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6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參與親子共讀課程家長的閱讀信念、共讀行為及幼兒語言能力之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2-12-??) 簡碧瑱; 涂妙如; Pi-Chen Chien , Miao-Ju Tu本研究旨在探討實施親子共讀課程與家長閱讀信念、共讀行為及幼兒語言能力的關聯情形。本研究以10 位3-6 歲的幼兒及其家長為研究對象,共進行8 次親子共讀課程,家長方面以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為主要資料收集方式,幼兒方面則於課程前後分別完成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PPVR-R) 。在完成8 次親子共讀課程後,獲致之主要研究結果對下:一、家長閱讀信念方面:參與家長表示在閱讀認知上,家長表示更願意提早進行親子共讀及增加共讀時間和頻率,且願意以平等互動的討論,取代由上而下的傳遞方式;而在閱讀情意上,家長更重視共讀時與幼兒情感的連結及幼兒閱讀習慣的培養。二、家長共讀行為方面:1.在閱讀行為上,有四成家長延長與幼兒共讀的時間,三成家長增加使用圖書館或書店的頻率,並且擴大遺書的類型,將選書權還給幼兒。同時,家長會為幼兒解釋不理解的詞彙及提醒幼兒注意圖與文字的關聯,並會依照幼兒狀況調整解說故事內容的難易度;2.在互動類型上,家長會增加「要求評價」、「要求預測」、「要求覆誦」、「給予文字教導」和「戲劇化表達」等5 種親子共讀互動類型,而減少「要求認字」和「給予注音符號教導J 等2 種親子共讀互動類型。三、幼兒語言能力方面:有超過半數幼兒的語言能力在聽、讀詞彙測驗的表現上有明顯進步;而家長認為親子共讀對幼兒詞彙能力及語句結構完整兩方面特別有幫助。研究進一步分析發現,幼兒語言進步因素主要是家長增加共讀時間及清楚描述故事中人事物特徵和提供幼兒表達的機會,並且為幼兒提供正確讀法與解釋。Item 參與親于共讀課程家長的閱讀信念、共讀行為及幼兒語言能力之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2-12-??) 簡碧瑱; 涂妙如; Pi-Chen Chien , Miao-Ju Tu本研究旨在探討實施親子共讀課程與家長閱讀信念、共讀行為及幼兒語言能力的關聯情形。本研究以10 位3-6 歲的幼兒及其家長為研究對象,共進行8 次親子共讀課程,家長方面以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為主要資料收集方式,幼兒方面則於課程前後分別完成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PPVR-R) 。在完成8 次親子共讀課程後,獲致之主要研究結果對下:一、家長閱讀信念方面:參與家長表示在閱讀認知上,家長表示更願意提早進行親子共讀及增加共讀時間和頻率,且願意以平等互動的討論,取代由上而下的傳遞方式;而在閱讀情意上,家長更重視共讀時與幼兒情感的連結及幼兒閱讀習慣的培養。二、家長共讀行為方面:1.在閱讀行為上,有四成家長延長與幼兒共讀的時間,三成家長增加使用圖書館或書店的頻率,並且擴大遺書的類型,將選書權還給幼兒。同時,家長會為幼兒解釋不理解的詞彙及提醒幼兒注意圖與文字的關聯,並會依照幼兒狀況調整解說故事內容的難易度;2.在互動類型上,家長會增加「要求評價」、「要求預測J 、「要求覆誦」、「給予文字教導」和「戲劇化表達」等5 種親子共讀互動類型,而減少「要求認字」和「給予注音符號教導J 等2 種親子共讀互動類型。三、幼兒語言能力方面:有超過半數幼兒的語言能力在聽、讀詞彙測驗的表現上有明顯進步;而家長認為親子共讀對幼兒詞彙能力及語句結構完整兩方面特別有幫助。研究進一步分析發現,幼兒語言進步因素主要是家長增加共讀時間及清楚描述故事中人事物特徵和提供幼兒表達的機會,並且為幼兒提供正確讀法與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