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二十世紀初英國工藝美術發展 - 現代設計之形塑
    (2011) 李懿; Yi Li
    「設計」無所不在,在強調如文化創意產值等美學經濟的今日,其內在定義與意涵更顯不凡。追本溯源,design被認為源自於拉丁文disegno一字,自文藝復興以降,便用來表示作品之底稿或草圖,然而,卻也正是因為其中所蘊含的技術成分,「設計」相當程度被視為不同於傳統的美術(fine art),反而是帶有實用性質的應用美術(applied art)。此定義在歷經產業革命之英國,藉由當時多位思想家與社會運動家,例如威廉莫里斯等人的提倡及推行,一種不同於主流品味,挑戰傳統思維的美學革命儼然成形。在此運動中企圖藉由對「手工藝」的高度評價,重新定義現代生活的意義。 「手工」創作,不僅是實踐藝術理念與革新思想之場域,更是建構現代大眾文化與其生產品之要素,其重要性更橫跨時間、疆域之藩籬。至於「現代工藝」一詞之運用,更導引出「手工藝」與「現代性」二者間交互之主客體關係。 若以此概念切入,則十九世紀後半葉,英國倫敦文化菁英圈中所形成的「藝術與工藝運動」,無疑是此觀點之首次宣示,更是再思該歷史現象的原點,亦不啻為構築本研究論文之基石。然而,本文並不以此歷史事件為限,除了探究其成因,更著眼於其效應,旨在多面向地思考現代設計理念建構之源頭、作用與後繼影響,並且試圖就社會改革、階級品味之流動與藝術之再定義,還原「現代設計」之歷史定位,更冀求勾勒出其當代樣貌與核心精神。
  • Item
    地話 (terroir)意涵之轉變:以法國勃艮第葡萄酒區為例
    (2010) 劉富美; Liu Fu Mei
    「地話」一詞涵義從「葡萄樹生長的自然環境」,擴展為「具有領域權的特定空間」,人們長期與這塊區域互動下,產生了認同和共同記憶,建構出葡萄栽種區的地方意象。本文以法國勃艮第葡萄酒區為個案,探究造成地話意涵轉變的原因,結果顯示,在全球化浪潮下,勃艮第人們藉由「創制 (invention)」聖文生節和印有遼闊葡萄園的酒標,將當地特有的地方意象-葡萄酒-作為資本主義市場的籌碼,勃艮第地方透過節慶和符號等策略,做為地方再現的方式。其次,經由法國國家層級制定「法定產區制 (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ôlée, AOC)」政策,這個政策不但成為日後歐洲共同體的葡萄酒規章依據,也是歐美貿易協定的談判基礎。此舉既賦予「地話」法律依據,同時讓葡萄酒間的差異根植於土地,這種「壟斷地租」的特性,成為葡萄酒特殊且無法複製的文化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