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2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CLIL教學應用於一年級雙語體育課程之行動研究
    (2024) 周儀欣; Chou, Yi-Hsin
    本研究旨在探討內容與語言融合學習(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簡稱 CLIL)教學模式應用於國小一年級體育課程中之成效並記錄課程進行之教學行動與省思。研究者藉由行動研究法,蒐集學生課堂相關資料,進行資料分析、描述,並針對研究現場進行資料的詮釋,另以「雙語體育課程測驗卷」、「雙語體育態度量表」、「體育技能檢核表」等作為量化評量輔助,藉以了解學生在經過CLIL雙語體育課程後,對學科知識及語言學習的學習態度及學習成效為何,並透過反思、修正及調整教學的循環歷程,發展出一套完善且可用的雙語體育教學模組,以利未來雙語體育教學之推行。本研究所獲得的結論如下:(一)研究者所設計的雙語體育教學模組以CLIL金字塔為課程發展架構,而在教學活動設計上參考理解式教學法「簡易活動競賽」、「賽後討論與技能教學」、「動作技能的練習與精進」及「競賽活動與評量」等四步驟進行教學。(二)經過雙語體育課程教學後,學生對於雙語體育課程抱持正面積極態度,並不會因為課程以英語進行而感到焦慮或恐懼,能夠理解並掌握課程內容並能達成學習目標。(三)據研究結果顯示學習者的英語能力與體育能力皆有所提升,故可推斷進行雙語教學不會干擾學科之學習。且學科和語言之同步學習,反而可提升學習者語言學習之進步。
  • Item
    友達卡的開發及其融入於國中生友誼價值澄清團體輔導之行動研究
    (2017) 邱舒平; Chiu, Shu-P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友達卡的開發及其融入於國中生友誼價值澄清團體輔導的歷程。「友達卡」為我自創之友誼價值澄清牌卡,「友達」一詞源於日文「朋友」之漢字,取其「友誼達成」之中文意涵。本研究針對八名國中八年級學生,進行每週一次,每次九十分鐘,連續八次的團體輔導,透過行動研究的方式發展友達卡與執行團體方案,並於動態歷程中反思修正團體方案與實施方式,藉由分析團體觀察記錄、研究者省思札記、錄音資料、訪談紀錄、與諍友的討論紀錄與成員回饋表等多元資料,探討友達卡在友誼價值團體輔導中的功能及成員參與團體之後的成長。 本研究獲得以下結論: 一、友達卡融入於友誼價值澄清團體輔導方案,依團體生命歷程與友誼價值澄清形成階段,建構出三大主要活動。 二、友達卡適合與圖像式的卡片搭配運用於國中生友誼價值澄清團體輔導。 三、友達卡的向度分類與層次具有彈性,尊重成員的主觀的友誼定義 四、團體帶領者覺察自身價值中立及營造安全且尊重的團體氛圍,有助於成員之友誼價值澄清。 五、友達卡在友誼價值澄清團體輔導中扮演重要媒介。 六、團體成員參與友達卡團體輔導有其正向成長。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對輔導工作者以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