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7073
Browse
14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幼兒科學有關概念發展之研究—建構論的觀點~兼論幼兒教師之建構教學觀(2004-01-01) 簡淑真; 熊召弟; 陳淑芳Item 「兒童科學博物館參與式展示」在幼稚園科學角之運用(2004-01-01) 朱韻芬; 簡淑真除須考量幼兒科學教育所揭櫫之「活動化」、「生活化」、「趣味化」、「遊戲化」…等原則外,還必須符應角落教學「低指導」的特殊性。以探究物 體屬性為主的「幼兒物理性知識活動」向來是建構主義論者所推崇的幼兒科教內容之ㄧ。然而,在「低指導性」的角落情境中,幼兒的操作經驗容易流於單純的「把玩」或「操弄」而較少出現「探究式」的探索。為改善此一現象,研究者運用「兒童科學博物館參與式展示」的規劃原則設計科學角內之幼兒物理性知識活動。研究發現與建議如下:(1)設置開放性展示、專屬專用的「探索桌」並以多邊(Multi-side)呈現的方式引發幼兒與同儕間豐富的社會互動和合作行為。 (2)提供「活動目標明確」與「問題化」的遊戲情境以促進幼兒進行科學思考 。(3)安排「有利於活化幼兒心智運思能力的活動情境」是幼兒教師一連串測 試、修改、再測試…的行動歷程。Item 幼兒科學有關概念發展之研究—建構論的觀點—第一年成果發表(2004-01-01) 簡淑真; 熊召弟; 陳淑芳Item 幼兒教師於科學角實施物理性知識活動之行動研究(2004-01-01) 朱韻芬; 簡淑真Item 幼兒浮沉概念發展之研究(2004-01-01) 陳玉真; 簡淑真採準實驗研究法來探究幼兒浮沉概念之發展,研究樣本分實驗組與控制組,總計3)進行探究活動,務期學生經由這些活動獲得知識與能力的成長。我們 探討影響溝通傳達的因素,並以高中�6名。研究者以自行編製之「幼兒浮沉概念晤談與操作評量表」為研究工具,先對兩組幼兒進行前測,前測後對實驗組的幼兒依年齡分三組進行六週每週一次約半小時的浮沉活動,再以相同研究工具對兩組幼兒進行後測,最後根據前後測分數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1)幼兒預測物體浮沉的依據分析:大部分的幼兒會依據物體的重量來猜測(67﹪)、分類(71﹪)及觀察比較(67﹪)物體的浮沉。(2)幼兒浮沉概念發展:1.控制組與實驗組幼兒在前測上,兩組間並沒有顯著的差異。2.控制組與實驗組的幼兒在後測上兩組間達到顯著的差異。3.控制組幼兒在各個變項的前、後測結果並沒有達到顯著性的差異。 4.實驗組幼兒在各個變項的前、後測結果皆達到顯著性的差異。5.實驗組不同年 齡層的幼兒在前測上各組中有差異的情形發生。6.實驗組不同年齡層的幼兒在後 測上各組並沒有顯著的差異情形發生。7.實驗組不同性別的幼兒在前、後測上各 組中沒有差異的情形發生。6名。研究者以自行編製之「幼兒浮沉概念晤談與操作評量表」為研究工 具,先對兩組幼兒進行前測,前測後對實驗組的幼兒依年齡分三組進行六週每週 一次約半小時的浮沉活動,再以相同研究工具對兩組幼兒進行後測,最後根據前 後測分數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1)幼兒預測物體浮沉的依據分析: 大部分的幼兒會依據物體的重量來猜測(67﹪)、分類(71﹪)及觀察比較( 67﹪)物體的浮沉。(2)幼兒浮沉概念發展:1.控制組與實驗組幼兒在前測上 ,兩組間並沒有顯著的差異。2.控制組與實驗組的幼兒在後測上兩組間達到顯著 的差異。3.控制組幼兒在各個變項的前、後測結果並沒有達到顯著性的差異。 4.實驗組幼兒在各個變項的前、後測結果皆達到顯著性的差異。5.實驗組不同年 齡層的幼兒在前測上各組中有差異的情形發生。6.實驗組不同年齡層的幼兒在後 測上各組並沒有顯著的差異情形發生。7.實驗組不同性別的幼兒在前、後測上各 組中沒有差異的情形發生。Item 家庭生活教育導論(國立空中大學, 2004-08-01) 林如萍Item 家庭生活教育(師大書苑, 2001-12-01) 林如萍Item 家庭概論(國立空中大學, 2001-01-01) 林如萍Item 家庭教育新紀元(師大書苑, 2003-12-01) 林如萍Item 農漁村高齡者輔導之策略:一個獨居老人高齡班的個案分析(台灣農業推廣學會, 2001-01-01) 林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