決策能力」,最低的則為「情緒表現」。 二、研究對象的幸福感趨向正向。幸福感的五個分量表中,以「人際相處」得分最高,其餘依序為「身心健康」、「正負情緒」、「生活滿意」,最低的則為「自我肯定」。 三、研究對象在人格特質「情緒表現」的層面,會因性別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男生在情緒表現的平均得分高於女生。 四、研究對象在整體幸福感及幸福感的「自我肯定」、「人際相處」、「身心健康」等層面,會因學業成績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學業成績較佳的人其幸福感高於學業成績較差的人。 五、研究對象在幸福感「生活滿意」的層面,會因年級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一年級學生對生活滿意的程度高於三年級的學生。 六、國中生之「整體人格特質」及其各向度與「整體幸福感」及其各向度間均呈現顯著正相關。 七、「性別」、「年級」、「學業成績」、「家庭社經地位」、「人格特質」等五個預測變項,可以解釋「幸福感」總變異量的44.0%。其中以人格特質為最強的預測因子。
- «
- 1 (current)
- 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