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西貝流士《十首鋼琴小品,作品五十八》之分析與演奏詮釋
    (2024) 楊心綾; Yang, Hsin-Ling
    西貝流士 (Jean Sibelius, 1865-1957),為芬蘭重要代表性作曲家之一,橫跨十九世紀後期至二十世紀音樂前期,作品種類多元,所創作曲種包含:交響曲、管弦樂、室內樂、聲樂、器樂、歌劇與鋼琴作品。在這其中,又以交響曲和唯一一首小提琴協奏曲較聞名於世,鋼琴作品卻較少被提及。本文以西貝流士在 1909 年所創作的作品《十首鋼琴小品,作品五十八》(" Ten Pieces for Piano, Op. 58 " ) 為研究曲目,共分為五個章節,透過作曲家生平與其創作 風格,來了解西貝流士的作曲理念,並觀察其如何將芬蘭民族傳統元素融合在作品 中。再藉由作品分析,進一步整理演奏技巧及詮釋方式,最後為結論部分。期盼此 文可以帶給讀者對於西貝流士鋼琴作品更多的認識,在演奏上更能展現其特色。
  • Item
    蕭邦四首鋼琴獨奏單樂章輪旋曲之分析與詮釋
    (2023) 翁柳艷; Eng, Liew-Yan
    「輪旋曲」(rondo) 最早可追朔至歐洲古老民間的歌舞,其創作從文藝復興時期 開始發展,並一直維持到二十世紀,發展悠遠。「輪旋曲」先是作爲樂曲裏面的其中 一個樂章發展,而後也發展為獨立的輪旋曲。本論文將著重探討蕭邦四首鋼琴獨立輪 旋曲,即《作品一》,《作品五》,《作品七十三》和《作品十六》。此四首作品皆 為蕭邦少年時期的早期作品。雖然此四首作品在思想感情以及寫作手法都不如後期作 品驚豔,但不乏美學價值。這四首輪旋曲都充分展現出年輕蕭邦的寫作天賦與活力, 巧妙地將傳統輪旋曲式適度創新,如拓展輪旋曲曲式架構。其中導奏、過渡段及結尾 段都被大幅擴大;樂曲以極其優美旋律寫作,透過不同和聲色彩及節奏特點,豐富樂 曲内容。年輕的蕭邦有活力且熱情,創作此四首作品時,堪稱蕭邦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蕭邦遊覽了各地的風光,心中充滿對田園風光的喜愛和大自然的熱愛。蕭邦在青年時期熱衷參與各種民間歌舞活動,並喜歡聆聽意大利歌劇;而這些都成爲了蕭音樂中的養分。本論文總共分爲六個章節。第一章的緒論將簡述筆者的研究動機以及方法。第二章則將討論輪旋曲的定義類型與來源發展。到了第三章,筆者將著重討論蕭邦音樂風格以及四首鋼琴作品。第四章寫作樂曲分析,到了第五章在探討樂曲詮釋。最後,第六章為結論。
  • Item
    施雷克《給低音管與鋼琴奏鳴曲》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探討
    (2023) 陳昱安; Chen, Yu-An
    古斯塔夫·恩斯特·施雷克 (Gustav Ernst Schreck, 1849-1918),是德國十九世紀晚期的作曲家。本論文之目的為研究施雷克的《給低音管與鋼琴奏鳴曲》,探討其生平以及創作風格,並進行樂曲分析以及提出詮釋建議。本文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研究範圍;第二章為作曲家施雷克的生平及創作風格;第三章為樂曲分析,並解析施雷克的創作手法;第四章是從節奏、旋律、力度、表情符號、術語、鋼琴合作等角度來對施雷克《給低音管與鋼琴奏鳴曲》進行三個樂章的演奏詮釋;第五章為結語。
  • Item
    蕭邦降b小調第二號鋼琴奏鳴曲之研究
    (2009) 張芳瑜; Chang,Fang-Yu
    在本論文中,使用音樂辭典、音樂史書籍、樂曲分析相關書籍、期刊、碩士論文、並搭配樂譜,以深入了解蕭邦生平、音樂風格、作曲手法、並仔細分析第二號鋼琴奏曲各樂章之曲式、旋律、和聲、節奏等作曲手法。透過各種角度的切入、觀察、分析、交叉比較,以提出更貼近蕭邦原意的演奏建議。 首先整理各資料並將其作分類,並且歸納出關於蕭邦生平背景,包括19世紀時代發展狀況、波蘭社會背景、音樂發展情況及蕭邦的音樂學習歷程,來看時代背景對蕭邦的影響,再以文獻來配合樂譜來探討蕭邦的音樂風格。之後透過文獻資料並仔細分析第二號奏鳴曲,並檢視蕭邦在此曲創作手法上的傳承與創新,最後依照各面向的分析做更深入在詮釋上的探討並提出詮釋上的建議。 希望此論文能對國內音樂學者、演奏者、與教學者在研究、教學與演奏者有所幫助或作為參考之用,特別是希望對演奏者更多幫助,表現出蕭邦音樂中的浪漫與詩意,並能表達出最接近蕭邦的原意與精神。
  • Item
    卡爾.萊內克《D大調長笛協奏曲作品283》之樂曲分析暨詮釋
    (2012) 邱怡菱; Chiu-Yi Ling
    浪漫樂派德國音樂家卡爾.萊內克(Carl Reinecke, 1824-1910),同時以鋼琴家、指揮家、作曲家及音樂教育家的身分活耀於樂壇,並為橫跨浪漫樂派四大時期的經典代表。萊內克作曲手法以傳統的調性音樂為主,但在和聲方面則是依循當時的主流,運用多種轉調手法來增添和聲進行的變化。D大調長笛協奏曲作品283為萊內克高齡84歲時所作,同時也是生平所發表之最後一首作品,並為浪漫樂派中之長笛重要經典曲目。本論文分別從文獻探討、版本比較、樂曲分析與詮釋進行研究。 本論文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目的與動機,以及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二章說明萊內克生平介紹與作曲背景。第三章以譜例表格化的方式呈現版本比較。第四章以音樂為主,按照樂章依序做出樂曲分析以及音樂詮釋。第五章結語,為筆者整合多方資料所提出的總結。
  • Item
    費爾德與蕭邦《夜曲》選曲之分析與比較:針對費爾德第二號、第八號、第十四號夜曲與蕭邦作品二十七之一、作品三十二之二、作品六十二之二
    (2018) 賴為鈞
    夜曲是最具有浪漫氣質體裁的鋼琴獨奏小品,以蕭邦的夜曲最具代表性,夜曲創始者約翰.費爾德,漸漸被眾人忽略,很少人正視費爾德的夜曲。將針對費爾德及蕭邦的夜曲,探討樂曲結構及兩位作曲家夜曲之間的差異,提供日後學習者認識費爾德及夜曲的參考資料。 費爾德共出版了十八首夜曲,蕭邦共出版了二十一首夜曲。在兩位作曲家的夜曲裡,先依照伴奏音型進行分類,再選出三組較為常見的伴奏織度來進行探討。本論文一共分為八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彙整費爾德與蕭邦的生平,第三章介紹夜曲的起源與發展及兩位作曲家夜曲的特色與創作風格。第四、五、六章則進行各組的分析及比較。從夜曲的創作背景,及分析樂曲結構與特色開始介紹,進而再比較出兩首作品裡,蕭邦承接費爾德理念及超越費爾德的地方。第七章從第八章為結論,為研究內容之總結。期望經由以上的探討及研究,能讓日後學習者更了解費爾德,體會到夜曲的精神,進而更貼近蕭邦夜曲裡的創作意念及意境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