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5011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網路學術資訊尋獲與再尋獲之檢索行為探析(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 2014-12-01) 卜小蝶; 江信昱學術研究者所查詢到的相關資訊,往往在一段時間後,仍有再利用的需求與價值。本研 究初步針對學術性資訊及其使用者之檢索需求為範疇,以實驗、訪談、檢索記錄分析、序列分 析、觀察等方法,分析學術性資訊使用者之尋獲與再尋獲資訊之檢索行為特性。整體而言,不 論尋獲或再尋獲階段,受試者所輸入的檢索語句都十分簡短。受試者在資訊尋獲階段,會輸入 較多數量的檢索詞彙,更動檢索語句的頻率較高,也瀏覽較多頁數,停留時間也較長;而再 尋獲階段,多會透過其它輔助功能如歷史紀錄,來查找資訊尋獲階段的相關資訊,較少重新查 詢,同時所瀏覽頁數及停留時間皆相對較少、較短。簡言之,受試者於尋獲階段與檢索系統互 動較高,而於再尋獲階段,則增加了個人資訊管理工具的運用。就再尋獲的情境線索,受試者 較少使用目標物本身所提供資訊,反而較常使用間接線索,特別是地點相關資訊。亦即引導使 用者至目標資訊的導航點,是輔助使用者再尋獲的重要工具。此外,再尋獲之檢索行為轉換相 較於尋獲階段也要來得複雜。網路資訊尋獲與再尋獲行為研究是一相當重要且新穎的研究主題,本研究結果除提供資訊再尋獲行為相關研究之參考,同時也有助發展支援使用者個人學術資訊管理系統之設計依據。Item 網路資訊保存方法初探(國立政治大學, 2004-08-01) 卜小蝶; 林致傑隨著網路資源的大量成及資訊使用的快速變化,如何保存及使用資訊與蒐集資訊同樣重要,而發展一套系統化的方法與工具,是個有效管理網路資訊的重要基礎。本研究目的在瞭解使用皷如何利用各種方法將獲取的資訊予以保存,同時分析使用者對這些方法的偏好程度及功能性需求,並進一步評鑑各種保存方法的優劣。研究採問卷調查、深度訪談及功能性分析方法,並以大學校園中學生、教師及圖書館員為研究對象(問卷回收638分,訪談15位)。本研究共分析歸納出19網路資訊保存方法及統計其喜好程度,並針對各種方法的使用者需求進行評估。研究結果顯示,網路上已存在多元的保存方法,但高效率資訊保存模式尚待建立,且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個人資訊管理工具也亟待改善。本研究透過一套系統化方法,初步瞭解網路資訊保存方法,可供發展個人資訊管理系統的參考,也可作為使用者資訊保存行為研究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