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誌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郭秋生在《南音》雜誌中的台灣話文實踐與困境對現代台語教育的啟示郭秋生tī《南音》內底ê台灣話文實踐佮困境對現代台語教育ê啟示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 2021-04-??) 邱偉欣; Khu, Uí-him
    1930年代的台灣話文論戰是最近一百年內,台灣知識分子之間首次為了台語寫作進行爭辯。《南音》雜誌是這場論戰的戰場之一,雖然壽命很短,不過郭秋生在其中創設了〈臺灣話文嘗試欄〉,並發表他對如何用漢字來書寫台灣話文的完整理論,更進一步地,他用實際創作來證明如此的主張是可以實踐的。〈大耳的入港〉便是他於《南音》中的第一篇漢字台語小說創作。目前台語教科書編寫都是採用漢字為主,也以台語漢字教學做為台語讀寫的目標;但當前台語漢字的選用與郭秋生主張的台語漢字用字原則並無明顯差異。使用漢字做媒介是否為台語教育的好方法便是這篇論文的提問以及回應。這篇論文除了簡單介紹《南音》雜誌,也採用文本分析的方式分析郭秋生的台語漢字使用原則,以及小說〈大耳的入港〉的內容與郭氏漢字用字原則的實踐。透過以上分析,了解郭氏在台語漢字書寫所遇到的困難。接著本文將郭秋生的用字原則和現代台語漢字選用標準做了比較。經由比較,指出用台語漢字做媒介不是台語基礎教育的好方法。結論指出,目前的台語教育應該用羅馬字做教材主體,使學生有台語音韻覺識的良好基礎之後,再來引導學生認識台語漢字書寫。1930年代ê台灣話文論戰是最近一百冬內底,台灣讀冊人之間頭擺為著台語寫作來鬥爭。《南音》雜誌是這場論戰ê戰場之一,雖然伊ê壽命真短,毋過郭秋生tī hit-tah有創〈臺灣話文嘗試欄〉,mā發表伊對án-tsuánn用漢字來寫台灣話文ê完整理論,伊koh進一步用實際ê 創作來證明tsit 款主張有路使。〈大耳的入港〉就是伊tī《南音》ê 第一篇漢字台語小說ê 創作。Tann,台語教科冊ê 編寫to 是用漢字為主,mā 以台語漢字ê教學做台語讀寫ê 目標;現時ê 台語漢字選用佮郭秋生主張ê 台語漢字用字原則phīng無差大碼。用漢字做媒介物是m是台語教育ê 好法度就是tsit 篇論文beh 問佮回應ê 問題。Tsit篇論文除了簡單介紹《南音》雜誌,koh beh用文本分析ê方式分拆郭秋生ê台語漢字使用原則,以及小說〈大耳的入港〉ê內容佮伊án-tsuánn實踐伊ê漢字用字原則。透過án-ne ê分拆,lán thang了解伊tī台語漢字ê書寫所tú著ê困難。後紲koh來kā郭秋生ê用字原則佮現代台語漢字選用ê法度做pí-phīng。透過án-ne ê pí-phīng,指出用台語漢字做媒介物袂是台語基礎教育ê 好法。結論指出,現此時ê 台語教育應該用羅馬字做教材ê主體,hōo學生有台語音韻智覺ê好底蒂,了後才來引tshuā in認bat台語漢字ê書寫。
  • Item
    破除「語言」的詛咒: 論王育德的台灣文學建構及其史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 2018-04-??) 呂美親; Lī, Bí-chhin
    王育德在1946年發表的〈徬徨的台灣文學〉文中提出了「詛咒」的疑問,本論文視此為他往後從事台灣話及台灣文學研究的原點,也是其嘗試重建台灣文學的立基點;並由此論析其在台灣文學研究上的成就與他的台灣文學史觀。首先,本論文指出,王育德的台灣話研究與台語文字的建構,不該只放在「語言」範疇來看,而可視為他重建台灣文學所從事的奠基工作。第二,作為戰後首位在日本發表台灣文學研究論文的學者,王育德的台灣文學研究成果,於台灣文學研究史上有著先驅性的意義,值得重新受到重視與肯定。第三,王育德認為台灣文學受台灣複雜的歷史發展影響,有著獨特的文學史流變。他提出清代即有台灣文學,而進入日本時代之後,它跟上世界文學的主流而呈現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戰後則延續此殖民地文學的精神,發展出與中國文學完全背道而馳的文學面向。第四,王育德認為台灣文學的語言主體應該是台灣話;但他也提出即便以日語或中國話書寫,甚至未來的語言環境更加複雜,只要作者具台灣意識,則無論使用何種語言書寫,都是台灣文學。
  • Item
    台灣話的「是」做為共知背景標記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 2017-10-??) 劉承賢; Lau, Seng-hian
    本文以台灣話的「是」為目標,特別是在結構上高於言者中心狀語(speaker-oriented adverb(ial)),且於疑問詞問句當中無需鄰接輕動詞詞組(vP)的用法;基於其位置,此一用法實有別於其他非繫詞用法(non-copular homonyms)(Lee, 2005)。文中提議可由「FOR-SURE really」的語意做為基礎來進行分析,根據Romero與Han(2004)的主張,「FOR-SURE really」的語意為「我們應該把p命題加入共知背景(Common Ground)裡」。本文的分析不僅可解釋該用法與其他非繫詞「是」的用法在語言現象上的差異,同時也明確指出漢語當中語用標記的存在,而這也佐證了「是」的高度語法化,其同源成分在今日的其他漢語裡頭,也於功能及句法分布上有了相當分歧的演化。
  • Item
    以自然語料觀察字頻與語音變化的關係:以台南台語[ə]元音為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 2011-10-??) 許慧如
    本文採用8 位台南人士的自發性台語語料,分析其中[ə]元音的表現。結果發現,語料中出現的42 個以[ə]為韻母的字當中,有19 個出現[ə]、[ɔ]句自由變化(free variation)的現象。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字頻和[ə]、[ɔ]自由變化與否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出現頻率高的字,容易出現[ə]、[ɔ]自由變化。本文推斷,台語方言之間的接觸,以及台語和華語之間的接觸,可能是造成這項語音變化的原因。
  • Item
    台語連詞kap副詞ê關聯性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 2013-04-??) 李淑鳳; Li, Siok-hong
    「連詞」kap「副詞」tī漢語一直存在區別上ê困難。多數ê研究將視點khǹg tī 按怎將in 區分清楚,卻忽視in 之間有真密切ê 關聯性tī--leh。本文以日治時期台語文本做為分析ê 基礎,配合「功能原則」kap「語意原則」ê 運用,先確立台語連詞kap 副詞ê 區別,了後透過大量ê 例句觀察in 之間ê 關聯性。本研究發現,連詞kap 副詞tī 句法頂頭常常有詞類兼類ê「共用」現象以及真頻繁ê「同現」情形。連詞kap副詞之間ê「共用」kap「同現」現象m-nā 解說in 之間為啥物真歹區分,同時mā 提示in 之間密切ê 語法關係。
  • Item
    台灣話的非動詞「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 2013-04-??) 劉承賢; Lau, Seng-hian
    本文提供了台灣話中非動詞「講」的詳細分析,並指出其中至少應區分為三種不同的成份。緊隨在溝通或認知性動詞之後者,屬補語連詞(標句詞),不具實質語意內涵;句中的「講」則是位處於補語短語中的主題化成份,這個成份可提升到句首以表達額外的示意語力;至於句末的「講」則為一言據性標記(Chang, 1998; Hsieh & Sybesma, 2007)。此外,文中亦指出,句末的「講」生成於屈折短語的左緣,而非傳統指涉的補語短語範域之內。在日語及韓語中也有主題化標記,但其位置低於補語連詞,透過跨語言比較,可知台灣話裡頭同音異義的主題化標記與言據性標記並非特例,日語中亦存在同樣的情況,前述的觀察顯示兩種語言可能在此類成份上有著雷同的語法化過程。
  • Item
    以自然語料觀察字頻與語音變化的關係:以台南台語[]元音為例
    (臺灣語文學系, 2011-10-??) 許慧如
    本文採用8 位台南人士的自發性台語語料,分析其中[;'I]元音的表現。結果發現,語料中出現的42 個以[;'I]為韻母的字當中,有19 個出現[;'I]、[句自由變化(free variation)的現象。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字頻和[;'I]、[" ]自由變化與否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出現頻率高的字,容易出現[;'I]、[" ]自由變化。本文推斷,台語方言之間的接觸,以及台語和華語之間的接觸,可能是造成這項語音變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