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0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高職學生運動行為介入研究-應用跨理論模式
    (2007) 武靜蕙; Wu Jing-Hwei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應用跨理論模式運動方案介入對運動行為、社會心理因素及運動改變方法的影響,以及彼此間的影響關係。   本研究為準實驗設計(Quasi-experimental study)採不相等實驗對照組前後測設計,立意取樣臺北巿二所公立工業類科高職,各抽取三個班為實驗組與對照組,以跨理論模式運動階段前三階段者為研究對象,實驗組83人,對照組89人。實驗組進行四個單元的教育介入,對照組僅提供運動手冊,介入前兩組實施前測,介入課程結束實施後測,間隔6個月實施後後測。   研究結果支持應用跨理論模式於高職學生運動行為介入研究,效果良好。主要結果如下: 1.介入後社會心理因素(決策權衡、自我效能)、運動改變方法及運動階段,實驗組呈顯著進步;對照組在自覺運動障礙的後測與後後測較前測顯著增加,而自覺運動利益、運動自我效能、運動改變方法的改變均未達統計顯著水準。 2.介入前後不同組別在三次測量上均呈現顯著交互作用,意謂介入後各測量變項,不同組別各次測量均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意義;實驗組顯著優於對照組。 3.經統計考驗自變項、中介變項、結果變項彼此間有一定的預測關係。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推廣、學校實務工作及研究上的建議。
  • Item
    臺北市某高職學生口腔保健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2012) 黃郁樽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高職學生口腔保健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關係。以一百學年度 第二學期在學之臺北市高級職業學校日間部一至級學生為母群體。以橫斷式調查研究法,採分層集束隨機抽樣,以「班級」為單位,抽取有效問卷542份。本研究重要發現如下: 一、 甜食攝取狀況部分,女性攝取程度較男性頻繁;學業成績中間三分之一之研究對象甜食攝取狀況較後面三分之一頻繁;家庭社經地位低者比家庭社經地位中者及高者有較頻繁之甜食攝取狀況;研究對象甜食攝取狀況越頻繁,過去於國中時期所參與的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會越正向。 二、 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部分,國中時期部分,過去於國中時期所參與的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越多,於高職階段之參與經驗也會越正向;研究對象過去於國中時期所參與的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越多,口腔保健行為會越正向。高職時期部分,三年級累積的參與經驗較二年級及一年級高。 三、 口腔保健行為部分,研究對象每日刷牙時間以晚上睡覺前最高,其次是早上起床後未進食前;牙線的使用狀況並不理想;使用貝氏刷牙法的比率為中間偏低;含氟漱口水的使用率很低;而含氟牙膏的使用上較高;定期口腔檢查習慣為介於中間值。研究對象的父親年齡為41-50歲者較50歲以上者,其孩子的口腔保健行為較好。 四、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及甜食攝取狀況與參與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可解釋口腔保健行為之總變異量的9.0%,調整後為6.6%。研究發現,研究對象為一年級者其口腔保健行為較二年級來得正向;父親年齡41-50歲者其小孩之口腔保健行為較父親年齡為51歲以上者來得正向;於國中以及高職時期所參與的口腔保健相關課程與活動經驗越多,其口腔保健行為也會越正向。
  • Item
    臺北市某私立高職學生自尊與物質濫用行為相關性研究
    (2011) 王美霞; Mei-Hsia Wang
    本論文旨在探討臺北市某私立高職學生自尊與物質濫用行為之相關性。研究對象為99學年度第2學期臺北市某私立高職學生,高一至高三各3班,獲得有效樣本310名學生。研究工具為結構式問卷,以班級集體自填問卷方式蒐集資料。所得資料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績差相關分析及多元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 受測學生曾吸菸學生有134人(46.5%);曾經吸菸的學生中有67人(21.6%)天天吸菸;曾經喝酒有209人(66.2%),在喝酒人數中有8人(2.6%)天天喝酒;曾經使用成癮藥物35人(11.3%),其中K他命使用最多,有28人(9%),其次為安非它命,有10人(3.2%),研究對象曾經使用2種以上之成癮藥物者為16人占曾經使用藥物者46%。 二、 研究對象的自尊中間偏負向,整體自尊題平均值為3.44分、學業自尊題平均值3.35分、身體自尊題平均值3.42分及家庭自尊題平均值3.40分(低於中間值3.5分)呈現中間偏負向,而社會自尊題平均值3.65分則呈現中間偏正向。 三、 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自尊之關係,依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顯示,女生、三年級、學業成就前1/3及家庭結構完整者整體自尊較高;女生、學業成就前1/3及家庭結構不完整者學業自尊較高;男生、三年級、學業成就前1/3及父親職業是專業人員者身體自尊較高,母親教育程度為國中以下者,身體自尊較低;女生、三年級、學業成就前1/3及家庭結構完整者及父、母職業為專業人員者社會自尊較高;三年級、學業成就前1/3及家庭結構完整者家庭自尊較高。 四、 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與成癮物質使用行為之關係,依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顯示,男生及學業成就後1/3者吸菸行為較多;男生及二年級飲酒行為較多;男生、二年級、學業成就後1/3、家庭結構不完整及父親教育程度為高中職者成癮藥物使用行為較多。 五、 研究對象的物質濫用行與自尊之相關性,依皮爾森績差相關分析結果顯示,研究對象的吸菸行為與整體自尊、學業自尊及家庭自尊呈現負相關;飲酒行為與整體自尊、學業自尊、身體自尊及家庭自尊呈現負相關;成癮藥物使用行為與整體自尊、學業自尊、社會自尊及家庭自尊呈現負相關。 六、 社會人口學變項對自尊的預測情形,依多元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對整體自尊的解釋力為14.3%,年級、學業成就為預測整體自尊的顯著變項;對學業自尊的解釋力為20%,年級、學業成就及父親職業為預測學業自尊的顯著變項;對身體自尊的解釋力為10.3%,性別、年級為預測身體自尊的顯著變項;對社會自尊的解釋力為12.5%,年級、學業成就及父親職業為預測社會自尊的顯著變項;對家庭自尊的解釋力為12.8%,年級、學業成就為預測家庭自尊的顯著變項。 七、 社會人口學變項及自尊對物質濫用行為的預測情形,依多元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對吸菸行為的解釋力為12.8%,性別、家庭結構、學業自尊及社會自尊為預測吸菸行為的顯著變項;對飲酒行為的解釋力為27.6%,年級、家庭結構、母親教育程度、學業自尊及社會自尊為預測飲酒行為的顯著變項;對成癮藥物使用行為的解釋力14.1%,家庭自尊為預測成癮藥物使用行為的顯著變項。 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教育及研究上之建議,以提供學校實施預防物質濫用之參考,降低青少年使用成癮物質之危害。
  • Item
    台南縣新營地區高中職學生蔬果攝取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
    (2010) 李貞儀; Jan-Yi Lee
    研究目的在了解高中職學生蔬果攝取行為現況,並探討個人背景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環境因素與蔬果攝取行為之間的關係。以台南縣新營地區高中職學生為研究對象,於民國99年4月進行正式問卷調查,共得有效樣本542人。所得資料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近五成的研究對象有每天攝取三份蔬菜,近三成的研究對象有每天攝取二 份的水果。 二、研究對象女生蔬果攝取行為顯著優於男性。 三、研究對象的自覺健康狀況愈好,其蔬果攝取行為愈佳。 四、研究對象之蔬果的喜好、蔬果攝取社會支持、蔬果攝取自我效能、蔬果攝 取角色楷模、家中蔬果可獲性及學校蔬果可獲性皆與蔬果攝取行為間呈現 正相關;蔬果攝取知覺障礙與蔬果攝取行為間呈現負相關。 五、性別、年級、自覺健康狀況、家庭社經地位、蔬果的喜好、蔬果攝取社會 支持、蔬果攝取自我效能、蔬果攝取角色楷模、家中蔬果可獲性及學校蔬 果可獲性等變項,共可解釋研究對象之蔬果攝取行為50.6%的變異量 (Adj R=0.506,F=47.266,p<.001)。其中以蔬果攝取自我效能對蔬 果攝取行為的影響力最大。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未來研究與實務工作提出建議。
  • Item
    臺北縣板橋市高中職學生攝取蔬果行為及相關因素研究
    (2008) 胡惠碧; Hu Hui-Pi
    本研究探討高中職學生攝取蔬果行為現況及其與個人背景因素、蔬果營養知識、攝取蔬果社會心理因素的關係。研究母群體為板橋市高中職學生,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抽取高職3班,高中9班為樣本,以團體自填問卷為工具進行資料收集,共得有效樣本461人(97.26%),再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t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複廻歸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蔬果營養知識在七成以上,對一般營養知識認識較佳,但對蔬果營養對人體的作用機轉等知識較不足。 二、攝取蔬果社會支持中,家人會常常提供,同學或朋友很少提供,老師則有時提供。 三、研究對象每日攝取五蔬果的把握度在五成以下。知覺攝取蔬果障礙屬中等程度,又以外食含蔬果量少為主要障礙。攝取蔬果的結果期望偏正向。 四、研究對象每日攝取五蔬果行為介於「有時至常常」間,且蔬菜攝取行為優於水果攝取行為。 五、高中學生、蔬果營養知識高、攝取蔬果社會支持越高、攝取蔬果自我效能越佳、結果期望愈正向,則攝取蔬果行為愈好。知覺攝取蔬果障礙越高,則攝取蔬果行為愈差。 六、背景因素、蔬果營養知識、攝取蔬果社會心理因素可預測攝取蔬果行為,解釋變異量達36%,自我效能及家人社會支持為重要變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