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0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台北市國中學生菸害預防教育介入成效研究(2007) 廖信榮; Hsin-Jung Liao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博士班博士論文 臺北市國中學生菸害預防教育介入成效研究 學生:廖信榮 指導教授:李景美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為研發一套國中七年級學生的菸害預防教育課程,進行教育介入的成效評價,探討菸害預防教育介入對國中學生的菸害知識、吸菸態度、拒菸生活技巧、使用拒絕技巧可能性、拒菸自我效能、未來吸菸可能性、吸菸行為和拒菸行為的成效。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方式,以立意取樣方式選擇台北市五所國中七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在三所學校,各抽兩班為實驗組,共有六班學生進行菸害預防教育介入,並在同一學校中,抽兩班作為校內對照組;另兩所學校共抽三班學生,作為校外對照組。有效樣本人數共計489人。教育介入的時間是民國92年11-12月與93年3-4月,進行92學年度上、下學期六個模組(合計十節)的教育介入。前測問卷在第一次介入前一週施測,後測問卷在第二次介入結束後兩週內施測,經四個月後再進行後後測問卷施測。 研究結果發現,受測的國中學生有489人,男、女各半,一成的學生有吸菸,一成的母親和五成以上的父親吸菸,六成的學生家庭中,至少有一人是吸菸者。一成學生的好朋友中,有一位以上是吸菸的。 本研究的國中學生菸害預防教育介入是具有成效的,研究結果如下: 1.在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比較方面,教育介入能提昇實驗組學生後測的菸害知識分數,並顯著高於校內、外對照組,兼具立即與延宕效果。教育介入能提昇實驗組學生的使用拒絕技巧可能性,並顯著高於校內、校外對照組,只有立即效果。實驗組學生的拒菸生活技巧、拒菸自我效能、未來吸菸可能性、吸菸行為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 2.實驗組的組內分析顯示,經教育介入後,實驗組學生的菸害知識、使用拒絕技巧可能性、及拒菸自我效能明顯增加並顯著高於前測表現,兼具立即與延宕效果。實驗組學生後後測的四項未來吸菸可能性(六個月內、一年內、五年內與二十年內)均有明顯的下降,且均顯著優於前測表現,有延宕效果。 3.在過程評量方面,整體而言,大部分的學生對於兩次教育介入的全部課程與教學活動、教師授課表現、及學生手冊均有正向的評價;大部分的學生認為課程對國中生很重要,且願意將課程內容運用到生活中,並願意將課程內容和家人與朋友一起分享。教師認為大部分班級的課程教學均是順利的,學生的參與度高,班級氣氛良好,另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評量均是「尚可」和「優良」。 本研究建議在未來研究方面,應加強質性資料的收集、增加研究對象人數、及設計追加課程。實務方面,建議國中階段應該有完整的菸害預防課程,在國中一、二年級的各學期安排菸害預防教學內容,將菸害預防課程列入相關領域的課程計畫或彈性課程中實施,以協助國中學生勇於向菸說不,遠離菸害,並建議學校應該結合家庭與社區的力量,共同培養青少年的拒菸意識與行動,創造無菸健康的生活。 關鍵詞:學生、吸菸、菸害、預防、教育Item 高雄市國民中學學生家長預防子女吸菸措施及相關因素探討(2007) 吳瑞卿; Wu, Jui-Ching摘 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高雄市國民中學學生家長預防子女吸菸措施之現況以及家長背景資料變項、家長菸害知識、反菸態度、吸菸行為和家長預防子女吸菸措施之相關。 研究對象為高雄市九十五學年度第一學期在學的國、公、私立國民中學及高級中學附設國中之二年級學生家長,採比率機率抽樣法抽出八所國中,每校並隨機抽出三班國中二年級學生家長為研究樣本,共計獲得學生家長樣本867人,採自填式結構問卷為研究工具蒐集資料。 資料處理與分析採t 檢定、變異數分析、複迴歸、皮爾森積差相關、薛費氏事後檢定等統計方法進行統計檢定。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家長菸害知識、反菸態度和預防子女吸菸措施呈現正相關。 二、家長本身不吸菸在預防子女吸菸措施各方面做得比有吸菸的家長來得好。 三、家長的背景資料變項、家長菸害知識、反菸態度及吸菸行為能夠顯著預測 其預防子女吸菸措施;其中菸害知識、反菸態度、吸菸行為、家庭管教方 式為預測家長預防子女吸菸措施總量表及六個分項上的重要預測變項。 四、「建立無菸家庭」該分項的總變異量,有42%可以由家長背景資料、菸 害知識、反菸態度、吸菸行為等變項來解釋 。 依據研究結果,建議未來推動親職教育重點可包含:加強菸害知識、建立反菸態度、學習人際溝通技巧、減少吸菸行為等層面,並且加強學校場域家長的參與度及提供家長多元學習管道。Item 新竹市某國中學生吸菸行為及意向與知覺家長預防吸菸措施之關係研究(2012) 陳琬菁; Chen Wan-Ching本研究主要目的在調查新竹市某所國民中學學生的吸菸情形、未來吸菸意向、及所知覺家長實施預防吸菸措施情況,進而探討國中學生吸菸行為及意向與知覺家長預防吸菸措施之關係。 研究對象為九十九學年度第二學期就讀於新竹市某國民中學之七、八、九年級全體學生。抽樣方法採隨機分層集束抽樣,總計抽出15班,共發出497份問卷,有效問卷數為482份,有效回收率達98.39%。 研究結果如下: 一、吸菸行為方面,17.2%的受測學生曾經吸菸。吸菸意向方面,隨著未來時點的延長,受測學生吸菸可能性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二、受測學生知覺家長實施預防吸菸措施的頻率為「有時如此」(總分平均值為3.08分)。以「協助子女發展生活技巧」做得較好,「督導子女行為」方面做得較差。 三、個人背景變項、知覺家長預防吸菸措施皆能顯著預測受測學生的吸菸行為。家長「正向楷模角色」(OR=0.46;95%CI=0.31-0.67)、學生「性別」(OR=3.11;95%CI=1.72-5.62)及「學業成績」(OR=0.26;95%CI=0.11-0.60)能顯著預測學生的吸菸行為。 四、個人背景變項、知覺家長預防吸菸措施能顯著預測受測學生的吸菸意向。對學生未來一週、一個月、半年、一年、高中職階段、18歲以後六個時點吸菸意向的解釋力為16%到18%之間。以學生「性別」最能顯著預測未來不同階段的吸菸意向;家長「良好的親子互動」及「父母婚姻狀況」最能預測未來18歲以後的吸菸意向。 對未來規劃青少年菸害防制教育工作方面,建議擴大菸害防制工作範圍及加強菸害防制親職教育課程內容,賦予家長更多責任。此外,協助家長落實對吸菸行為及意向有預測力之措施,包括:「良好的親子互動」、「正向楷模角色」、「協助發展子女生活技巧」,以預防青少年初嘗吸菸。對未來研究方面,建議擴大區域與研究對象的選取,並增加質性研究以作更廣泛的探討,亦可以縱貫性研究分析青少年吸菸行為及吸菸意向與家長預防子女吸菸措施的長期變化趨勢,作為未來推動青少年菸害防制親職教育之參考。Item 青少年預防吸菸教育介入之成效研究-以新北市某國民中學為例(2014) 楊玉鈴; Yang,Yuling本研究目的瞭解透過預防吸菸課程對青少年菸害知識、拒菸態度、拒菸自我效能、吸菸行為意向、拒菸行為以及拒菸技巧之影響。本研究係採準實驗設計,以新北市某國中八年級為研究對象,共72人參與,實驗組為31人,對照組為41人。本研究於民國103年7月至8月進行,實驗組進行前後測及五堂各45分中的預防吸菸課程,對照組僅進行一般教學及前後測。 研究顯示,預防吸菸課程介入可顯著提高國中生菸害知識、拒菸自我效能、拒菸技巧及拒菸行為,及降低吸菸行為意向。實驗組在菸害知識、拒菸自我效能、拒菸技巧及拒菸行為皆有進步。但在拒菸態度上並未呈現顯著差異。 建議在未來課程設計可在一般健康教育課程中強化融入預防吸菸課程,並以豐富多元的媒體素材讓學生了解菸品對人體的危害,以及如何在面對誘惑時可以採取拒菸行為,可提昇學生的拒菸態度。Item 運用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於青少年物質濫用預防之介入研究(2005) 蔡秉兼; Tsai, Ping-chien摘 要 本研究是針對高關懷青少年物質濫用的預防教育,並設計以電腦多媒體為輔助教學的教材,進一步探討教學介入後,對高關懷青少年成癮物質知識、成癮物質態度、拒絕物質濫用的自我效能、行為意向、拒絕同儕技巧的影響及對此教學課程的評價。 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之「實驗組對照組前測後測設計」,以台北縣某高中國中部之高關懷學生為對象,學生人數共16人(實驗組8人,對照組8人)。研究工具分為兩種,包括:1.前、後測評量問卷2.過程評量表。實驗組接受二小時的「物質濫用預防介入計畫」,對照組則不接受任何教學介入課程。研究者在介入前一週均接受問卷前測,後測則於教學介入後一週內進行。所得資料以魏氏曼惠特尼檢定和魏氏帶符號等級考驗進行分析。 本研究所得重要統計結果如下: 一、 運用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於物質濫用預防之介入,在增進國中高關懷學生成癮物質知識和拒絕使用成癮物質自我效能方面具有顯著效果。 二、 運用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於物質濫用預防之介入,在增進國中高關懷學生成癮物質態度、拒絕使用成癮物質行為意向和拒絕使用成癮物質技巧方面未達統計顯著差異。 三、 有七成以上的實驗組學生對物質濫用預防介入課程表示喜歡。就成效上而言,八成以上的學生認為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引發學習興趣,並且會將拒絕成癮物質技巧運用於實際生活中,七成以上的學生認為此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對他們有幫助,另有六成以上的學生認為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內容、設計、動畫及圖片使他們更了解成癮物質的正確訊息。 根據本研究結果,建議未來在進行高關懷學生物質濫用預防課程時,可著重MDMA、K他命等常見的俱樂部濫用藥物,搭配活潑有趣的教學方式,並請電腦美工相關的專業人員,研發教學媒體,以引發高關懷學生的學習動機,對物質濫用預防工作的推行將更具有成效。 關鍵詞:物質濫用、藥物濫用、高關懷、青少年、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預防Item 高關懷青少年家長親職教育介入研究—以物質濫用預防為焦點(2005) 蕭佩珍; Pei-Chen Shiao一、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的係發展一套適用於家長「青少年物質濫用親職預防課程」,並探討「物質濫用預防課程」的實施對家長在物質濫用知識、預防子女物質濫用態度、預防子女物質濫用措施影響成效,和對於課程的整體滿意度。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於九十三學年度上學期以台北縣某高中國中部一、二年及高關懷學生家長共8位為實驗組,並選取另外高關懷學生家長8位為本研究對照組。實驗組提供兩小時的物質濫用預防介入課程,對照組則不提供任何介入。「物質濫用預防課程」介入前後,實驗組與對照組皆實施前後測。研究資料以SPSS視窗版10.0套裝軟體進行統計資料分析,描述性統計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值、標準差等加以分析,推論性統計以費雪精確機率檢定、魏氏符號等級檢定、魏氏曼惠特尼檢定進行分析。 三、研究結果: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 1.前測調查結果顯示,研究對象中多數不使用成癮物質(吸菸、飲酒、嚼檳榔、成癮藥物),曾有吸菸經驗者目前吸菸狀況為:天天吸菸者有2位(25.0%)。曾有飲酒經驗者目前飲酒狀況為:天天飲酒者有1位(12.5%)。曾有嚼檳榔經驗者目前嚼檳榔狀況為:過去一年內有嚼但三十天內未嚼過檳榔1位(12.5%)。曾有使用成癮藥物經驗者實驗組當中有1位(12.5%),使用的種類為強力膠(12.5%)、安非他命(12.5%)。 2.本研究結果接受研究假設一及研究假設二、拒絕研究假設三,實驗組在物質濫用知識及預防子女物質濫用態度上與對照組達統計顯著差異水準,表示物質濫用之事及預防子女物質濫用態度上實驗組顯著優於對照組。在數據直接比較上,實驗組在預防子女物質濫用措施雖未達統計顯著差異但在得分比較上實驗組較對照組佳。由於實驗組均接受物質預防親職教育課程,因此可推論該課程仍是有效果。 3.接受物質濫用預防親職課程介入的受試者表示,對於課程活動「猜猜我是誰」、「大家來找碴」、「談心高手」都表示非常喜歡佔多數。此三個教學活動都是透過講述與活動穿插,提供家長物質濫用預防實用的資訊,並與實際生活結合還請家長實際演練,跳脫單純以講述法為主的教學方式,較能引起家長注意及興趣。課程對家長的幫助程度方面,受試者表示「猜猜我是誰」及「大家來找碴」兩項活動非常有幫助。 四、研究結論:本研究成果可提供規劃家長物質濫用預防課程之參考。未來研究者可在本研究基礎下,更進一歨進行追蹤研究、多元化評量方式進行實驗,以探討課程延宕效果。Item 預防社區老人跌倒介入研究之前驅研究:城鄉之比較(2003) 邱寶萱近年來,由於社會快速的高齡化,老人健康問題日益突顯,尤其老年人跌倒後所發生的後遺症,更是國內外老人學研究中很受矚目的焦點,但目前國內甚少對於此議題作介入方面之研究,故本研究欲探討國外行之有年的預防跌倒介入策略是否能適用於國內老人,研究內容針對台北地區城市25位老人與鄉村16位老人進行一週之教育課程及五週之運動課程,並於介入前後測量其自變項「社會人口學特徵變項」、中介變項「運動行為社會支持體系、預防跌倒知識、預防跌倒健康信念、預防跌倒自我效能、預防跌倒運動」以及依變項「預防跌倒行為、身體功能」,以瞭解本研究之介入效果,並可做為日後研究之參考,其結果可歸納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居住地不同、教育程度不同、過去一年是否曾跌倒、過去一年是否因跌倒而受傷,對其「預防跌倒知識」有顯著影響;研究對象之視物清楚度不同,對其「預防跌倒運動」有顯著影響。 二、研究對象之使用手杖與否,將顯著影響其「預防跌倒行為」;年齡不同、使用手杖與否,將顯著影響其「身體功能」。 三、對城市組與鄉村組之老人而言,教育介入對其「預防跌倒知識」皆有顯著效果,對城市組老人「預防跌倒健康信念」有顯著效果。 四、鄉村組老人於介入後其「身體功能」有顯著效果,但城市組則無。 五、針對中介變項對依變項之預測力分析,結果顯示:「預防跌倒自我效能」能顯著影響「預防跌倒行為」;而五個中介變項皆不是影響「身體功能」的重要因素。 雖然台灣城鄉老人由於教育程度的差異而導致預防跌倒知識之介入效果受到影響,但兩組仍有顯著進步。研究推論:除了台灣城市老人之預防跌倒健康信念有顯著介入效果之外,大體上城鄉老人之其他變項介入效果類似,也就是說台灣城市與鄉村之老人兩組之預防跌倒有相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