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2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藝術與人文」網路學習環境之研究-以藏書票教學為例(2006) 李靜穎資訊融入各科教學蔚為當前的教育趨勢。但許多研究發現,即使網路學習確實有正向的教學成效,但實際使用網路教學的教師卻寥寥無幾,主要在於教師對於網路學習環境建置過程的不熟悉所造成。 故針對此一現象,本研究以「藝術與人文」領域-「藏書票」教學為例,經由文獻探討,網路學習環境建置教師、藏書票領域專家之訪談,以及研究者親身建構藏書票網路學習環境,最後請藝術與人文教師進行評鑑的研究過程中,歸納出國內藝術教育網站分為三大類型:一、藝術資訊網站;二、教師個人網站;三、教學網站。且國內藝術與人文教師對於:一、網路教學設備;二、資訊使用能力;三、網站維持意願;四、網路教學必要性等提出意見及質疑,可發現一般教師對於網路教學已有一定概念,並有能力提出反思。此外本研究更根據研究目的,訂定出十二個藝術與人文網路學習環境之建置步驟,依序為:一、教學主題選定;二、教學目標訂定;三、教學方法的選用;四、網站單元設定;五、網站架構規劃;六、資料彙整;七、視覺規劃;八、網頁軟體;九、多媒體效果;十、輔助程式;十一、網頁上傳;十二、網站維護等要項。茲以提供日後藝術與人文網路學習環境建置者之參考。Item 以網路教學改進高職生學習基本電學交流電單元的困難度之研究(2009) 廖文雄; Liao Wen-Xiong本研究主要在探討高職學生學習基本電學交流電單元學習困難的單元和原因,為能提升學生學習「基本電學交流電單元」的學習效果,而發展出「基本電學網路學習系統」,並實施準實驗設計的不等組實驗教學,以檢驗學生們用網路學習與傳統學習在基本電學的成效差異。 本研究第一階段針對「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生學習基本電學困難單元」做問卷調查,隨機選取大安高工、滬江高中、木柵高工等三間公私立學校173位三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學習基本電學最困難的單元依次為「單相三線式與單相二線式」、「三相電源各種接法與三相電路計算」與「RLC串並聯諧振電路」,然後針對學習最困難單元設計「網路化學習系統」,以降低學習困難度。 本研究第二階段的實驗教學選取控制組一班38人,實驗組一班41人,經過四週教學後,進行學習成效分析,發現電腦化網路學習的學習成效顯著高於傳統講述的學習成效。因此,本研究所發展的「高職基本電學交流電單元課程的線上教材學習系統」可作為改善電機電子群學生學習交流電單元的參考。Item 環保教育網路學習機制研究(2005) 陳熙灝; Howard Shi How Chen近年網際網路廣泛使用後,多媒體技術就結合了text、audio、video、visual、graphic以及動態要素,如動畫、虛擬實境語言等更富多樣化的方式提供師生不同形式的學習情境,使得資訊的表達,能更易使人深入瞭解,同時結合學習互動的特色,更易達成預期的目的。而我國環境教育的發展較遲,行政院環保署與教育部雖協助各師範院校成立環教中心,惟對於網路學習環境教育仍有待有效推動。 本研究以我國現行環保法規、政策、環境教育相關文獻,環境科學相關書籍探討其理論基礎,系統性整理彙整,並界定我國現階段環境教育課程範圍,以結構化分析法,規劃出我國環境教育網路學習課程發展結構,以德懷術問卷調查量的分析與質的評析結果,導出網路學習課程重點,並研析我國環境教育網路學習運作機制,規劃出適合我國現階段推動的環境教育網路學習機制。 研究結果發現,我國現階段的環境教育課程發展,可分為污染行為對人類健康影響與對環境影響兩大主軸,並導出環境教育網路課程綱要兩大主軸之課程結構,而在發展環境教育網路學習課程時,則以機動車輛,露天燃燒、固定污染排放、生活污水、家庭垃圾處理、事業廢棄物處理、飲用水質及地面水污染等對人類健康影響與對環境造成之衝擊為重點。 我國環境教育的推動,以建立環境教育發展基地,成立環境教育多媒體網站學習教室,以虛擬實境、網際網路或現場播放視訊網路,發揮並成熟應用多媒體網路技術,開創由小學至成人的全民化環境教育學習環境,為我們後代子 孫維護永續、乾淨、舒適的生活空間。Item 行動閱讀之圖文配置偏好(2006) 陳勁豪; Chen, Chin-Hao本研究主要在探討行動閱讀之圖文配置偏好,分為二個探討方向,一是針對使用者在行動電話上的文字大小、圖文配置及不同閱讀媒介的感受。二是針對不同的背景資料,在前一研究的項目中,探討其感受差異。 首先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與理論,利用行動電話的特性設計圖文配置,並根據研究需要編製圖文內容。取樣年齡層界定在15歲至24歲之間的行動電話使用者為主要研究對象,性別不拘。地點則以學校、書店、圖書館、文化中心等地,進行問卷調查。最後根據調查結果以SPSS統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透過變異數分析及Tukey事後檢定,觀察使用者的差異感受情況。 經研究調查後發現: 1. 受測者對於文字大小的感受以文字18級最佳。 2. 受測者對於圖文配置的感受以圖上文下最佳。 3. 受測者對於不同閱讀媒介的感受以平面閱讀最佳。 4. 性別在行動閱讀的感受並沒有顯著的差異。 5. 年齡在圖右文左中,對於不同年齡層的感受差異達到顯著。 6. 教育程度在行動閱讀的感受並沒有顯著的差異。 7. 使用經驗在文字20級及平面閱讀中,感受差異達到顯著。 最後提出相關的結論與建議,以供行動通訊系統服務業者、行動學習的學校與相關企業發展行動閱讀之參考。 關鍵字:行動電話、行動閱讀、行動學習、網路學習Item 網路多媒體呈現方式與學習風格對英語學習成就之研究(2007) 楊大鋒; Yang, Da-Feng本研究旨在探討網路學習環境中,不同多媒體呈現方式及學習風格的不同,對學生英語學習成就的影響。研究以「網頁文字+圖片」、「網頁文字+聲音」及「網頁文字+互動」作為不同的多媒體呈現方式。學習風格以「視覺偏好」、「聽覺偏好」與「動覺偏好」之學習風格來探討。 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網路多媒體呈現方式,對英語學習成就的影響。 二、探討學習者學習風格的不同,對英語學習成就的影響。 三、探討不同網路多媒體呈現方式與學習者學習風格,對英語學習成就的交互影響。 本研究實驗採準實驗方法設計,以何嘉仁文教機構Step Ahead第四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有效的實驗對象共有196人。研究工具為「學習風格量表」、「起點能力測驗」、「英語學習成就測驗」及研究者編寫與設計的教學實驗網站。 在實施教學實驗進行之前施行起點能力測驗,再進行學習風格量表,將受測學生分成「視覺偏好」、「聽覺偏好」與「動覺偏好」之學習風格,並且隨機分配到「網頁文字+圖片」、「網頁文字+聲音」或「網頁文字+互動」多媒體呈現方式的組別中。教學實驗完成後立即進行英語成就測驗。經收集相關資料後,以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及Scheffé Method進行資料分析後發現: 一、網路多媒體呈現方式,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成就有顯著影響。 二、學習風格,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成就無顯著影響。 三、網路多媒體呈現方式與學習風格,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成就有交互影響。之後進行單純主要效果分析來檢定組間的差異。 (一)學習風格 1.以視覺學習風格偏好學習者來說,實施「網頁文字+聲音」多媒體教材在英語學習成就是最差的。 2.以聽覺學習風格偏好學習者來說,實施「網頁文字+圖片」、「網頁文字+聲音」及「網頁文字+互動」多媒體教材在英語學習成就上皆無顯著的差異。 3.以動覺學習風格偏好學習者來說,實施「網頁文字+互動」多媒體教材在英語學習成就是最好的。 (二)網路多媒體呈現方式 1.實施「網頁文字+圖片」多媒體教材以「視覺偏好」的學習者有最佳的英語學習成就。 2.實施「網頁文字+聲音」多媒體教材以「視覺偏好」的學習者有較差的英語學習成就。 3.實施「網頁文字+互動」多媒體教材以「動覺偏好」的學習者有最佳的英語學習成就。Item 模板式問題導向網路學習平台之建構與評估(2005) 鄭琮生; Tsung-Sheng Cheng本研究旨在探討問體導向學習的相關理論與模式,以及目前網路的互動技術,並依此設計教學活動與網站,實施教學實驗以驗證學習成效,作為未來研究之參考。為了達成研究目的,採用文獻分析與準實驗研究法,先探討相關文獻以建構問題導向網路學習平台,再發展教學活動,經教學實驗後,利用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最後得到以下結論: 一、PBL網路學習教學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二、學生對透過PBL網路學習教學策略進行學習有正向的學習反應。 三、使用PBL網路學習平台其學習成效明顯優於與傳統教室教學。 四、如果將前測成績偏低的學習者分配於同一組,其網路PBL的學習成效較差,符合合作學習理論。Item 科技學習網之建置與應用(2002) 林珍瑩; Chen-Ying Lin本研究針對國中生建置一個融合MST及問題解決之科技學習網站,由專家及學習者共同評估本研究網站是否有助於國中生科技的學習,並從實施網路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學習者在網站中的學習情形。研究進行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於網站製作,經過資料蒐集、設計及製作三個過程完成網站製作,並透過專家的評估及建議進行網站內容的修改;第二階段則以台北市某國中三年級四十六位學生做為研究對象,實施網路學習,並利用直接觀察、訪談、問卷調查等方法,來蒐集學習過程中之各項相關資料。將資料經過整理、編碼、統計等方法分析後得到下列四點研究結論: 1.本研究以問題解決為導向、MST為課程內容架構,成功的建置一個科技學習的參考網站。 2.本研究所建置的學習網站有助於國中生科技的學習,但其適切性則受學習者個人程度及學習方式影響。 3.學生在本網站學習方式可分為自我導向、測驗導向、毫無方向三種。 4.影響國中生在本網站學習的因素共有(1)先前的學習經驗、(2)所運用的媒體、(3)內容深度、(4)教師的督促、(5)學生對該學習內容的認定、(6)網路環境、(7)學習者間的互動 等七項。Item 產業導向電子儀器技能多元學習策略發展及其成效驗證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15-05-??) 龔雅雯; 黃議正; 謝念慈; Yea-Wen Kung, Yi-Jeng Huang, Nien-Tzu Hsieh本研究在多元教學策略以情境學習(situational learning)與網路學習理論(e-learning)結合情境式網路學習策略(situational-based e-learning)為經緯,並與產業界合作進行「精密電子儀器」課程設計後進行實驗教學,以探討情境式網路學習策略成效與滿意度,以及探討不同先備知識的學習者在情境式網路學習成效差異比較。本研究對象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應用電子科技學系大學部三年級31位學生,進行「頻譜分析儀器情境式網路學習系統」為期22 週單一組前後測實驗教學後,進行「頻譜分析儀學習成就後測」、「頻譜分析儀學習技能測驗」和「情境式網路學習策略滿意度問卷」。本研究結果為1.情境式頻譜分析儀網路學習能有效提升學習者對頻譜分析儀的認知能力。2.情境式頻譜分析儀網路學習能有效導引學習者正確操作頻譜分析儀並縮短學習時間。3.低先備知識學習者經過頻譜分析儀網路學習後,在認知學習上進步幅度較高先備知識者大,但平均分數仍以高先備知識者較高;而在技能學習上,二者差異未達顯著水準;但低先備知識學習者卻略高於高先備知識者。4.情境式頻譜分析儀網路教學系統在「網頁介面設計」、「課程內容」、「情境故事設計」和「整體學習觀感」均達滿意程度。Item 產業導向電子儀器技能多元學習策略發展及其成效驗證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15-05-??) 龔雅雯; 黃議正; 謝念慈; Yea-Wen Kung, Yi-Jeng Huang, Nien-Tzu Hsieh本研究在多元教學策略以情境學習(situational learning)與網路學習理論(e-learning)結合情境式網路學習策略(situational-based e-learning)為經緯,並與產業界合作進行「精密電子儀器」課程設計後進行實驗教學,以探討情境式網路學習策略成效與滿意度,以及探討不同先備知識的學習者在情境式網路學習成效差異比較。本研究對象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應用電子科技學系大學部三年級31位學生,進行「頻譜分析儀器情境式網路學習系統」為期22 週單一組前後測實驗教學後,進行「頻譜分析儀學習成就後測」、「頻譜分析儀學習技能測驗」和「情境式網路學習策略滿意度問卷」。本研究結果為1.情境式頻譜分析儀網路學習能有效提升學習者對頻譜分析儀的認知能力。2.情境式頻譜分析儀網路學習能有效導引學習者正確操作頻譜分析儀並縮短學習時間。3.低先備知識學習者經過頻譜分析儀網路學習後,在認知學習上進步幅度較高先備知識者大,但平均分數仍以高先備知識者較高;而在技能學習上,二者差異未達顯著水準;但低先備知識學習者卻略高於高先備知識者。4.情境式頻譜分析儀網路教學系統在「網頁介面設計」、「課程內容」、「情境故事設計」和「整體學習觀感」均達滿意程度。Item 社區大學課程與網路學習結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報編審委員會, 2005-11-01) 莊瑛珺; 王健華論文旨在了解社區大學與網路學習結合的成效評估,對象為中和社區大學網頁設計班學員,本論文簡單建置一個網路學習平臺進行輔助教學,網站內容主要希望能提供個別化以及補教學習。網站主要內容為網頁設計與電腦繪圖課程之教學,包涵四個單元:Frontpage教學、PhotoImpact教學、Frontpage與PhotoImpact結合、教學範例。 本論文得到三項重要結論,第一,經實際演練結果,認為現階段社區大學學員要直接進行網路授課,而不需要到班學習,在技術上有其窒礙難行之處。但網路學習若處於輔助角色的話,是具有加分的效果;第二,網路學習現階段的學習對象,應設定在進階課程較佳,成效方能展現;第三,由於網路學習機制有其使用上基本能力限制,若要將此模式套用在社區大學其他領域課程上,需透過配套措施來加以推動,如「協同教學」或是「雙課程制」。
- «
- 1 (current)
- 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