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Browse

Recent Submissions

Now showing 1 - 5 of 889
  • Item
    執行功能測驗之成分與多元智慧、正向心理特質之關係
    ( 2021) 廖育秀 ; Liao, Yu-Hsiu
    近年來,很多科學家投注許多時間和心力研究執行功能,尤其在教育方面,執行功能是現今一個重要的研究議題,所關聯的認知能力很廣泛,對個體的行為和未來成就、生理與心理健康很有影響。然而,目前尚無確切的執行功能定義和適切的測量方式,亦與之相關智慧和心理特質的研究不多。因此,本研究欲試圖探討並提供實證研究結果,增進對執行功能的認識與瞭解,延伸出實質應用的助益。本研究欲探討操作式執行功能測驗,及其與多元智慧與正向心理特質的關係,進一步瞭解執行功能、多元智慧本和正向心理特質的對應關係。研究問題一欲探討操作式執行功能測驗的多元能力抑或是單一能力驗證,使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方法檢驗,結果發現執行功能符合三因素能力結構。研究問題二為探討操作式執行功能測驗與自陳式執行功能的差異。使用操作式「執行功能測驗」(抑制、轉換、更新、流暢)和自陳式「中文化執行功能指標」量表(策略行動、組織規劃、衝動控制)的做相關參照,發現操作式執行功能測驗與較自陳式執行功能測驗結果無相關。研究問題三為比較參照操作式與自陳式執行功能,與多元智慧(智力、情緒、創造力)的關係,發現操作行執行功能較能預測智力和創造力,而自陳式執行功能測驗較能預測情緒智商。研究問題四為操作式與自陳式的執行功能測驗與正向心理特質(幸福感、恆毅力、以及幽默感)的關係探究,結果發現自陳式執行功能測驗較能預測正向心理特質各變項,推論與測量的方式或內涵有關。執行功能正是現今人們關切的議題之一,因目前尚無全面性的執行功能成分驗證研究,亦未有操作式與自陳式執行功能測驗參照關聯研究,本研究提供執行功能測驗來驗證執行功能成分,及與自陳式執行功能測驗參照的相關資訊。本研究亦提供操作式執行功能測驗與重要智慧、正向心理特質的對應關係,可做為增進智慧或心理調適課程設計或訓練之參考,希冀增進執行功能及其所影響的生活各層面有所助益,對華人文化的認知心理領域有所貢獻。
  • Item
    論臺灣之年齡歧視:探討大學生與老年族群在孝道信念、人際親密、幽默風格與心理健康之關係
    ( 2021) 楊馥 ; Yang, Stephanie Fu
    過去研究發現年齡歧視會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但有關可能導致年齡歧視的潛在因素,或年齡歧視與心理健康之間可產生緩衝作用的因素卻極少深入探討。本研究旨在透過個人、文化及社會角度,針對與年齡歧視有關的潛在因素進行分析探討,並比較大學生及老年族群的差異性。本研究擬分析三個主要目的:年齡歧視(對老年人的態度)對心理健康(心理幸福感及心理困擾)的直接影響,及孝道信念和人際親密關係對年齡歧視的直接影響;年齡歧視在孝道、人際親密關係和心理健康之間的中介作用;以及幽默風格在年齡歧視與心理健康之間的調節作用。本研究採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調查,分別回收1341份大學生及375份老年人有效問卷。本研究主要結果發現在中介效果的部分,年齡歧視不影響老年人孝道信念和人際親密關係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反之,大學生樣本反映年齡歧視對孝道信念和人際親密關係與心理健康具有完全或部分中介效果。在調節效果的驗證,老年人樣本顯示四種幽默風格均影響年齡歧視與心理幸福感之間的關係;自我貶抑型幽默風格則影響了年齡歧視與心理困擾之間的關係。大學生樣本則反映出有害的幽默風格(「攻擊型」與「自我貶抑型」)在調節年齡歧視與心理幸福感的關係上有顯著效果;自我提升型的幽默風格則顯著調節年齡歧視與心理困擾的關係。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對實務上的應用與未來研究相關建議,並期待研究結果有助於建立一個更年齡友善的社會。
  • Item
    暗黑四特質與自我監控量表中文化暨其與人格、暗黑幽默風格及主觀幸福感之關聯性研究
    ( 2021) 張益慈 ; Chang, Yi-Tzu
    暗黑特質的研究發跡於近20年。然而,國內目前缺乏對暗黑特質的認識,也缺乏一套適用於亞臨床情境,並經信度與效度驗證的自評式暗黑特質評量工具。此外,暗黑特質中的惡意之最:病態人格,被指出具有變色龍的特質;而這也與Snyder所指出「高自我監控者」具備的特徵不謀而合。然經現代測驗理論重新驗證,自我監控應為包含獲得型與保護型自我監控的雙因子模式,而國內目前的評量工具僅測量到前者。是此,本研究共分成三項子研究:研究一旨在發展繁體中文版簡式暗黑四特質量表(Short Dark Tetrad-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SD4-TC);研究二旨在發展繁體中文版獲得性-保護型自我監控量表(Acquisitive and Protective Self-Monitoring Scale-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APSMS-TC);研究三旨在納入HEXACO性格模式、暗黑幽默風格及主觀幸福感等多元化社會心理變項檢視其與病態人格、自我監控的關聯性。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研究一至三分別蒐集483、721、863位大學生資料。研究結果發現,研究一25題的SD4-TC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 = .64 ~ .85)、再測信度(rs = .74 ~ .85)、組合信度(CR = .65 ~ .86)及合理適配的建構效度(RMSEA = .066, SRMR = .08)。研究二12題的APSMS-TC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α = .77、.69)、建構效度(RMSEA = .074, SRMR = .05)。SD4-TC與APSMS-TC均具有良好的效標關聯效度與跨性別的量尺恆等性。研究三則發現不同的暗黑幽默風格可中介病態人格與正負向情感之關聯性;不同人格特質對病態人格與不同類型的自我監控具調節效果;且病態人格、雙因子自我監控與主觀幸福感之理論模式可達合理之模式適配度。本研究所發展的SD4-TC與APSMS-TC具有良好信度及效度,未來可應用於教育心理、輔導諮商、臨床、職場人際、性別等領域,並強調透過本研究揭露病態人格之行為模式促進大眾對其的辨識度以期維護個人最大心理健康福祉。
  • Item
    臺灣原住民與漢人青少年幽默風格差異之中介因素探討及其對生活適應的中介效果
    ( 2021) 蔡孟樺 ; Tsai, Meng-Hua
    臺灣原住民屬於少數族群且因經濟條件等因素而在社會文化上較為弱勢,而過去有關臺灣原住民的研究較少有原住民優勢特質或能力的研究,近期研究雖發現原住民的幽默有助於原住民的個人適應,但無法確定是否為原住民族群特有,且對於原住民之幽默並未詳細地說明是正向或負向幽默。故本研究將以客觀嚴謹且多面向的觀點來進行幽默風格與族群的系列相關研究,檢證原住民與漢人青少年幽默特質差異,釐清原住民族特有的幽默類型為何,並比較自陳與實際產出幽默風格的差異,再進一步從文化(個人/集體主義)、家庭(父母心理控制)、及個人(人格、執行功能)層次分別來探討其對在族群與幽默風格關聯中的中介效果,最後探討幽默風格如何中介族群與生活適應的關係。本研究以臺灣原住民與漢人國中生為參與者,共抽樣1791位學生,其中原住民學生491位,漢人學生1300位。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研究結果發現,不論自陳式或產出式的幽默測驗形式,原住民學生皆比漢人學生有較高的自我提升型與自我貶抑型幽默。而在各層次的中介效果結果,文化層次:原住民會因為具有較高的水平集體主義、垂直集體主義而有較高的自我提升型幽默的表現;在家庭層次:原住民會因為具有較高的增強母親權威與父親貶低孩子價值,而有較高的自我貶抑型幽默,原住民學生覺知較高的增強母親權威,也會提高其自我提升型幽默的表現;個人層次方面,人格與執行功能指標則不具族群與幽默風格之間的中介效果。最後在生活適應方面,原住民學生比漢人學生具有較高的生活適應,且經中介檢定後發現,此效果來自於原住民具有較高的集體主義傾向與覺知到較高的母親權威,而具有較高的自我提升型幽默,進而提升了他們的生活適應。研究最後建議國中階段的教學能設計讓原住民學生表現自我提升型幽默的優勢中心教學,來提升原住民學生的生活適應。
  • Item
    全幼兒音樂教育在發展特殊幼兒學習成效之實踐及其價值
    ( 2020) 何函儒 ; Ho, Han-Ju
    全幼兒音樂教育模式為融合音樂教育和音樂治療之跨領域概念,專為所有學齡前幼兒設計的音樂課程。就全幼兒音樂教育實施17年結果來看,全幼兒音樂教育為本土化音樂教育模式,目前已有多篇實徵結果證實全幼兒音樂教育於不同學前特殊需求幼兒的正向價值,且其研究主題具多元化且研究發表逐年增加。有關全幼兒音樂教育研究發現參與全幼兒音樂教育有助提升學前特殊需求幼兒的溝通、注意力、肢體動作與人際互動等能力。研究以2002年至2019年已發表全幼兒音樂教育的實徵研究,探討參與的學前特殊需求幼兒其學習概況,且為瞭解實施全幼兒音樂教育之整體學習成效,採錄影分析探討2002年至2019年參與全幼兒音樂教育之學前特殊需求幼兒的學習成長軌跡,以月齡介於48 – 71月就讀某非營利早療機構且接受相同時數課程之390位學前特殊需求幼兒為對象,使用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不同學前特殊需求幼兒參與全幼兒音樂教育的學習成效。研究結果發現:首先,就整體學習成長軌跡來看,參與全幼兒音樂教育之學前特殊需求幼兒的學習成長軌跡隨參與次數越多其學習成效越好,其中語言理解、語言表達、自我引導、人際互動與社交學習為線性成長曲線,僅自主行為與肢體動作為非線性成長曲線。其次,就個別學習成長軌跡來看,不同學前特殊需求幼兒學習之起始狀態與成長速率具個別差異,參加次數與學習成效具關聯性,參與1 – 8週或9 – 16週其語言理解與肢體動作具學習成效,參與1 – 16週其語言理解、語言表達、自我引導、人際互動、社交與肢體動作的學習成效較明顯,惟自主行為較不顯著,整體來看發展遲緩幼兒與智能障礙幼兒較其他特殊需求幼兒的學習成效顯著。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期望以供相關教育與醫療專業人員之教學與復健之參考及相關後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