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德國於轉型正義之下的形塑與實踐-以史塔西博物館為例
    (2024) 潘韋如; Pan, Wei-Ju
    當一個國家從威權時代的獨裁轉型為民主的過程中,因其歷史和殖民背景不同,在建立民主之後首要做的事情不外乎即是進行轉型正義(Transition Justice)。這項活動或許不會帶來民主社會後的經濟建設或者經濟收益來源,但卻攸關於日後此民主政權在執政社會的難度上也會有所的不同,這是一個極為龐大且需耗費眾多人力的過程。它能夠發揮的影響乃是清除以及終結一個舊的且不堪回首的時代,以及確保民主政權的執政黨都能夠將應給的資源分配於福國利民,而不是被用來應付或者處理曾經的貪腐或極權。因此,轉型正義此一課題乃嚴肅且廣大,它能帶動的影響絕不單單只有和解與清算,亦有替後代國民留下乾淨且無負擔的社會環境和集體記憶。本論文乃探討前東德於兩德統一之後,民主深化的過程,執行自身的轉型正義,如何重建人民對彼此和對政府的信任。筆者試圖以檢視位於柏林的史塔西博物館(Stasi Museum)的角度出發來分析它是如何公開與詮釋其歷史檔案資料以利幫助那些被遺忘的受害者(德語:die vergessenen Opfer)。特別是在現今與二戰歷史相對有距離的年代,該博物館將如何傳遞人權教育與延續記憶成為新的一困難課題。期盼透過分析此個案在轉型正義的過程下如何完整地形塑與實踐,能夠讓臺灣在處理相關議題上有所借鑑與反思。
  • Item
    世界文化遺產之管理:以法國勒哈佛爾為例
    (2021) 郭盈希; Kuo, Yin-Si
    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認證,是當今最有討論度的文化標章之一。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可以迅速提升知名度,讓景點躋身文化觀光的國際舞台。然而,成為世界 文化遺產後,並不保證會有穩定、大量的觀光收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世界 文化遺產列表之初衷,也從未包含文化觀光,更遑論成為發展地方經濟的助力。 同時,自1972年認證創立以來,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景點與文化更曾被質疑缺乏 多樣性。直到今天,我們仍在探索世界文化遺產認證之影響與作用;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仍在持續討論如何建立適當、多元、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遺產列表。位於法國諾曼地的勒哈佛爾,以其海運與港務相關產業聞名。第二次世界大戰 後,以混凝土為主要建材重建之勒哈佛爾市區,曾是法國最受爭議的城市景觀之 一。而工業色彩厚重的勒哈佛爾,在2005年時,以其建築與都市規劃之特色,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而自2005年後,勒哈佛爾更開始展現 了其工業之外的文化活力,例如:夏季藝術節、城市導覽、遊輪觀光...等。勒哈 佛爾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後,如何維護遺產,同時發展地方文化特色? 勒哈佛爾是 如何讓世界文化遺產認證不只是一時的狂歡與長久的疑惑;而是瞬間的驚喜和長遠的影響?同時,勒哈佛爾可以在世界文化遺產的議題中,帶來什麼樣的貢獻呢?
  • Item
    文化主導再生與文化觀光發展-以南特為個案研究
    (2020) 何芃諭; He, Peng-Yu
    本研究旨在探討文化在都市再生中扮演的角色,以法國南特作爲研究城市、南特之目的地觀光發展組織Voyage à Nantes作為個案研究對象。研究首先定義與解釋都市再生的基本概念,分析南特的觀光發展脈絡,並以Smith(2009)提出的文化主導再生的不同面向及產出結果作為理論基礎,達到下列研究目標:(一)經濟再生與觀光發展、(二)硬體環境的更新與保存、(三)公共藝術作為美化都市的工具,提升市場吸引力、與(四)政治或形象加強的工具。 本研究以文件檔案分析、田野調查以及質性訪談法進行,以管理者與觀光客兩方視角著手探討。本研究根據個案與四個構面之產出結果交叉比對檢驗,歸納出理論框架下之具體影響,並整理出都市再生與觀光發展之關聯性。根據結果顯示,南特的觀光在Voyage à Nantes的管理下,驗證了都市再生中不同要素下其產生結果之重要性,包含經濟再生、建設的改善、美感藝術的加值效果與提升政治意象,其發展條件將提供後續研究及都市的觀光發展作為參考借鏡,給予未來研究適切的建議。
  • Item
    歐洲文化在日本的歷史景點發展探究—長崎出島和蘭商館跡
    (2020) 陳彥妡; Chen, Yan-Xin
    日本江戶時代鎖國期間唯一與世界交流、獲取海外情報的舞台,甚至為日本邁入近代化契機的「出島(Dejima/Deshima)」,在日本開國後因政策與工程導致扇形島型完全消失,但在1922年(大正11年)列為國家指定史跡,並於1951年(昭和26年)起長崎市政府開始計畫與執行出島復元工程,以期將出島復元至19世紀初的樣貌。出島自2006年起作為一遺跡與史料館開放民眾參觀,在以異國風情著名的長崎地位相當重要,它不僅是為遺跡與史料館,亦為一寓教於樂的休閒空間,平均每年吸引四十萬人前來一覽歷史的軌跡。 史料館為博物館的分支外,相當容易吸引文化觀光活動的結合。近年利用遺跡再現的建築與地域活化,並與觀光結合的案例增多,但截至目前以文化觀光學或博物館學等領域的出島研究鮮少。在本研究中筆者欲以文化觀光學、博物館學與社會學等領域知識及田野調查,自回顧日本與荷蘭這段期間的歷史脈絡,再分析出島的展示與文化觀光相關活動,以探究本研究之重點-出島如何以展示與文化觀光活動來詮釋傳入的歐洲文化、及日蘭文化之交融。除了期許突破現有出島研究領域外,在本研究論文的最後,筆者也欲透過分析試著發掘未來更多可能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