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2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CLIL教學應用於一年級雙語體育課程之行動研究(2024) 周儀欣; Chou, Yi-Hsin本研究旨在探討內容與語言融合學習(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簡稱 CLIL)教學模式應用於國小一年級體育課程中之成效並記錄課程進行之教學行動與省思。研究者藉由行動研究法,蒐集學生課堂相關資料,進行資料分析、描述,並針對研究現場進行資料的詮釋,另以「雙語體育課程測驗卷」、「雙語體育態度量表」、「體育技能檢核表」等作為量化評量輔助,藉以了解學生在經過CLIL雙語體育課程後,對學科知識及語言學習的學習態度及學習成效為何,並透過反思、修正及調整教學的循環歷程,發展出一套完善且可用的雙語體育教學模組,以利未來雙語體育教學之推行。本研究所獲得的結論如下:(一)研究者所設計的雙語體育教學模組以CLIL金字塔為課程發展架構,而在教學活動設計上參考理解式教學法「簡易活動競賽」、「賽後討論與技能教學」、「動作技能的練習與精進」及「競賽活動與評量」等四步驟進行教學。(二)經過雙語體育課程教學後,學生對於雙語體育課程抱持正面積極態度,並不會因為課程以英語進行而感到焦慮或恐懼,能夠理解並掌握課程內容並能達成學習目標。(三)據研究結果顯示學習者的英語能力與體育能力皆有所提升,故可推斷進行雙語教學不會干擾學科之學習。且學科和語言之同步學習,反而可提升學習者語言學習之進步。Item 英語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中學生創造力、學習態度及學業成就之影響(2008) 蘇靜怡; Su Ching-Yi本研究的主旨在設計一套以陳龍安(1989)「問想做評」創造思考教學模式為架構,並融入創造思考策略及Oxford(1990)語言學習策略的國中英語創造思考教學方案,探討實施國中英語創造思考教學,對國中學生創造力、英語科學習態度及學業成就之影響。 本研究採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立意抽取台北市某國中九年級兩班學 生,並將之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實施總共十四週的國中英語創造思考教學方案,控制組則未進行國中英語創造思考教學課程。本研究主要的研究工具為吳靜吉教授「新編創造思考測驗」、林幸台、王木榮(1994)修訂之「威廉斯創造性傾向測驗」、吳金蓮(1990)編製的「國中學生英語科學習態度問卷」、英文科的學業成績,以及研究者自行編製的「國中英語創造思考教學課程回饋調查表」,所得資料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進行統計考驗。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實驗組學生在語文及圖形創造力的表現: (一)實驗組學生在「語文流暢力」、「語文變通力」、及「語文獨創力」的表現情形均顯著優於控制組。 (二)實驗組學生在「圖形流暢力」、「圖形變通力」及「圖形精進力」的表現情形均顯著優於控制組。但在「圖形獨創力」的表現則未顯著優於控制組。 二、實驗組學生在威廉斯創造性傾向測驗的表現: 實驗組學生在「挑戰心」、「冒險心」、「想像心」、「好奇心」及「總分」的表現情形均未顯著優於控制組。 三、實驗組學生在英語科學習態度的表現: 實驗組學生在英語科學習態度的表現未顯著優於控制組。 四、實驗組學生在英語科學業成就的表現: 實驗組學生在英語科學業成就的表現未顯著優於控制組。 五、實驗組的學生對於英語科創造思考教學課程表示接受與喜愛。 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英語教學實務工作者及未來的研究者提出建議,以作為後續研究與教學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