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8
Browse
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華語演講的語步分析及其教學應用(2017) 吳欣儒; Wu, Xin-Ru演講是講者為達成特定的溝通目標,面對觀眾公開發表見解或感受的一種溝通活動。這種溝通活動構成獨特語體,在語篇結構方面具有異於其他語體的特徵。目前文獻已歸納英語演講普遍採用的訊息組織模式,結論對英語演講教學亦產生實質助益。相較之下,華語這方面的研究及其教學應用相對匱乏,因此,本文以臺灣教育部2011年至2015年舉辦的《全國語文競賽》為研究樣本,選取高中組演說獲獎作品共30則,採用語步分析為主、後設論述分析為輔的研究模式,分析講者如何選用及組織訊息,構成具說服力的演講,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設計華語演講教學的教材範例。 分析結果顯示,華語演講的典型結構是由五個語步組成,語步一是導言,語步二至四是比重均等的三面向申論,語步五是結論。導言與結論各有六種可用策略,且一般皆由兩項策略組成。導言最常見的組合是以講述名人的故事開場,後接用以承上啟下的策略,這個組合能幫助講者引起觀眾的興趣,並順暢地開啟申論。結論則偏好引用名言佳句或重述前文故事,再總結全篇主旨,藉此重申講者立場,強化演講對觀眾的影響力。而申論的語步共有九種可用策略,平均使用三種策略,出現率最高的組合是先分述該項論點,接著講述名人或個人故事,最後總結該項重點。由此可見,一篇受到肯定的華語演講通常先破題,接著採用相似的結構,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分別論證中心思想,最後呼應導言,完成首尾連貫。而在後設論述分析方面,分析結果顯示策略的溝通目標與標記的溝通功能存在對應關係,亦即各種策略展現對特定標記的使用偏好。 以上結果表明華語演講在篇章組織上形成相似且可辨識的文本群體,驗證具有相同溝通目標的語篇群體展現出類似的修辭手段,然而,本研究亦發現不同於英語文獻的結論。演講是發生於真實時間的口語獨白,因此文獻一般認為這類語體在修辭結構上展露靈活性,難以歸納典型架構,但即席演說的結構卻相當工整固定,這個差異可能源自於準備時間的長短。本文最後應用結果於華語演講教學,為華語學生歸納演講語篇在語篇結構及語言形式的表達定式,並據此設計教學材料與方法的實作範例,以提升研究結果在語言研究與教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