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2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日治時期《臺灣教育會雜誌》(1901-1911)研究
    (2015) 周百合; CHOU, Pai-Ho
    日本統治臺灣以後,建立起近代教育體系,用以培養適合殖民地統治的「新人種」。然而,日本統治者的教育意圖,要如何傳遞給實際從事教育、在第一線的教師呢?由臺灣教育會所發行的機關誌──《臺灣教育會雜誌》及《臺灣教育》,是考察此問題的重要切入點。 由於《臺灣教育會雜誌》是臺灣教育會所發行的機關誌,當然也必須看到組織,另外還有當時的總督府以及臺灣教育,由總督府、臺灣教育會、臺灣教育三者各自在雜誌中所反映的內容,以及釐清雜誌中究竟是誰在發言,分析雜誌中所呈現的各個面向,掌握當時的政策或實際教學狀況,以從中了解當時社會、教育界所關注的焦點,也希望更進一步看到雜誌中的臺灣,是一個怎樣的臺灣?或者說雜誌本身呈現出了一個怎樣的臺灣?是本文希望達成的目標。 由於本文希望可以對雜誌有全盤的認識,藉此分析臺灣教育會在日治初期的立場、想法及當時教育界的主要觀點,因此本文將根據雜誌中的文章內容分為若干類別,加以統計後,進行分析。在章節安排上,首先,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章節架構及相關研究回顧。第二章從總督府的學事行政組織、發展以及臺灣教育會的流變,分析臺灣教育會與總督府之間的關係,藉以究明臺灣教育會的定位。第三章則是透過《臺灣教育會雜誌》中最重要的「論說」類,將文章、作者及其出身加以分類、統計,以探討雜誌中的言論取向。第四章將焦點放回教育現場,透過雜誌中「實驗調查」,了解當時教學的實況及相對於「論說」以外的想法。最後總結出該雜誌本身的定位與功能。
  • Item
    日治時期臺灣原住民社會的女性角色與變遷
    (2019) 佐藤早惠; Sato Sakie
    本文主要探討日本統治時代的「學校教育」、「青年團活動」、「講習會」等活動,對當時臺灣原住民女性的角色與生活型態產生怎樣的影響。日治以前,原住民女性與大多數臺灣島內的女性一樣,大多數並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日治以後,統治者開始設立蕃人公學校、蕃童教育所等原住民教育機關,在部落裡教授原住民女子教育,而對原住民女性的就業、教育、家庭等各方面的角色變遷與進入社會的過程,產生很大的影響。 這些教育活動中的裁縫科、耕作科,是透過學校、青年團、講習會等不同的管道進行,還有在駐在所開設的助產婦講習會,也將原住民傳統的生產方式改變成現代化生產方式,對嬰兒與姙婦生存率的提升跟蕃社的衛生狀況之提昇,有顯著的貢獻。 最後,本文以則一故事的內容講「蕃婦」的角色。本文所講的「蕃婦」是指身為原住民女性,但協助理蕃關係者做理蕃工作。當時,有些原住民女性從事了統治者方面的理蕃工作。雖然她們生為原住民,但是當了日方跟原住民之間的橋樑。本文希望通過這些教育活動與婚姻關係,提出對女性角色變遷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