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2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小高年級學童之害怕被嘲笑相關特質與其創造能力、傾向之關聯性研究(2010) 劉敏書本研究旨在瞭解不同性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害怕被嘲笑相關特質、創造能力、創造傾向的差異情形,並探討國小高年級十至十二歲之學童害怕被嘲笑相關特質與其創造能力、創造傾向之內涵及彼此的關係,以釐清三者之脈絡及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影響。研究對象為臺灣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採用陳學志、詹雨臻、Ruch和Proyer(in press)翻譯編製的中文版嘲笑風格量表(PhoPhiKat-TC questionnaire),吳靜吉(1998)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及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F. E. Williams 編製,林幸台、王木榮等修訂,1994),三者作為研究工具,有效問卷達1038份。 資料分析結果:多變量變異數分析不同性別的國小高年級學童整體而言在嘲笑風格、創造能力、創造傾向表現上皆有差異,且男生在「喜笑人」、「喜被笑」嘲笑風格與「獨創力」創造能力皆高於女生;女生則在圖形創造能力「精進力」、「想像力」與「挑戰性」創造傾向高於男生。多元迴歸分析出害怕被嘲笑相關特質之「喜被笑」對語文及圖形創造能力之「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三者有預測效果,代表「喜被笑」得分愈高,所表現出各類別的語文及圖形之創造能力也愈高。嘲笑風格之「怕被笑」與「喜被笑」達顯著負相關;「喜被笑」與「喜笑人」達顯著正相關;「怕被笑」與「喜笑人」達顯著正相關。以階層迴歸分析創造傾向的中介效果,即嘲笑風格經由創造傾向中介對創造能力的預測效果,結果顯示嘲笑風格中的「喜被笑」可藉由創造傾向中的「想像力、「挑戰性」及「冒險性」的中介效果,有效預測語文及圖形之創造能力。「怕被笑」則無法藉由創造傾向的中介效果預測創造力。 本研究對教育上的貢獻在於瞭解國小學童在同儕團體中害怕被嘲笑相關特質與創造傾向,對於創造能力的表現與影響,以作為相關的教學輔導與應用。Item 國中生幽默欣賞類型、幽默風格與創造能力、創造傾向之研究(2010) 葉季蓉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幽默欣賞類型、幽默風格與創造能力、創造傾向之間的關係。以台北市710名國中生為研究對象,採用「幽默欣賞問卷」、「國中生幽默風格量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國中學生創造性傾向量表」為研究工具,並使用描述統計、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與迴歸分析進行資料處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不同年級的國中生在幽默欣賞類型的得分上無顯著差異。 二、不同年級的國中生在幽默風格的表現上有顯著差異,在攻擊型幽默風格,八、九年級皆顯著高於七年級學生。在自我貶抑型幽默風格,九年級顯著高於七年級學生。在親和型及自我提升型幽默風格上則無顯著差異。 三、不同性別的國中生在幽默欣賞類型的得分上有顯著差異,男生在攻擊出糗類型及性類型皆顯著高於女生,在雙關多義類型則無顯著差異。 四、不同性別的國中生在幽默風格的表現上有顯著差異,男生在自我提升型及攻擊型幽默風格皆顯著高於女生,在親和型及自我貶抑型幽默風格則無顯著差 異。 五、國中生之幽默欣賞類型、幽默風格無法預測創造能力。 六、國中生之幽默欣賞類型、幽默風格能聯合預測創造傾向,其中以攻擊出糗類型幽默欣賞與自我提升型、親和型、攻擊型、自我貶抑型幽默風格皆具有解釋力。 最後根據本研究之主要發現提出若干意見,以提供教育輔導及未來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