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7077
Browse
5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新科技時代數位科學教師學習之研究-子計畫五:學習科技融入化學教學的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 (1/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4-07-31) 吳心楷; 左台益; 楊壬孝; 張永達; 黃福坤; 許瑛玿本計畫為整合計畫「新科技時代數理科學教師學習之研究」的子計畫之一,目的在 於了解化學教師將資訊融入教學的專業成長歷程以及發展教師所需的師資培育課程。教 育文獻指出教師專業與學生學習成效有非常高的相關性,培養教師專業知識為教育改革 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而在多種創新教學方法的研究中,已證實將學習科技融入教學能夠 提高學生科學學習成就,並促使教師使用較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然而有多種因素 影響教師決定是否在教室中使用科技,而且教師需要相關的師資培育課程以有效利用學 習科技,因此本計畫的研究內容包括此過程中教師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和社群合作,其專 業知識與教學策略的培養,以及其教學理念可能的轉變。研究流程包括背景評鑑、輸入 評鑑、過程評鑑、及成果評鑑,所應用的研究方法有問卷調查、言談分析、教學檔案分 析及教室互動分析。本研究的重要性在於從教師的觀點了解資訊融入教學的挑戰與價 值,以做為重要的教學及政策建議做為參考,延伸目前對於教師知識的理論,並由教室 互動的觀點提出使用科技所造成的教學實務與學習實務上的改變。Item 數位學習研究中質性資料的管理與分析:以 NVivo 軟體的使用為例(2011-11-20) 吳心楷; 辛靜婷科技的發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型態,也改變了人類的學習方式。面對數位原生的新世代,如何利用科技來輔助學習,在教育領域中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鑑於國內鮮有相關的中文書籍可供參考,高教出版社特別商請臺灣師範大學宋曜廷教授與張國恩教授擔任「數位學習系列」叢書的總編輯,規劃一系列的數位學習專書,邀集國內數位學習領域的專家,針對特定主題精心編著華文界最具學術性與可讀性的數位學習論著,盼能提供研究者、學生以及對數位學習有興趣的人士,在進行相關研究時一個參考的依據。 本系列的第一本書為「數位學習研究方法」,內容含括量化方法、質性方法及混合取向等三大部分,以具體的實例說明如何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來進行數位學習的相關研究,以及這些研究方法的實用時機與應用的範圍,最後再以「資訊時代的學術倫理」作結。本書的作者皆是國內數位學習領域的一時之秀,長期投入於數位學習研究中,以他們豐富的研究經驗,必能指引讀者以最短的時間掌握數位學習研究方法的精髓。Item 錄影分析在教育研究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0-12-01) 吳心楷; 宋曜廷; 簡馨瑩近年來,錄影資料在教育研究的應用日漸普遍。本文探討錄影如何成為有效的觀察和研究工具,並且如何應用 錄影分析於其他的研究方法中。錄影資料具有忠實紀錄細節、可供重複觀看等特性,然而,錄影資料的轉換及分析過 程可能相當複雜,因此,本文圍繞在資料收集、管理和分析三大部分,提供錄影資料登錄、選取和表徵的策略,以實 例說明如何將錄影分析應用於量化、質性及混合方法的研究,並簡介七種錄影分析軟體供研究者參考。這些實例顯示, 若能善用錄影分析,將之與研究設計有效地結合,可更深入地瞭解所關心的現象。雖然錄影分析有諸多優點,研究者仍應 考量其限制並留意研究倫理的議題,本文建議運用同儕審視和多重驗證等策略,以確保分析結果的信度與效度。最後,期 待在證據為導向的教育研究中,錄影分析能被有效應用,並進一步擴展教育研究的架構和視野。Item 探究情境中國小學童科學解釋能力成長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06-06-01) 謝州恩; 吳心楷有鑒於國小學童科學解釋能力之不足,研究者參考科教文獻改編課本的活動內 容,設計一系列探究導向學習(inquiry-based learning)活動。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小 六年級學童在探究活動中其科學解釋能力的成長。根據文獻,本研究將科學解釋能力 細分為核心能力與相關能力兩部分。核心能力是:「指出因果關係」、「運用推理能 力」與「使用證據」;相關能力有:「解釋提出主張」、「運用圖表協助解釋」、「語 文傳達解釋能力」與「學生評鑑解釋」。本研究從前後測、錄影、問卷、訪談、學生 成品等方面蒐集資料,以質性和量化方法來分析學童的科學解釋能力的成長。資料經 信度分析與三角校正歸納後,本研究發現學生科學解釋核心能力以指出因果關係成長 最多(其中量化前後測成長結果t = -4.824,p<.01),其次是運用推理能力,最後是使 用證據能力;相關能力亦有不等的成長,其中以學生解釋提出主張成長最快。本研究 亦發現不同的探究階段,有助於不同解釋能力的成長。最後,本研究提出以科學解釋 能力應受重視及早訓練等為建議,供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Item 科學教育研究發展白皮書與國家科教素養規劃計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1-10-31) 張國恩; 蔡今中; 宋曜廷; 周倩; 張俊彥; 楊鎮華; 侯惠澤; 張惠博; 游光昭科學教育研究發展白皮書與國家科教素養規劃計畫 全民的科學素養為國家科學技術卓越發展之碁石。各國均於本世紀初便著手擬訂二十一世紀之國家科教政策方針。近年來,全球面臨日益嚴重且複雜的能源安全、氣候變遷與糧食危機。如何更有效率培養能有效因應、研究與解決這些跨領域議題的科學人才,並同時提升全民對於科技政策與天然災害的正確認知與應變能力,實有賴符應時局,審視評估並修訂既往政策,提升國民更多元且跨領域之全民科學素養,以提升國家競爭力。本計畫擬組成工作小組,重新嚴謹審視既有政策的限制。本計畫希望突破既有研究學門領域藩籬、整合多元資源,擘劃符合未來國家需求的國家級全民科學素養(National Science Literacy)內涵與架構。此外,經由資料蒐集與分析、意見激盪、專家共識凝聚以及一系列公聽說明會,撰擬未來用以培育該素養的國家科學教育研究發展白皮書。此白皮書可供國家未來科學教育之教學、研究與提升全民素養的施政重要參考依據。Item 卓越數位學習科學研究中心( III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1-07-31) 張俊彥; 陳伶志; 襲充文; 曾元顯; 李忠謀; 李蔡彥Item 「高」聲遠播「瞻」向未來成果推廣與評估計畫-子計畫二---飛揚全國---優良高瞻計畫成果推廣(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1-06-30) 羅珮華; 張俊彥「高瞻計畫」是國科會首次直接補助高中職進行研究性質的多年期計畫,透過學校由下而 上研發創新課程來改進教學,提供學生探究的學習情境,誘發高中生對科技的好奇心與興趣, 培養高中生能主動探索動態新興科技發展過程,與探究科技對人類的影響等科學研究能力, 期待更提昇全國高中職科學與科技教育的品質。第一期28 所高中職執行高瞻計畫學校的研發 成果豐碩,但由於校與校之間的交流不夠,除了執行高瞻計畫學校之外,其他學校沒有機會 看到這些成果,相當可惜。因此本子計畫目的在將高瞻計畫中優良的成果作品與教案推廣到 各校,目前選定蘭陽女中、苗栗農工和高雄女中的執行成果作為推廣的範例,同時邀請其他 團隊人員進行經驗分享,分北、中、南區辦理教師研習工作坊和學生科學營,使原本沒參加 第一期高瞻計畫的高中職學校教師有機會接觸到已開發的創新式課程教材,作為其校內教學 或活動參考,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新興科技發展原理與過程,啟發學生對新興科技的興趣,進 而主動學習科學與科技,讓新科學與科技在中學階段紮深根。Item 「高」聲遠播「瞻」向未來---成果推廣與評估計畫-子計畫三---發聲國際---以高中教師為研究主體的經驗分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1-06-30) 李哲迪; 任宗浩; 張俊彥本計畫旨在協助高中教師將高瞻計畫之研究成果發表於2011 年「全球變遷.高瞻未來」 國際論壇、2011 年Australasian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研討會(ASERA 2011)或2012 年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國際研討會 (NARST 2012)。為培養高中校長和教師的學術論文寫作能力,本計畫擬舉辦學術論 文寫作工作坊,一步步帶領其撰寫研究論文。此工作坊將以橫跨約兩個月的時程,利 用三個週末的時間,協助高中教師確定研究問題、分析資料、發展論文架構、編修論 文初稿,盼能提升其論文品質,並期後續能將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另為提高教 師之參與動機,本計畫擬舉辦論文有獎競賽,使參與高瞻計畫之高中教師願意在國際 場合踴躍發表其研究經驗。優選之論文將納入「科學教育研究資料庫」之「優良研究 成果應用」子資料庫中收藏保存,並供研究人員後續搜尋查察。Item 帶好每位學生的數理教育---在國小數學及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教學中實現 (SA 1)(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0-07-31) 盧台華; 呂玉琴; 鄭聖敏; 任宗浩; 張俊彥; 柯惠菁; 蘇芳柳; 羅珮華本單一整合型計畫擬藉由結合數學教育、科學教育與特殊教育專長之研究人員,以 及與第一線學校現場任教之數學、科學與特教教師合作之方式進行數學及自然與生活科 技領域課程與教學之探究。本研究擬以三年分三階段共十二個子計畫進行,合作伙伴為 萬華區之華江國小。第一階段之半年研究期擬先由教室觀察、訪談與調查等方式具體瞭 解實際教學現場之情境脈絡、學生之學習特質、困難與需求、教師之教學覺知與需求等, 並藉由後二年半之第二與三階段的課程與教學調整的行動研究歷程達至帶好該校一至 四年級每位學生之數學與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學習。預期之主要成效包括: (1) 提 升參與教師之學科教學知能與特殊教育知能;(2) 增進該校國小一至四年級學生對數理 學習之興趣、態度、信心與學習成效;(3) 建立整體校園之合作氣氛;及 (4)建立大學 研究機構與國中小學校合作之模式,改善過去有關研究與實務不相關連之詬病等效益; 與 (5)達至科學教育白皮書所列之設計適合學習低成就及身心障礙學生學習特性的科 學教育課程與教學之目標。此外,參與之數學教育、科學教育與特殊教育研究人員亦能 藉本研究釋放相互之專長,並建立良好之研究社群。Item 卓越數位學習科學研究中心(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0-07-31) 張俊彥; 襲充文; 李忠謀; 李蔡彥; 曾元顯; 陳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