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7077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新科技時代數位科學教師學習之研究-子計畫五:學習科技融入化學教學的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 (1/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4-07-31) 吳心楷; 左台益; 楊壬孝; 張永達; 黃福坤; 許瑛玿本計畫為整合計畫「新科技時代數理科學教師學習之研究」的子計畫之一,目的在 於了解化學教師將資訊融入教學的專業成長歷程以及發展教師所需的師資培育課程。教 育文獻指出教師專業與學生學習成效有非常高的相關性,培養教師專業知識為教育改革 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而在多種創新教學方法的研究中,已證實將學習科技融入教學能夠 提高學生科學學習成就,並促使教師使用較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然而有多種因素 影響教師決定是否在教室中使用科技,而且教師需要相關的師資培育課程以有效利用學 習科技,因此本計畫的研究內容包括此過程中教師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和社群合作,其專 業知識與教學策略的培養,以及其教學理念可能的轉變。研究流程包括背景評鑑、輸入 評鑑、過程評鑑、及成果評鑑,所應用的研究方法有問卷調查、言談分析、教學檔案分 析及教室互動分析。本研究的重要性在於從教師的觀點了解資訊融入教學的挑戰與價 值,以做為重要的教學及政策建議做為參考,延伸目前對於教師知識的理論,並由教室 互動的觀點提出使用科技所造成的教學實務與學習實務上的改變。Item 數位學習研究中質性資料的管理與分析:以 NVivo 軟體的使用為例(2011-11-20) 吳心楷; 辛靜婷科技的發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型態,也改變了人類的學習方式。面對數位原生的新世代,如何利用科技來輔助學習,在教育領域中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鑑於國內鮮有相關的中文書籍可供參考,高教出版社特別商請臺灣師範大學宋曜廷教授與張國恩教授擔任「數位學習系列」叢書的總編輯,規劃一系列的數位學習專書,邀集國內數位學習領域的專家,針對特定主題精心編著華文界最具學術性與可讀性的數位學習論著,盼能提供研究者、學生以及對數位學習有興趣的人士,在進行相關研究時一個參考的依據。 本系列的第一本書為「數位學習研究方法」,內容含括量化方法、質性方法及混合取向等三大部分,以具體的實例說明如何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來進行數位學習的相關研究,以及這些研究方法的實用時機與應用的範圍,最後再以「資訊時代的學術倫理」作結。本書的作者皆是國內數位學習領域的一時之秀,長期投入於數位學習研究中,以他們豐富的研究經驗,必能指引讀者以最短的時間掌握數位學習研究方法的精髓。Item 錄影分析在教育研究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0-12-01) 吳心楷; 宋曜廷; 簡馨瑩近年來,錄影資料在教育研究的應用日漸普遍。本文探討錄影如何成為有效的觀察和研究工具,並且如何應用 錄影分析於其他的研究方法中。錄影資料具有忠實紀錄細節、可供重複觀看等特性,然而,錄影資料的轉換及分析過 程可能相當複雜,因此,本文圍繞在資料收集、管理和分析三大部分,提供錄影資料登錄、選取和表徵的策略,以實 例說明如何將錄影分析應用於量化、質性及混合方法的研究,並簡介七種錄影分析軟體供研究者參考。這些實例顯示, 若能善用錄影分析,將之與研究設計有效地結合,可更深入地瞭解所關心的現象。雖然錄影分析有諸多優點,研究者仍應 考量其限制並留意研究倫理的議題,本文建議運用同儕審視和多重驗證等策略,以確保分析結果的信度與效度。最後,期 待在證據為導向的教育研究中,錄影分析能被有效應用,並進一步擴展教育研究的架構和視野。Item 探究情境中國小學童科學解釋能力成長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06-06-01) 謝州恩; 吳心楷有鑒於國小學童科學解釋能力之不足,研究者參考科教文獻改編課本的活動內 容,設計一系列探究導向學習(inquiry-based learning)活動。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小 六年級學童在探究活動中其科學解釋能力的成長。根據文獻,本研究將科學解釋能力 細分為核心能力與相關能力兩部分。核心能力是:「指出因果關係」、「運用推理能 力」與「使用證據」;相關能力有:「解釋提出主張」、「運用圖表協助解釋」、「語 文傳達解釋能力」與「學生評鑑解釋」。本研究從前後測、錄影、問卷、訪談、學生 成品等方面蒐集資料,以質性和量化方法來分析學童的科學解釋能力的成長。資料經 信度分析與三角校正歸納後,本研究發現學生科學解釋核心能力以指出因果關係成長 最多(其中量化前後測成長結果t = -4.824,p<.01),其次是運用推理能力,最後是使 用證據能力;相關能力亦有不等的成長,其中以學生解釋提出主張成長最快。本研究 亦發現不同的探究階段,有助於不同解釋能力的成長。最後,本研究提出以科學解釋 能力應受重視及早訓練等為建議,供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Item 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2007( IV )乙(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9-03-31) 張俊彥; 楊芳瑩; 張幼賢; 李哲迪; 張美玉; 任宗浩; 李源順; 楊瑞智; 楊文金; 洪志明; 林碧珍; 譚克平; 吳心楷; 呂玉琴; 張文華; 許瑛玿; 曹博盛; 左台益Item 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2007( IV )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9-03-31) 張俊彥; 楊芳瑩; 譚克平; 李哲迪; 洪志明; 任宗浩; 左台益; 呂玉琴; 張文華; 曹博盛; 楊瑞智; 楊文金; 許瑛玿; 張幼賢; 張美玉; 李源順; 吳心楷; 林碧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