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0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台北市葫蘆國小高年級學童蔬果攝取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
    (2008) 吳昭芳; Chao-Fang Wu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了解國小高年級學童蔬果攝取行為之現況,並進一步探討個人背景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社會環境因素與蔬果攝取行為之間的關係。以台北市葫蘆國小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共得有效樣本266人。所得資料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近四成的研究對象有每天攝取三份蔬菜,近六成的研究對象有每天攝取二份水果。 二、研究對象的「自覺健康狀況」愈好,其蔬果攝取行為也愈佳。 三、蔬果攝取自我效能、蔬果攝取結果期望、蔬果攝取社會支持、蔬果攝取角色楷模、蔬果攝取可獲性、蔬果攝取可近性與蔬果攝取行為間呈現正相關;蔬果攝取知覺障礙與蔬果攝取行為間呈現負相關。 四、自覺健康狀況、蔬果攝取自我效能、蔬果攝取知覺障礙、蔬果攝取結果期望、蔬果攝取社會支持、蔬果攝取角色楷模、蔬果攝取可獲性、蔬果攝取可近性,共可解釋蔬果攝取行為總變異量的49.6%,影響力最大的為蔬果攝取自我效能。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未來研究與實務工作提出建議。 關鍵字:國小高年級學童、蔬果攝取行為
  • Item
    新竹市某國民中學學生蔬果攝取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2013) 葉素如; Yeh, Su-ju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國中學生蔬果攝取行為現況,並探討個人背景因素、社會心理因素、蔬果攝取知識、環境因素與蔬果攝取行為之間的關係。以新竹市某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於民國101年6月進行正式問卷調查,共得有效樣本382人。所得資料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複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 近三成六的人每天攝取三份蔬菜,近五成五的人每天攝取兩份水果。 二、 七年級、在校學業總成績、自覺健康狀態、家庭社經地位越好,蔬果攝取行為越佳。 三、 蔬果攝取自我效能、蔬果攝取可獲性、蔬果攝取可近性與蔬果攝取行為呈現正相關;蔬果攝取結果期望、蔬果攝取知覺障礙與蔬果攝取行為呈現負相關。 四、 年級、蔬果攝取自我效能、蔬果攝取結果期望、蔬果攝取知覺障礙、蔬果攝取可獲性、蔬果攝取可近性,共可解釋蔬果攝取行為總變異量的58.4%,影響力最大的為蔬果攝取自我效能。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未來研究與實務工作提出建議。
  • Item
    台南縣新營地區高中職學生蔬果攝取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
    (2010) 李貞儀; Jan-Yi Lee
    研究目的在了解高中職學生蔬果攝取行為現況,並探討個人背景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環境因素與蔬果攝取行為之間的關係。以台南縣新營地區高中職學生為研究對象,於民國99年4月進行正式問卷調查,共得有效樣本542人。所得資料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近五成的研究對象有每天攝取三份蔬菜,近三成的研究對象有每天攝取二 份的水果。 二、研究對象女生蔬果攝取行為顯著優於男性。 三、研究對象的自覺健康狀況愈好,其蔬果攝取行為愈佳。 四、研究對象之蔬果的喜好、蔬果攝取社會支持、蔬果攝取自我效能、蔬果攝 取角色楷模、家中蔬果可獲性及學校蔬果可獲性皆與蔬果攝取行為間呈現 正相關;蔬果攝取知覺障礙與蔬果攝取行為間呈現負相關。 五、性別、年級、自覺健康狀況、家庭社經地位、蔬果的喜好、蔬果攝取社會 支持、蔬果攝取自我效能、蔬果攝取角色楷模、家中蔬果可獲性及學校蔬 果可獲性等變項,共可解釋研究對象之蔬果攝取行為50.6%的變異量 (Adj R=0.506,F=47.266,p<.001)。其中以蔬果攝取自我效能對蔬 果攝取行為的影響力最大。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未來研究與實務工作提出建議。
  • Item
    醫院護理人員蔬果攝取行為及其相關因素探討
    (2013) 李春松; Chun-Sung Lee
    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醫院護理人員蔬果攝取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以台南市某一區域教學醫院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以自編結構式問卷進行普查,共得有效問卷714份。結果顯示,研究對象的蔬果攝取行為階段以處於預備期最多(蔬菜攝取行為37.1% / 水果攝取行為40.7%),沉思前期次之(蔬菜攝取行為29.1% / 水果攝取行為30.9%)。超過七成的研究對象無法每天攝取三份蔬菜或二份水果。研究對象的蔬果攝取利益性認知偏高、蔬果攝取障礙性偏高、蔬果攝取自我效能偏低、蔬果攝取社會支持偏低。蔬果攝取行為的重要預測變項為「輪班」及「自我效能」,其中以自我效能對蔬果攝取行為的解釋力最高,本研究架構共可解釋蔬菜攝取行為總變異量的41.8%,可解釋水果攝取行為總變異量的41.6%。 本研究建議,要促進護理人員的蔬果攝取行為,應依所處的「蔬果攝取行為改變階段」分群,並朝克服蔬果攝取障礙性、提升社會支持、提升蔬果攝取自我效能的方向,設計合適的行為改變策略。
  • Item
    某科技公司職員蔬果攝取行為之相關影響因素探討
    (2011) 許羽婷; Yu-Ting Hsu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科技公司職員蔬果攝取行為現況,並探討個人背景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環境因素與蔬果攝取行為之間的關係。以臺北市某科技公司職員為研究對象,於民國99年9月進行正式問卷調查,10月初收回問卷,得有效樣本310人,所得資料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複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近三成的研究對象有每天攝取三份蔬菜,近二成的研究對象有每日攝取二份水果。 二、研究對象的「自覺健康狀況」愈好,其蔬果攝取行為愈佳。 三、研究對象之蔬果的喜好、蔬果攝取結果期望、蔬果攝取自我效能、蔬果攝取社會支持、蔬果可獲性皆與蔬果攝取行為間呈現正相關。 四、研究對象的個人背景因素(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自覺體型、自覺健康狀況)、社會心理因素(蔬果的喜好、蔬果攝取結果期望、蔬果攝取自我效能、蔬果攝取社會支持)及環境因素(家中、職場、其他飲食場所蔬果可獲性)等變項,共可解釋研究對象之蔬果攝取行為63.4%的變異量(Adj R2=0.634,F=30.717,p<.001)。其中以蔬果攝取自我效能對蔬果攝取行為的影響力最大。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職場健康促進與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新北市某國小五年級學童蔬果攝取行為及相關因素研究
    (2015) 程秀純; Cheng, Hsiu-chun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五年級學童個人背景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社會環境因素與蔬果攝取行為之間的關係,且瞭解五年級學童蔬果攝取行為的現況。以新北市中和區一所高年級學童為研究樣本對象,於民國104年9月進行正式問卷調查,共得有效問卷239份。 其研究發現可歸納以下幾點: 一、 占六成一的研究對象有每日攝取三份蔬菜,約六成四的研究對象有每日攝取二份水果。 二、 高家庭社經地位者在蔬果攝取行為優於低家庭社經地位者。 三、 研究對象之蔬果攝取自我效能、蔬果攝取社會支持(家人、老師、同學及朋友)、蔬果的喜好、蔬果攝取角色楷模、家庭蔬果攝取可獲得性、家庭蔬果攝取可近性與蔬果攝取行為間呈現正相關; 蔬果營養知識與蔬果攝取行為間呈現負相關。 四、 整體預測變項可解釋蔬果攝取行為的聯合解釋變異量達53.30%;自我效能和角色楷模對蔬果攝取行為為主要的影響,其中以蔬果攝取自我效能影響最大。 關鍵詞:自我效能、角色楷模、蔬果攝取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