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單親兒童與雙親兒童父母管教方式及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
    (2009) 謝欣容; Hsieh, Hsin-Jo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單親兒童與雙親兒童之父母管教方式及生活適應之差異,藉以了解目前單親兒童及雙親兒童在父母管教方式及生活適應上的現況,並進一步探討不同性別、年級、家庭社經地位等的單親兒童與雙親兒童在父母管教方式及生活適應上的差異。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研究對象為台北縣市國小四、五、六年級共1303位單親與雙親兒童,所使用之研究工具包括「個人基本資料表」、「父母管教方式量表」與「國小學生生活適應量表」。有效樣本以描述性統計、卡方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之整理與分析。本研究結果發現:1.雙親兒童父母管教方式以「開明權威」類型最多,單親兒童的父親則以「忽視冷漠」為最多;2.單親兒童生活適應情形較雙親兒童為差;3.雙親兒童的父母管教方式因社經地位而有差異;4.雙親兒童之生活適應因性別、年級、手足、主要照顧者及社經地位等因素而有差異;5.單親兒童之生活適應因年級、手足因素而有差異;6.父母採「開明權威」管教方式者兒童生活適應較佳,採「忽視冷漠」者則較差。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家長、教師、助人工作者及未來研究提供建議。
  • Item
    貧困家庭青少年知覺父母管教方式、家庭系統分化與情緒調整之相關研究
    (2016) 張詩涵; Chang, Shih-Han
    本研究旨在探討貧困家庭青少年父母管教方式、家庭系統分化及情緒調整間的相關性,以及背景變項在家庭系統分化與情緒調整間的調節效果。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以「父母管教方式量表」、「家庭系統分化量表」和「情緒調整量表」三種量表施測,對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南台北家扶中心扶助之青少年進行,發出 177 份問卷,有效問卷 101 份(回收率 57%)。以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卡方考驗與迴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並考驗研究假設,主要研究發現為: 1.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家庭結構及扶助年數)貧困家庭青少年在知覺父母管教方式、家庭系統分化及情緒調整間無顯著差異(p>0.05)。 2.貧困家庭青少年背景變項在家庭系統分化程度與情緒調整間有顯著調節效果。 (1)性別:男性貧困家庭青少年在家庭系統分化與情緒調整會有顯著調節效果(t=4.85,p=0.00<0.01);女性貧困家庭青少年在家庭系統分化與情緒調整間調節效果未達顯著(t=1.25,p=0.22>0.05)。 (2)家庭結構:雙親之貧困家庭青少年在家庭系統分化與情緒調整有顯著調節效果(t=2.94,p=0.01<0.01);與母親或外祖母同住之貧困單親家庭青少年在家庭系統分化與情緒調整間亦有顯著的調節效果(t=2.97,p=0.00<0.01);父親或外祖父同住之貧困單親家庭青少年在家庭系統分化與情緒調整無顯著調節效果(t=1.27,p=0.22>0.01)。 (3)扶助年數:扶助年數 5 年以下貧困家庭青少年之家庭系統分化與情緒調整間調節效果達顯著(t=3.50,p=0.00<0.01);超過 5 年扶助年數貧困家庭青少年之家庭系統分化與情緒調整間調節效果達顯著(t=2.00,p=0.05<0.05)。 3.貧困家庭青少年之家庭系統分化及父母管教方式可預測 60%情緒調整能力。 本研究最後依據上述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針對助人工作者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專業輔導人員及未來研究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