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虛幻的自我知覺:自我提升對於台美青少年學業表現之短期及長期代價
    (2013) 吳相儀; Hsiang-Yi Wu
    儘管在美國文化中普遍的觀念認為自我提升是有益的,但實證證據卻仍存在歧異。本研究將採用一個改良的研究方法來修正過去研究中操作上的不足,並針對台美青少年的自我提升提供理論分析。研究一欲建立出潛藏於自我提升傾向下的動機,以檢視台灣青少年自我提升與學業成績之關係,研究對象為214位台灣七年級的國中學生,研究方法為請受試者完成數學測驗後,將受試者自評答對題數、實際答對題數、提供金錢獎勵再次自評答對題數,分析這三者間的殘差與學期總成績之關係。研究二則是採用與研究一同樣的研究方法探討台灣和美國青少年自我提升與數學學期總成績之關係,研究對象為214位台灣七年級的國中學生以及128位美國七年級和十年級學生。研究三追蹤研究二所有參與者的自我提升與後續四個學期的數學學期總成績之長期關係。研究四則是檢定毅力為自我知覺和學業表現之中介變項的假定,研究對象與研究一相同。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1)本研究的改良工具,在研究一產生三種比較方式並證實了動機偏誤。首先,驗證台灣青少年「正確自我評估者」短期學業成績較「自我貶抑者」和「自我提升者」為佳;其次,發現「無意的正確自我評估者」短期學業成績較「無意的自我貶抑者」和「無意的自我提升者」為佳;最後,「有意的自我貶抑者」的短期學業成績較「有意的自我提升者」和「有意的正確評估者」為佳。(2)研究二在台灣和美國青少年短期數學成績也採用和研究一同樣的三種比較方式,只有在「有意的自我評估」這一項,台灣「有意的自我貶抑者」成績優於「有意的正確評估者」和「有意的自我提升者」;其他的五種比較結果均為「正確自我評估者」短期數學成績最好。(3)研究三將所蒐集的資料包括自我提升(無意的自我評估和有意的自我評估)、國家(台灣和美國)、以及數學學期總成績(四個學期)進行三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結果發現在「無意的自我評估」方面,無論是台灣和美國青少年,四個學期的數學成績均為「無意的正確自我評估者」表現最好,其次為「無意的自我提升者」及「無意的自我貶抑者」;然而,在「有意的自我評估」方面,三因子交互作用達顯著,主要結果有二方面,首先,台灣學生「有意的自我貶抑者」四個學期的數學成績均優於「有意的正確評估者」和「有意的自我提升者」,美國「有意的自我貶抑者」有三個學期的數學成績優於「有意的自我提升者」;其次,就「有意的自我提升者」的受試者而言,美國人有兩個學期的數學成績優於台灣人,就「有意的自我貶抑者」的受試者來說,台灣人四個學期的數學成績表現均優於美國人。(4)研究四在「無意的自我評估」中,毅力是自我知覺偏誤與學業表現之中介變項;然而,在「有意的自我評估」中,毅力則無中介效果。 本研究對理論、研究及實務皆具義涵,貢獻包括:(1)創建了一個改良的方法,修正過去研究中操作上的不足,為此領域踏出重要的一步。(2)建構出自我提升完整的構念以及澄清其潛藏之動機偏誤(3)國內外第一個採用此創新方法,去區分出自我提升在跨文化的差異,尤其是進一步釐清台灣人的自我貶抑偏誤。
  • Item
    樂觀訓練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樂觀信念、因應策略之影響
    (2006) 吳相儀; Hsiang-Yi Wu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設計一套適合國小高年級學童之樂觀訓練課程,探討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生樂觀信念、因應策略的立即及追蹤效果。以新竹市某國小五年級共12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兩班為實驗組共62人;兩班為控制組共58人,實驗組接受為期六週,每週二節課(80分鐘),共計480分鐘的實驗課程處理,控制組則未接受任何實驗課程處理。   本研究以「兒童樂觀信念量表」、「青少年因應策略量表」為量化資料的評量工具,於課程結束進行後測,課程結束二週後再進行追蹤後測,所得資料以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進行統計處理,並分析「單元回饋表」、「課程總回饋表」、「學生及教師訪談問卷」及「教師省思札記」為輔佐資料,以瞭解本研究方案介入的效果。主要發現如下: 一、樂觀訓練課程設計過程嚴謹並填補研究之缺口。 二、樂觀訓練課程的教學符合學生學習需求。 三、樂觀訓練課程能提升學生的樂觀信念: 1.課程能立即並持續提升學生「對正向結果抱持自信」的樂觀信念。 2.課程能立即並持續提升學生「有毅力的追求目標」的樂觀信念。 3.課程對於學生樂觀信念中的「負向預期且懷疑自我」與「半途而廢」未有立即及持續的效果。 4.驗證樂觀與悲觀是雙向度的論點。 四、樂觀訓練課程無法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生的因應策略。 五、實驗組學生對樂觀訓練課程看法採正向態度,對於各單元均有很高的滿意度、普遍非常喜歡課程並認為對個人有幫助、主觀自評改變則以認知與情意方面居多。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未來教育和輔導以及研究上的具體建議,以做為後續教育輔導及未來研究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