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華語文教學的文化衝擊與跨文化適應敘事探究—以美國馬里蘭州某公立中學華師為例
    (2023) 陳郁婷; Chen, Yu-Ting
    本論文以敘事探究的方法,敘說研究者在美國華府地區某私立大學擔任華語文教師七年以後,為了追求更穩定的職業生涯,轉換跑道到美國馬里蘭州某公立中學。因為陌生的教育制度、公校環境、教學對象與教學型態產生許多文化衝擊,而為應對上述四個主要面向的困境,研究者所採取的跨文化適應策略與模式。研究資料以自入職公立中學開始的2022年9月到2023 年5月這段完整經歷文化適應歷程的8個月,期間與學校行政、同事、學生間口頭對話的文字回溯紀錄,與同事的聊天群組訊息記錄、學生學習成果的照片記錄以及環境觀察的文字紀錄為研究文本。主要研究問題有二:第一,研究者為臺灣教育環境下成長、培育的教師,在美國公立中學任教的文化衝擊與跨文化適應歷程為何?第二、研究者的華語文教學場域自美國的大學轉換到公立中學,因應教學對象改變的跨文化適應歷程模式、策略為何?研究結果發現,跨文化適應是一個動態的調整歷程,對應於不同情況與事件,可能採用不同的適應策略。由於臺灣與美國的中學在各方面差異頗大,因此在適應行政體制與人事相處方面,研究者採用同化策略;在班級管理與師生關係經營時,應情境兼採同化與整合的策略模式。教學場域由美國的大學轉換到中學時,對教學方式、風格、活動、評量等,為適應學生年齡的特質與學習風格,則採用整合的適應策略。最後,研究者也針對自大學到中學的轉場與應變歸結出新的意義:一、重新平衡的工作、薪酬與個人生活;二、重新定位老師的自我角色與期待;三、重新思考華語文的教與學。
  • Item
    文化涵化與華語雙關語理解之相關性:以臺灣僑生為例
    (2020) 吳晏銘; Wu, Yen-Ming
      雙關語的歷史悠久且應用層面廣泛,從習俗禮儀、文藝創作到創新吸睛,涵蓋了不同的主題和範疇,在華人的日常生活中相當常見,也是華語的一大特色。隨著近年來「新南向政策」的推廣,來臺學習華語的東南亞國籍僑生也越來越多。僑生從小在華人文化的家庭背景中成長,是為一種「文化涵化」,然而探討僑生的文化涵化程度與他們對於華語雙關語理解程度的研究仍不多見。   本研究的測驗問卷題型分為兩部分:文化涵化問卷乃根據SMAS(Stephenson, 2000)與ASVA(Huong Nguyen& Alexander Eye, 2002)的文化涵化量表進行改良,製作成本研究的文化涵化量表;華語雙關語閱讀測驗則是參考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的華語文閱讀測驗,修改製作成本研究的雙關語閱讀測驗。施測對象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107學年度在學之僑生為受試者,隨機挑選五個班進行施測。   研究結果顯示,文化涵化程度與華語雙關語理解能力呈現一定程度的相關,亦即僑生的華人文化成長背景確實為其華語雙關語理解能力帶來優勢。但從研究結果中也可以看出僑生的弱項,例如僑生的否定式敘述題型與文字敘述題型得分較低、僑生的華語讀寫能力較弱等等。本文將研究結果應用於華語雙關語理解的教學活動與教案設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