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8
  • Item
    貝多芬早期作品之分析與詮釋,以第一號與第五號鋼琴奏鳴曲為例
    (2024) 李依雯; Christlee, Elaine
    貝多芬的作品無疑已成為西方古典音樂文學中的重要遺產。貝多芬將他的作品帶 到了最大的極致,他沒有放棄任何傳統程序,而是不斷地將最簡單和基本的元素融入 他的音樂創作中。此外,貝多芬的作曲風格深受他個人敘事和周圍環境的影響,這導 致他的音樂作品具有個性化和情境特定性。這些特質可以從他的早期作品中看到,如 《第一號鋼琴奏鳴曲,Op. 2 No. 1》與《第五號鋼琴奏鳴曲,Op. 10 No. 1》。本論文旨在透過對樂曲風格和結構的深入研究,提供對兩首鋼琴奏鳴曲的全面分 析和詮釋。第一章介紹貝多芬及其鋼琴奏鳴曲,詳細說明他的個人和職業生涯,以及 他 32 首鋼琴奏鳴曲的概述。第二章則聚焦於貝多芬早期的鋼琴奏鳴曲,討論當時的文 化和社會狀況、他早期鋼琴奏鳴曲的風格特徵,以及第一號與第五號鋼琴奏鳴曲的歷 史背景。最後一章從結構分析和詮釋的角度,提供了對兩首鋼琴奏鳴曲的分析。
  • Item
    貝多芬《g小調第 二 號大提琴奏鳴曲》作品五之二研究與詮釋
    (2024) 曹妤蓁; Tsao, Yu-Chen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創作生涯中總共創造了五首大提琴奏鳴曲,這五首大提琴奏鳴曲更是將大提琴在古典時期的地位往上提升至新的層級。此論文所要分析的為《g小調第二號大提琴奏鳴曲,作品五之二 》Cello Sonata No.2 in g minor, Op.5 No.2 是貝多芬於 1796年完成,1797年出版的作品。本文內容共分為五個章節,第一個章節為緒論,包含了筆者的研究動機、方法與目的;第二章節為貝多芬生平與創作特色,包含貝多芬的生平與其一生各個創作時期所創作的重要作品及其特色;第三個章節為貝多芬五首大提琴奏鳴曲概論與重要性,內容將會論述古典時期以前大 提琴之發展歷史與改良及五首大提琴奏鳴曲創作經歷與其重要性; 第四個章節為樂曲分析 ,為筆者對於樂曲結構與作曲手法之探討;第五章為演奏技巧與詮釋,為筆者演奏此樂曲所呈現的演奏技巧與樂曲之語法、氛圍;第六章為結論。
  • Item
    貝多芬《C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二之三》與《F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十之二》之樂曲分析與詮釋
    (2024) 孫浩; Sun, Hao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 v. Beethoven, 1770-1827)於維也納早期所創作之鋼琴奏鳴曲,逐漸展現出成熟的個人風格。而他日後不斷地在鋼琴奏鳴曲的形式與結構上探索與突破,更是將鋼琴奏鳴曲引領至古典時期的頂峰。《C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二之三》(Piano Sonata in C Major, Op. 2, No. 3)與《F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十之二》(Piano Sonata in F Major, Op. 10, No. 2)為貝多芬在維也納早期之作品。兩首作品運用豐富多變和聲、轉調手法以及突然變化的節奏,刻劃出生動的音樂意象。在織度方面,貝多芬常在樂章中融入複音對位的手法,創造出豐富的音響效果。筆者期盼透過此研究,對於貝多芬早年之創作風格與手法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進而對《作品二之三》與《作品十之二》的詮釋能力有更深的體會。本文於第一章之緒論提出研究動機與展演理念,並闡述筆者之研究範圍與方法;第二章探討十七至十九世紀初之鋼琴奏鳴曲發展概述與貝多芬之鋼琴奏鳴曲;第三章探究《作品二之三》與《作品十之二》的創作背景,而後將作品分為曲式、調性與和聲、織度與旋律以及節拍與節奏並進行樂曲分析;第四章討論兩首作品的演奏速度、力度、節奏、運音法與踏板五個面向,並作演奏詮釋想法之探討;最終於第五章統整研究總結。
  • Item
    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之分析與指揮詮釋
    (2023) 廖武俊; LIAU, WU-CHUN
    本篇論文的結構分為緒論和三個章節,分別是作曲家的生平、樂曲分析、以及指揮詮釋。 於作曲家生平中,筆者以逐漸聚焦的寫作手法,將此章從範圍最廣的作曲家生平、再縮小至生平分期與創作、最終聚焦在本論文的主題:第六號交響曲的創作背景。此處透過各種中外專書、期刊文章、和網路資料,多方彙整並建構出一套清晰完整且易於了解的生平文獻,以利在接下來的分析章節中,得以加以參考。 樂曲分析章節中,筆者運用自身對和聲架構、演奏語法和配器織度等各項細節的了解,佐以生平文獻,再輔以前輩的專書論文交互印證,始得出結構清楚、合乎邏輯的樂曲分析。依循此脈絡,進行樂曲詮釋,方能使詮釋具有說服力。 指揮詮釋章節中,筆者一改樂曲分析章節中逐句分析細節的方式,轉而將眼界放大,根據樂章中的邏輯與特色,將筆者認為最具特色之處提出,以筆者個人的觀點、指揮技巧與實際排練時所遭遇的狀況加以說明。
  • Item
    貝多芬五首大提琴奏鳴曲
    (2021) 丁莉齡; Ting, Li-Ling
    從巴洛克數 低音時代演進到古典時期,大提琴逐漸從支撐低音的樂器轉變為獨奏樂器,大提琴奏鳴曲在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筆下奠定 重要的意義,貝多芬使大提琴在這樣的室內樂形式中有更多發揮的空間,無論在 演奏音域、技巧、角色平衡上都有著與過往的作曲家顯著不同之處,也成為大提 琴奏鳴曲受到後世作曲家重視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以貝多芬五首大提琴奏鳴曲之內容為主軸,以宏觀的角度從貝多芬時代大提琴的發展與演進、貝多芬對大提琴演奏的影響與推展,探討大提琴在貝多芬手中技巧與地位的改變;並透過古典時期奏鳴曲的發展歷史,了解貝多芬大提琴奏鳴曲的樂曲形式內容與意涵;而五首大提琴奏鳴曲分屬貝多芬生平的第一、二與第三風格時期,經由音樂作品內容的探索,從而瞭解在大提琴奏鳴曲中,貝多芬各時期創作風格的體現。最重要的部分,以演奏者的角度討論樂曲的架構及內容,提出演奏詮釋上個人的觀點,並在樂譜版本比較中,對「手稿」、「初版樂譜」之細節有更多的了解與探討。期望能將本文各面向的探就作為演奏詮釋上的基石,理論與實作間彼此相長,交相輝映。
  • Item
    貝多芬晚期鋼琴變奏曲的蛻變與昇華──以演奏法的觀點詮釋《迪亞貝里變奏曲》
    (2021) 楊舒惠; Yang, Shu-Hui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在鋼琴變奏曲的發展史上扮演承先啟後的關鍵地位,實踐作曲技巧的革新、突破,也提升了鋼琴變奏曲的藝術價值。 本論文所探討的《迪亞貝里鋼琴變奏曲》(33 Veränderungen über einen Walzer von Anton Diabelli, Op. 120, 1819, 1823)是貝多芬晚期唯一的鋼琴變奏曲,不論內容、規模都遠遠超越先前的作品 。此曲的曲名採用德文"Veränderungen"一字,為全然變樣、改變原來風貌之意,在創作手法上的突破更為浪漫時期的鋼琴變奏曲展開新頁,尤其對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美國音樂學家西斯曼 (Elaine Sisman, 1952- )在葛羅夫音樂辭典中提到「儘管性格的變奏不再是此一形式輪廓變奏曲中最顯著的特徵,相形之下,織度與富表情的各式風格之極致表現更為重要。」並且,最終變奏是一首優雅而溫柔的小步舞曲,將迪亞貝里(Anton Diabelli, 1781- 1858)所作的庸俗的圓舞曲主題轉化並昇華到另一個境界。 本論文第一章為鍵盤變奏曲的發展史,探討各時期鍵盤變奏曲的風格與特色;第二章闡述貝多芬的鋼琴獨奏曲在早期、過渡期、中期、晚期的風格特色;第三章聚焦於貝多芬鋼琴變奏曲的風格演變,並點出《迪亞貝里變奏曲》的突破及影響;第四章為《迪亞貝里變奏曲》的創作手法分析,藉由分析個別變奏的性格與特色、變奏之間的關聯性,進而形成對全曲整體性的掌握;第五章為《迪亞貝里變奏曲》的演奏詮釋探討;第六章為結論。 尤其,第五章特別強調以「演奏法」的論述詮釋此曲 ── 探究樂譜版本、貝多芬作品中的朗誦風格、速度與性格、力度與層次、觸鍵與音色、踏板、指法、裝飾音奏法等演奏詮釋的各項議題。期盼能表達此曲深刻的內涵,更貼近貝多芬的意圖,呈現更忠實、更有說服力的演出,在演奏上達到「蛻變與昇華」的境界。
  • Item
    貝多芬《C 大調第四號大提琴奏鳴曲, 作品一零二之一》 研究與詮釋
    (2021) 陳恩寧; Chen, En-Ning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一生中共創作了五首大提琴奏鳴曲,此論文所要分析的《C 大調第四號大提琴奏鳴曲,作品一零二之一》是他於 1815 年所譜寫的作品。本論文之結構共分為四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包含筆者 的研究動機與目的和研究範圍與方法;第二章從五首大提琴奏鳴曲簡述貝多芬的 三個創作時期與貝多芬時期之大提琴發展,第一節以貝多芬的五首大提琴奏鳴曲 為出發點,進而論述他在各時期所具有的作曲手法及風格,並於第二節探討「大 提琴」這項樂器從十六至十九世紀的結構改革及演奏技巧之發展;第三章為《C 大調第四號大提琴奏鳴曲,作品一零二之一》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在此章節探 討作品結構、作曲手法及筆者在樂曲中想呈現的樂曲氛圍與技巧方面的演奏;第 四章為結語。
  • Item
    德奧與浪漫的對話
    (2022) 蘇柏霖; Su, Po-Lin
    none
  • Item
    詹博文小提琴學位音樂會
    (2021) 詹博文; Chan, Po-Wen
    曲目: 貝多芬:第一號G大調小提琴浪漫曲,作品四十 貝多芬:第四號A小調小提琴奏鳴曲,作品二十三 維尼奧夫斯基:傳奇曲,作品十七 舒曼:第一號A小調小提琴奏鳴曲,作品一百零五
  • Item
    貝多芬第四號交響曲之分析與詮釋
    (2020) 楊依哲; Yang, I-Che
    本論文研究之目的為探討貝多芬第四號交響曲之重要性與價值,首先聚焦於貝多芬所處時代,了解第四號交響曲之作曲背景,而後對作曲手法進行歸納與分析。研究者特意提出此曲第三樂章的創見,相關討論見於正文第一章第三節。 在樂曲分析之外,研究者也嘗試自指揮專業出發,佐以國際樂團著名指揮之詮釋,提出個人之詮釋創見。在篇幅內力有未逮之研究項目,則一併於結論提出,供研究後進參考、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