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6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成年初顯期年輕人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自我分化與心理幸福感之間的關係──以自我慈悲為中介變項(2022) 陳秀芬; Chen, Siou-Fen隨著成年初顯期的概念越發被重視,且臺灣當代年輕人的自我與生涯發展狀態也符合該發展階段的特徵,本研究認為對面臨多重不確定性壓力與自我分化議題的成年初顯期年輕人來說,了解其心理幸福感以及自我慈悲,便顯得尤其重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成年初顯期年輕人之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自我分化、心理幸福感與自我慈悲間的關係與差異情形,並檢驗自我慈悲於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自我分化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中的中介角色。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臺灣18歲至29歲者為研究對象,合計821名,並以無法忍受不確定性量表──簡式(IUS-12)、自我分化量表中文版(C-DSI)、心理幸福感──簡式(PWB-18)與自我慈悲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以及中介效果分析。研究結果如下:(1)成年初顯期年輕人的無法忍受不確定性為中上程度、自我分化為中下程度,自我慈悲與心理幸福感則皆為中等偏高程度;(2)除原生家庭結構、出生序以及居住與離家情形,不同性別、目前居住地區、父親教養類型、母親教養類型、家庭社經地位、個人最高學歷、個人學職狀態、個人學職類型、個人經濟狀況、情感與婚姻狀態、子女養育狀態的臺灣成年初顯期年輕人,其在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自我分化、心理幸福感以及自我慈悲之整體向度與分向度上,皆有不同的展現,且不同的背景變項,其影響的層面也不盡相同;(3)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心理幸福感有顯著負相關,自我分化與心理幸福感有顯著正相關,自我慈悲與心理幸福感有顯著正相關;(4)自我慈悲在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心理幸福感的關係中,有部分中介效果,並在自我分化與心理幸福感的關係中,具完全中介效果,而自我慈悲在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自我分化與心理幸福感中,具部分中介效果。最後,本研究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對後續研究與實務提出建議。Item 臺灣成年早期個體之身心與關係適應及生活滿意度之關聯性──以自我分化為中介變項(2022) 游皓銓; Yu, Hao-Chuan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成年早期個體的自我分化、身心適應與關係適應狀況、以及生活滿意度之關聯,並探討自我分化程度在身心適應與關係適應狀況和身心適應與生活滿意度之間是否具有中介效果。本研究參與者為介於二十歲至四十歲之間的台灣成年人,並採用網路問卷形式進行施測,共計蒐集482份有效樣本。研究使用「中文版自我區分量表」、「憂鬱焦慮壓力量表」、「關係適應量表」及「台灣簡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為研究工具,以皮爾森積差相關、階層迴歸分析及中介效果分析等統計方法檢驗研究假設,主要研究結果如下:一、本研究樣本的自我分化程度與身心適應、關係適應狀況中的矛盾/衝突向度為顯著負相關,與關係適應狀況的滿意/成長、自主共生向度及生活滿意度則為顯著正相關;此外本研究樣本之身心適應與關係適應狀況中的滿意/成長、自主共生向度及生活滿意度為顯著負相關,與關係適應狀況中的矛盾/衝突向度則為顯著正相關。二、本研究樣本之自我分化程度在身心適應與關係適應狀況間為部分中介效果。三、本研究樣本之自我分化程度在身心適應與生活滿意度間具有部分中介效果。最後,本研究綜合上述研究結果,提出本研究之限制與對未來相關研究以及臺灣成年早期個體諮商輔導實務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