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家庭飲食型態與學校宣導對國小學童支持蔬食日態度之影響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21-12-??) 李亞柔; 李學愚; 洪端良; Yajou Lee, S. Y. Lee, Tuan-Liang Hong
    不健康的飲食是造成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攝食蔬果能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生率,調查指出,臺灣有八成以上的學生之蔬食攝取未達每日建議量,強化學生的態度可以促進學生對蔬食的攝取量。因此,欲養成學童「多吃蔬食、少吃肉」的飲食習慣,可以先從建立學童支持蔬食日的飲食態度做起。本研究目的為:瞭解家庭飲食型態對學童支持蔬食日的態度之影響,進而探討學校宣導介入對學童支持蔬食日之影響。採自填式問卷方式,調查臺南市413位學童。結果指出,家庭飲食型態為葷食與學童支持蔬食日態度呈負向關係,學校宣導對學童支持蔬食日的態度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學校宣導的正向影響力大於家庭飲食型態為葷食所造成之負面影響。建議透過教師宣導蔬食飲食知識,以提升國小學童支持蔬食日的飲食態度。
  • Item
    台中縣立某國中學生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之研究
    (2009) 施秀如
    本論文旨在探討國中生身體意象對體重控制行為之研究,以台中縣九十六學年度第二學期之全體學生為研究母群體,採分層集束隨機抽樣出11個班級,有效問卷為362份。本研究以「社會支持量表」、「身體意象量表」、「飲食行為量表」、「身體活動量表」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歸納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BMI值平均為20.7,在「正常」範圍內,但有53.3%的研究對象是偏向過輕及過重。 二、在身體意象六個層面上,三年級外表評價較佳,男生在外表評價上低於中間值3,而女生在外表評價與體能取向低於中間值3;整體而言,外表評價與體能取向低於中間值3。 三、在身體意象六個層面上,研究對象會在意父母、同儕與師長在外表評價上的看法。 四、男生、女生在飲食行為上,只有均衡飲食狀況較佳。身體活動男生高於女生。 五、體重控制行為在身體意象上體能評價、健康評價、健康取向呈正相關。 六、背景因素之性別、年級、BMI值、學業成績,身體意象之外表評價、外表取向、體能評價、健康評價、健康取向皆能有效預測體重控制行為。
  • Item
    國中生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之研究--以高雄縣某完全中學國中部為例
    (2007) 蔡杏汶; Hsin-Wen Tsai
    本研究的目的在了解國中部學生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的現況,並探討其間的關係。研究母群體為民國九十五學年度第一學期就讀高雄縣某完全中學國中部一、二、三年級學生,採分層集束抽樣抽出13班,採結構式問卷,以團體自填問卷方式收集資料,有效樣本共計467名,研究工具包括身體意象量表、飲食行為量表及身體活動量表,所得資料以百分比、平均值、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研究對象BMI平均為20.7,屬「正常」,期望體重較實際體重平均要輕4.2公斤,其中女生較男生期望更輕的體重。 二、研究對象有中間偏正向的身體意象,在七個層面中以外表適應得分最高,而身體各部位滿意度得分最低。男生的外表適應低於女生,其餘因素均顯著高於女生。一年級學生的體能適應與健康適應得分高於二年級學生。BMI過輕者與正常者的身體意象量表得分高於BMI過重者。 三、研究對象在整體飲食行為呈現中間偏負向。女生低熱量飲食技巧高於男生。三年級學生在飲食行為控制上較一年級好。學業成績佔前1/3與中間1/3在均衡飲食狀況上優於後1/3。期望減重者在低熱量攝食技巧上好於期望體重增重者。 四、男生的身體活動得分高於女生。 五、身體意象量表與飲食行為總量表達正相關,表示身體意象好的,會有較好的飲食行為。 六、身體意象的體能評價、身體部位滿意度與身體活動得分達到正相關,表示愈積極從事維持體能與增進體能的方法、對自我身體部位越滿意者,越會特意去進行身體活動。 最後,本論文根據研究所得的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建議。 關鍵字:國中生、身體意象、飲食行為、身體活動
  • Item
    代謝症候群民眾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探討-以桃園市某行政區為例
    (2015) 鄭郁蓁; Yu-Chen Cheng
    本研究採橫斷式調查法,以探討桃園市某衛生所之代謝症候群民眾對攝取健康飲食的知識、態度、自覺障礙、自我效能、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以隨機取樣方式,抽樣240名代謝症候群民眾,實得有效問卷225份。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知識會因曾參加衛教課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態度會因性別、運動、曾參加衛教課程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自覺障礙會因性別、工作型態、吸菸、運動、外食頻率及曾參加衛教課程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自我效能會因工作型態、吸菸、運動、外食頻率及曾參加衛教課程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飲食行為會因性別、工作型態、吸菸、運動、外食頻率及曾參加衛教課程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二、年齡」與「自覺障礙」、「自我效能」及「飲食行為」之間有顯著相關;「知識」、「態度」、「自覺障礙」、「自我效能」、「飲食行為」彼此之間有顯著關係。 三、「自我效能」及「自覺障礙」可解釋「飲食行為」的總變異量53.6%,「自我效能」為主要預測變項,其次為「自覺障礙」;自我效能把握度越高,飲食行為越好;自覺障礙越高,飲食行為越低。
  • Item
    第二型糖尿病病人之低升糖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新竹市某教學醫院病患為例
    (2012) 賴冠菁; Kuan-Ching Lai
    本研究旨在探討第二型糖尿病病人低升糖飲食認知、態度、行為及自我效能的關係。研究對象為新竹某教學醫院糖尿病共同照護收案的第二型糖尿病門診病人,完成收案數為166人。 研究結果顯示:低升糖飲食認知題的平均答對率約為67%,態度趨於正向,行為題約57%達到平均32.2±6.66以上,在全穀類攝取的攝取頻率、份量及種類之行為最需加強。態度、自我效能、職業及自我血糖監測,可解釋低升糖飲食攝取行為總變異量之11.3%。 有運動習慣者,其AC控制較佳是不運動者的1.181倍;罹患糖尿病時間愈長、無依照醫囑規律用藥的,其糖化血色素控制(HbA1C)情形較不佳且藥物遵從度對於糖化血色素控制佳的預測力增加12.5%。由此可知,態度愈正向,自我效能高,有工作及有進行血糖監測者,其低升糖飲食行為較佳,加上規律運動及用藥,有助於AC及HbA1C的血糖控制。
  • Item
    苗栗縣國中生健康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2004) 羅雅玲; Lo yea ling
    摘要 本研究目的主要在了解苗栗縣國中生之健康行為,並探討其相關之因素,以作為各項健康問題及健康促進計劃的參考。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方式,以苗栗縣九十二學年度之國中生為研究母群,經比率機率抽樣方法抽取樣本,回收問卷共669份,有效問卷為644份,有效回收率達92.1﹪。 根據本研究目的所得研究結果如下: 一、健康行為現況 研究對象的飲食習慣中,極需加以改善的有:「每天喝1--2杯牛奶,含優酪乳」、「攝取含纖維質高的食物,如全麥麵包、蕃薯、糙米飯等」、「常喝含糖飲料,如沙士、汽水、可樂、奶昔、烏龍茶等」、「常吃甜食,如蛋糕、巧克力、糖果、派等」、「有挑食的習慣」;運動行為在「除了體育課外,每星期我至少有三次,每次運動超過20分鐘,並感覺到全身流汗、心跳很快、呼吸急促」是所有運動行為中表現稍差的,顯示學生每星期能規律運動的情形普遍不佳;吸菸及飲酒行為,有較以往增加的趨勢,第一次吸菸及飲酒的年齡亦呈現下降的情形,以10-16歲的比率為最高。事故傷害預防行為中,無照騎乘機車的情況嚴重,是今後學校交通安全宣導教育的重點之一。少數的人曾有過性行為,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年齡在13-16歲之間,以16歲佔最多。在壓力調適方面,其中表現較好的依序是:「我會從事一些休閒活動,如逛街、看電視、聽音樂等」、「我能與同學、朋友維持親密和諧的人際關係」。表現較差的依序則是:「會有計劃的安排功課」、「會閱讀有關心理或健康方面的雜誌或書籍」、「會適時的去讚美自己」、「當有情緒困擾時,會尋求專家或輔導人員的協助」,另外,更值得關心的是,自殺的問題,17.9﹪的學生曾出現過自殺的意念,而他們在遭遇情緒困擾或自殺問題時,很少或從不尋求專家或輔導人員的協助。 二、本研究探討社會人口學變項及健康控握信念對健康行為的關係,年級越低、女生、父母婚姻完整、學業成績越好、家庭社經地位越高,其各項健康行為均表現的比較好。 三、本研究探討社會人口學變項及健康控握信念對健康行為的預測力,除了強勢他人控握不具有任何預測力之外,「性別」、「年級」、「學業成績」、「父母婚姻」、「家庭社經地位」均能有效預測各項健康行為。 關鍵字:國中生、健康行為、健康控握信念、飲食行為、運動行為、吸菸及飲酒行為、事故傷害預防行為、性行為、壓力調適行為
  • Item
    運用媒體素養教育對國小學童飲食行為之介入研究-以彰化縣某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
    (2016) 吳靜昀; Wu, Ching-Yun
    本研究目的為運用媒體素養教育,學生為中心之教學方法,並結合計畫行為理論及社會認知理論為依據而發展介入計畫,期能透過本介入計畫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生媒體素養能力及飲食知識、態度及行為。 為探究本研究課程成效,以準實驗研究設計之實驗組及控制組前測、後測、後後測設計方式。選取102學年度彰化縣某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實驗組(n=117)接受媒體素養教育,而控制組為鄰近地區社經背景相似之學生(n=117),未接受課程介入。教學介入共六週,每週1堂課,每堂課40分鐘,共計240分鐘。二組在教學介入前一週進行前測,於教學介入結束後一週內進行後測,以了解介入之立即效果;再於一個月後進行後後測,以瞭解教學介入之延宕效果。 研究結果發現運用「媒體素養教育」課程教學介入,對於提升學童「媒體素養能力」、「飲食知識」、「飲食態度」、「飲食行為」皆有良好效果。實驗組學生對此教學過程亦有正面的評價,學生認為有很大的助益,有八成以上的學生喜歡此教學方式且有助於了解媒體素養相關的飲食知識、建立正向的飲食態度及更有把握做到健康飲食行為。此教學模式可於校園實施,並且也可以結合健體領域課程,取代傳統營養教育講述的教學方式。
  • Item
    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2016) 童鈺雯; Tung, Yu-Wen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之背景變項、身體意象與飲食行為的關係。以103學年度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母群體,採分層集束抽樣法,利用自編結構式問卷蒐集資料,共得有效問卷1076份,研究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對象中過重及肥胖者占21.7%,而重要他人支持以「父母及家人」為主,其經常提醒的是「多吃蔬菜水果」及「少喝含糖飲料」。研究對象的飲食行為屬中上程度,其中以「每天吃早餐」、「不會把零食當正餐」及「每天固定吃三餐,不會省略某一餐」等表現較佳;而「喝含糖飲料」、「吃零食」及「吃蛋糕、麵包、甜甜圈、可頌等」等表現較差。 二、研究對象的飲食行為女生優於男生、高社經家庭者優於低社經家庭者;重要他人對其飲食行為的支持程度愈高,飲食行為的表現就愈佳。另外,研究對象身體意象愈正向者,其飲食行為也愈好。 三、研究對象之背景變項及身體意象可以有效預測飲食行為,並解釋其總變異量的7.1% ;其中「性別」、「家庭社經地位」、重要他人支持中的「同學及朋友的支持」及身體意象中的「身體各部位滿意度」為主要預測變項,且以「身體各部位滿意度」最具影響力。結果顯示,研究對象為女生、高家庭社經地位者、同學及朋友較支持者及對自己身體各部位滿意度較高者,有較好的飲食行為。
  • Item
    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7-12-??) 童鈺雯; 陳政友; Yu-Wen Tong, Cheng-Yu Chen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之背景變項、身體意象與飲食行為的關係。以103學年度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母群體,採分層集束抽樣法,利用自編結構式問卷蒐集資料,共得有效問卷1,076份,研究結果如下:一、本研究對象中過重及肥胖者占21.8%,重要他人支持以「父母及家人」為主,其經常提醒的是「多吃蔬菜水果」及「少喝含糖飲料」。研究對象的飲食行為屬中上程度,其中以「每天吃早餐」、「不會把零食當正餐」等表現較佳,而「會將油炸食物的外皮去除後再食用」、「會喝含糖飲料」、「會吃零食」等表現較差。二、研究對象的飲食行為女生優於男生、高社經家庭地位者優於低社經家庭地位者;重要他人對其飲食行為的支持程度愈高,飲食行為的表現就愈佳。另外,研究對象身體意象愈正向者,其飲食行為也愈好。三、研究對象之背景變項及身體意象可以有效預測飲食行為,並解釋其總變異量的7.1%;其中「性別」、「家庭社經地位」、重要他人支持中的「同學及朋友的支持」及身體意象中的「身體各部位滿意度」為主要預測變項,且以「身體各部位滿意度」最具影響力。結果顯示,研究對象為女生、高家庭社經地位者、同學及朋友較支持者及對自己身體各部位滿意度較高者,有較好的飲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