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9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父女互動之個案研究-以六月齡為例(2023) 林毓庭; Lin, Yu-Ting本研究旨在採用個案研究,以一名父親及其六個月大女嬰為研究對象,以了解父親與嬰幼兒的親子互動狀況。本研究採次級資料分析,使用互動行為編碼系統(Coding Interactive Behavior,CIB)分析此個案父親於女嬰六月大時的互動,包括父親的敏感度(跟隨、模仿、闡述、父母共享注意力、正向情感、聲音適宜、情感適宜、足智多謀、親密觸摸、支持性存在、風格一致性)、侵入性(肢體操弄、強迫、父母負面情感、敵意、父母焦慮)、父母沮喪及父母熱情四面向之互動行為;女嬰的參與度(共享注意力、幼兒正向情感、最高覺醒度、疲勞、發聲、發起)及退縮性(幼兒負面情緒、退縮)兩面向之互動行為;父親與女嬰的互動性(二元互惠、調適、流暢度)及負面狀態(受限、緊張)兩面向之互動行為。研究結果顯示,父親整體敏感度較低、身體上的侵入性較強,而情感表露方面較為內隱與含蓄,屬於中等程度以上的主導;女嬰整體參與度及退縮性皆較低,屬於較低程度的主導;雙方整體互動性及負面狀態皆較低,二元互動狀況有所受限,常中斷無法延續、擴展,顯得較不協調。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為國內親職教育中父親與嬰幼兒的親子互動行為提供更多的資料基礎。Item 小學一年級兒童學校適應之研究(2013) 施郁如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進入小一課室以兩位不同能力之兒童為個案,以瞭解不同能力的小一兒童面對課業學習、常規適應與社會情緒適應的問題與壓力時,如何主動進行調整與改變的過程,以及探索兒童個人特質、學前經驗、家庭情境及教師採取的策略與小一兒童學校適應的關係。 本研究發現:(1)小學老師與家長對於兒童的學校適應大多重兒童的學業而輕社會情緒、以教學活動的順利運作為優先,對於個案兒童非學業領域的困難較少有合宜的回應,也較難尋求資源直接協助。(2)家長對於兒童學校適應的態度大多為被動的接受和回應,使得親師溝通侷限,難以讓家長與老師雙方完全理解兒童的的適應困難。(3)個案兒童的背景和學前經驗是影響兒童學校適應的重要因素,但是小學教師卻很少蒐集兒童家庭背景之外的個人特質與學前經驗資料,使小一教師需在兒童入學後重新瞭解兒童的特質與能力,忽略了兒童的學前經驗與小一適應的關係。(4)兩位個案兒童在相同的教室情境脈絡下,因個人特質、老師採用的輔導策略、與同儕的互動模式、家庭採取的因應策略的不同,在課業學習、常規行為與社會情緒適應展現出迥異的適應歷程。 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建議,作為幼兒園、小學以及未來研究上的參考。Item 新移民女性之子女的書寫發展-個案研究(2010) 張雅萍本研究以讀寫萌發的觀點,探討新移民女性之子女在學校與家庭情境中的書寫發展階段,並運用參與觀察、文件蒐集,輔以訪談的方式,進而歸納出與書寫發展的家庭學校與個人因素之特徵。 本研究以一位大班的新移民女性之子女為研究個案,進行十四個月的資料蒐集與分析,最後依研究目的進行分析歸納並獲得以下結論。 一、 新移民女性之子女的書寫發展階段沒有固定的順序且持續發展: 本研究個案在書寫發展階段中,其書寫型式包含:圖畫、數字、國字、注音符號、英文字母、潦草塗寫。其書寫型式的出現沒有固定的順序,會交錯或同時出現。其書寫行為是持續發展,不斷嘗試與修正,以建立對書寫文字的概念。 二、 與新移民女性之子女書寫發展的家庭學校與個人因素之特徵: 在學校因素中,「同儕互動」對本研究個案的書寫發展有明顯的幫助,能激發個案的書寫動機。在家庭因素中,對於教導子女如何閱讀書寫的過程中,因工作忙碌或本身教育程度所限,對個案的書寫發展幫助有限。在個人因素,個案本身缺乏自發性的書寫行為,對書寫缺乏興趣。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對教師、家長及未來研究的建議。Item 外籍配偶子女幼兒園生活適應之個案研究(2005) 林雅婷; Ya-Ting Lin本研究旨在瞭解外籍配偶子女幼兒園生活適應的情形及其相關因素,採取質性研究之個案研究方式進行,研究參與者為一位中班新生之外籍配偶子女-嘟弟,母親為越南籍。 本研究以進入幼兒園現場觀察為主要蒐集資料的方式,經過八個月共48次的觀察與多次訪談嘟弟的教師與父母,將嘟弟在幼兒園生活適應情形分為「學習適應」、「常規適應」、「師生關係」、「同儕關係」、「文化與國籍」,並分析嘟弟幼兒園生活適應之相關因素,包含家庭與幼兒園兩個層面。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嘟弟幼兒園生活適應的情形 (一)學習適應:嘟弟在開學之初出現分離焦慮的情形,在父母與教師的陪伴下,促使嘟弟在三週內適應幼兒園新情境;嘟弟的學習態度正向而積極,會主動參與團體討論、反應快,唯專注力較不足;嘟弟的學習表現無論是數概念、工作、語言方面的表現均相當良好。 (二)常規適應:嘟弟未能遵守團體規範,較易在課堂上出現愛說話、不當的肢體動作、好動的行為,需要教師的提醒才能停止;嘟弟亦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挑食、衛生習慣不佳。 (三)師生關係:教師對嘟弟並未存有刻板印象,強調嘟弟在禮節與常規方面的學習,以一般標準看待嘟弟在幼兒園的表現,但從上學期中開始,受到嘟媽的介入而促使教師對嘟弟的要求有所改變,然師生關係未受此影響;嘟弟對於教師保持正向的態度,渴望獲得教師的注意與肯定,較少倚賴教師的特別照顧。 (四)同儕關係:嘟弟從開學之初透過主動參與遊戲與同儕建立關係;同儕並未因嘟弟外籍配偶子女的身分而對其有異樣眼光;嘟弟與男生幼兒互動較多,會尋求同儕依賴與認同,與同儕的互動模式偏向自我中心,較少利他行為,常有衝突與攻擊事件發生;嘟弟在班上亦有固定的好朋友。 (五)文化與國籍:嘟弟能夠知覺父母來自不同國籍,也會和幼兒園教師或同儕宣稱自己是越南人,可能是受到過去在越南的生活經驗影響。由於母親為外籍配偶之故,嘟弟比其他幼兒有許多機會與不同國籍的人相處,但均未因文化的差異而產生適應不良的問題。 二、嘟弟幼兒園生活適應的相關因素 (一)家庭層面:包括家長參與、父母教養方式、父母的教育期待、母親中文能力、家庭支持系統、家庭學習資源。 (二)幼兒園層面: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的看法、親師互動與同儕。 最後,依據主要研究發現歸納結論,並提出外籍配偶子女研究與實務上之建議。 關鍵字 外籍配偶子女 幼兒園生活適應 學校生活適應 個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