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4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以ETC交通資料探討臺灣都會通勤圈住業失衡現象(2022) 介姿淇; Chieh, Tzu-Chi都會通勤是近代都市發展的一項重要議題。當都市逐漸向外圍擴張,除了造成土地利用型態產生變化,也影響都市居民的通勤狀況,民眾需要花費更多通勤成本往返住所與工作地點。住業均衡(Jobs-Housing Balance)理論認為在理想狀態下,就業人口的工作地點與居住地點位於相同區域,以節省通勤時間、距離,減少汽、機車的使用時間,進而降低能源消耗,以及空氣汙染的排放量。既有文獻多使用政府各類年度交通與人口統計資料,應用於Jobs - Housing 比例,衡量住業均衡現象,一地所提供之就業機會數與居住數是否達到平衡。同時搭配超額通勤指數,量化往返住所與工作地點所耗費之額外通勤成本,並進一步推估都會區潛在的最小及最大通勤成本。過往受限於資料時空解析度不佳,在即時交通資料的大數據分析,或都會通勤區之空間視覺化,皆缺乏深入探討。臺灣都市區域發展過程中,高速公路建設擔任重要的角色,聯繫著都市、市鎮、郊區、鄉村,增加城鄉與區域間的可及性,帶動高速公路沿線城市與交流道周邊區域之人口以及工商業快速發展。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將具有不同車輛類型的車行紀錄,去標籤化後,發布自2015年起,不同的電子道路系統(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簡稱ETC)資料集,而本研究選用的資料集為「各類車種旅次數量(M08A)」。試圖以時空解析度較佳的巨量資料,進行空間視覺化,並區分臺灣不同的通勤圈,以探討各通勤圈內住業分布與通勤現象。本研究結果將臺灣高速公路跨市鎮通勤,分為五大通勤圈:北北桃通勤圈、新竹通勤圈、中部通勤圈、臺南通勤圈、高雄通勤圈。透過超額通勤指標分析五大通勤圈通勤狀況,大部分之通勤距離為逐年增加的趨勢,而北北桃通勤圈、新竹通勤圈、臺南通勤圈、高雄通勤圈的通勤較為穩定,而中部通勤圈的通勤則逐年趨近飽和。藉由不同視覺化方式,探討住業分布與通勤圈觀測範圍、住業均衡範圍以及潛力通勤範圍,助於瞭解通勤圈主要通勤範圍,其住業的空間分布,並推估潛力發展範圍,期望可作為將來都市規劃的參考依據。Item 應用迴歸分析探究林口新市鎮捷運站周邊建成環境特性對捷運通勤流量的影響(2023) 陳亭聿; Chen, Ting-Yu多數國家主要以興建都市軌道運輸如捷運,並提出相關策略提升搭乘量作為緩解交通壅塞的方式。其中,策略之一為透過整合交通運輸與土地利用的規劃,進而引導或鼓勵民眾增加使用大眾運輸的機會。然而,針對林口新市鎮的交通壅塞問題,仍未有研究以土地利用相關的建成因素探討其與捷運流量的關係。因此,本研究試圖調查林口新市鎮內三個捷運站之服務區域的土地利用,藉由過往研究提出的建成環境4D架構,分別為土地利用之密度、多樣性、設計與至運輸場站的距離,以界定建成環境變數,探究其對早高峰捷運通勤流量的影響為何。本研究使用桃園捷運運量資料與公車電子票證資料獲取捷運進站流量與轉乘捷運流量,並使用開放資料取得捷運站與轉乘人流來源地之公車站的行人服務區域內相關的建成環境數據,透過多元迴歸分析建立桃捷三站整體與分站的OLS模型,藉此探討整體的建成環境之影響因素,以及各站的建成環境特性。研究結果表明,密度與多樣性構面無法顯著提升早高峰的捷運流量;設計構面之十字路口數和人行道面積則對早高峰流量有顯著正向影響;至運輸場站的距離之構面反映公車轉乘服務對桃捷A8站和桃捷A9站的重要性。有關各站建成環境特性的部分,由於桃捷A7站周邊土地正處開發階段,屬於具發展潛力的捷運站,可多關注街道的連通性與步行空間的規劃。直達車停靠與鄰近醫院的桃捷A8站,具有通勤和醫療旅次的流量特性,屬多功能複合型的捷運站,可著重設計構面進行改善評估。在桃捷A9站則是特別發現到,密度之住宅土地面積和通勤人口數與該站流量呈顯著正向關係,顯示桃捷A9站屬於較典型通勤功能的捷運站,可將住宅用地與街道連通性作為規劃考量重點。上述的研究成果,可提供未來林口新市鎮發展大眾運輸相關的建成環境開發作為參考,以鼓勵通勤者於早高峰時段搭乘捷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