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0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新北市國小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2024) 陳晏如; Chen, Yen-Ju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北市國小教師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現況,探討不同背景的研究對象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差異,並得知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相關,以及個人背景變項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對幸福感之預測力。研究對象為新北市國小教師14,765人,抽樣方式採用分層抽樣和立意取樣法,總計發送554份電子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46份,回收率98.5%,並以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和階層迴歸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整體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整體幸福感呈現中度正相關(r=0.574,p=0.000),研究對象的婚姻狀況、教育程度、教學年資、年所得、居住情形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都可有效預測幸福感(R2=0.433,F=19.051,p=0.000),在控制研究對象背景變項的狀況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可單獨解釋總變異量29.6%。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在控制個人背景變項之後,可以顯著的預測幸福感,因此,國小教師應該養成正向的態度,還有透過學校組織的鼓勵與支持,讓國小教師能夠擁有良好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以增加教師自身的幸福感。
  • Item
    幸福感及其對健康的可能影響-以廣建理論層面而言
    (2013) 江慧珣; Hui-Hsun Chinag
    目的:隨著全球人口老化的趨勢,老人心理健康促進值得關注。此篇論文主要在探討幸福感的構念並檢驗幸福感在健康上的影響。 方法:此論文主要包括三個相關的研究,含括質性、量性研究方法。第一個研究主要檢驗中國人幸福感量表的信度與效度。第二個研究在探討幸福感與生理、心理、社會因素的關係及其關係。第三個研究在評估促進幸福感在健康方面的影響。利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了解中國人幸福感量表的構念,典型相關來探索中國人幸福感量表與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的關係。利用路徑分析來檢驗幸福感與生理、心理、社會因素的關係,並利用內容分析來詮釋質性訪談結果 結果:中國人幸福感量表包括三大構面:正向情感、生活滿意度及人際關係。幸福感與自覺健康、生命統整性與家庭關係高度相關。從路徑分析圖中顯示,幸福感直接影響健康層面,並藉由家庭關係與生命統整性的增長而提升。家庭關係直接影響幸福感且透過生命統整性間接影響幸福感。質性分析顯示透過正向社會連結有助於正向家庭關係與生命統整性的建立。 結論:正向社會連結與正向經驗分享有益於家庭關係與生命統整性,並進一步提昇退休中老年人的幸福感及健康。
  • Item
    以正向心理觀點探討退休中老年人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2011) 林頡翔; Jie-Siang Lin
    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退休中老年人幸福感之現況,並探討背景變項、健康狀態、正向環境及正向特質對幸福感的影響,另外亦探討正向特質是否在正向環境及幸福感之間扮演著中介變項的角色,建立結構方程模式。本研究以家庭結構、家庭資源與家庭關係做為正向環境,以生命統整性做為正向特質,幸福感做為正向情緒。 本研究以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蒐集,採立意取樣方式在台北市收取296位50-75歲的退休中老年人為研究對象,最後獲得有效問卷289份。研究對象平均年齡64.76±5.72歲,70.6%為女性。統計分析以套裝軟體SPSS16.0進行描述性統計與相關分析,並以Amos16.0套裝軟體建構結構方程模式。 結果顯示正向環境與正向特質皆顯著影響幸福感。以多元逐步迴歸進行分析以探討幸福感之重要預測因子,發現家庭關係、經濟狀況、生命統整性與健康狀態進入模式,可有效解釋幸福感40.1%的變異量,其中家庭關係是退休中老年人幸福感最重要的預測因子,可單獨解釋幸福感27.4%的變異量。另外為探討正向環境、正向特質對幸福感的直接效果與間接效果,以家庭關係、生命統整性與幸福感進行結構方程模式分析,經修正後獲得可接受模式,模式適配度卡方自由度比值=1.833、RMSEA=.054、CFI=.903;在此模式中,家庭關係與生命統整性對幸福感的直接效果量分別為.52與.30,而家庭關係對生命統整性的直接效果量為.26,家庭關係透過生命統整性影響幸福感的間接效果量.08。 本研究支持家庭關係與生命統整性為退休中老年人幸福感重要的預測因子,培養良好的家庭關係與生命統整性有助於提升退休中老年人的幸福感。另外本研究亦支持家庭關係會透過生命統整性的中介作用影響幸福感,正向特質的培養對於正向環境之不足具有緩衝之作用。
  • Item
    高雄縣某國中學生休閒滿意度、情緒調整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2007) 張菁文; Chang, Ching-Wen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縣某國中學生休閒滿意度、情緒調整與幸福感之間的相關情形。研究目的有五:1、瞭解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休閒滿意度、情緒調整與幸福感的情形。2、探討在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中,研究對象在休閒滿意度、情緒調整和幸福感的差異情形。3、探討研究對象的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的相關情形。4、探討研究對象的情緒調整與幸福感的相關情形。5、分析研究對象的休閒滿意度、情緒調整對幸福感的預測力。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及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九十四學年度就讀於高雄縣某國中學生,共計施測540位國中學生,其中有效問卷522份。資料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所得主要結論如下: 一、高雄縣某國中學生的幸福感偏向正向。 二、高雄縣某國中學生的休閒滿意度在整體及各層面皆擁有中上的滿意度。 三、高雄縣某國中學生的情緒調整在整體及各層面,除了情緒表達外,皆具中上程度。 四、研究對象的整體休閒滿意度與不同社經地位、同儕關係存在顯著差異。即研究對象的社經地位第二級或同儕關係良好,其休閒滿意度愈佳。 五、在休閒滿意度分量表中可發現,男生心理及生理層面優於女生;女生在美感層面則優於男生;三年級學生的教育層面優於二年級學生;在放鬆、心理及美感等層面與家庭社經地位、成績排名存在顯著差異;在休閒滿意度的六個層面與同儕關係有顯著差異。 六、研究對象的整體情緒調整,與不同社經地位、學業成績、同儕關係存在顯著差異。即研究對象的社經地位第二級、第三級、成績排名前三分之一或同儕關係良好,其情緒調整愈佳。 七、在情緒調整分量表中發現,女生在情緒覺察方面優於男生;在情緒覺察、情緒策略、情緒反省、情緒效能與家庭社經地位、學業成績及同儕關係均存在顯著差異。 八、研究對象的幸福感與學業成績、同儕關係存在顯著差異。即研究對象成績排名前三分之一、同儕關係良好,其幸福感愈佳。 九、高雄縣某國中學生休閒滿意度、情緒調整和幸福感有顯著正相關。 十、「休閒滿意度」、「情緒調整」可以顯著預測幸福感,並有效解釋幸福感32.9%的變異量。 最後,根據本研究發現與結論,可從學校單位、教師及未來研究方面分別提出建議,以供提昇學生幸福感之參考。
  • Item
    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國中為例
    (2014) 袁育玲; Yu-Ling Yuan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課業壓力與幸福感的現況,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在父母管教方式、課業壓力與幸福感上的差異情形;進而探討父母管教方式、課業壓力與幸福感之間的相關情形,以及分析父母管教方式、課業壓力對於幸福感的預測力。   研究對象為102學年度就讀於新北市某國中學生,共計施測358位國中學生,其中有效問卷352份。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卡方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所得主要結論如下: 一、 本研究對象知覺父母管教方式以忽視冷漠為最多。 二、 本研究對象之課業壓力為中等偏高,其中以「個人因素」壓力最大。 三、 本研究對象所知覺的幸福感趨向正向。 四、 研究對象所知覺之父母親管教方式會因性別、年級與學業成績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五、 研究對象之課業壓力在性別與學業成績上達顯著差異。 六、 研究對象之幸福感在年級上有顯著差異。 七、 父母管教方式為開明權威者,其子女幸福感較高。 八、 課業壓力與幸福感有顯著相關。課業壓力之個人因素和幸福感是正相關,課業壓力之學校因素與幸福感是負相關。 九、 父母管教方式、課業壓力可以顯著預測幸福感,並有效解釋幸福感18%的變異量。
  • Item
    國中教師內外控信念、社會支持、工作壓力與幸福感相關因素之研究
    (2014) 劉惠嬋; Liu Hui-chan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北市某國中教師,其內外控信念、社會支持及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現況,並探討教師背景變項、內外控信念、社會支持及工作壓力與幸福感的相關情形,以及背景變項、內外控信念、社會支持及工作壓力對幸福感的預測力。 以新北市某國中教師為研究母群體,採橫斷式調查法,以問卷方式進行資料收集,共發出145份問卷,回收145份問卷,有效問卷136份,有效回收率為93.8%。以統計套裝軟體SPSS for Windows 19.0 中文版來完成資料的統計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 研究對象的信念傾向趨向內控。 二、 研究對象的社會支持屬於中高程度。社會支持的四個分量表中,以「評價性支持」得分最高,其餘依序為「情緒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及「訊息性支持」。 三、 研究對象的工作壓力接近中等程度。工作壓力的四個分量表中,以「變革適應」得分最高,其餘依序為「學生行為」、「工作負荷」及「人際關係」。 四、 研究對象的幸福感屬於中高程度。幸福感的四個分量表中,以「生活滿意」與「正向情緒」得分最高,其餘依序為「工作成就」與「身心健康」。 五、 背景變項中,會因有無宗教信仰而在幸福感的「生活滿意」、「正向情緒」、「工作成就」等層面上有所差異,有宗教信仰比無宗教信仰者感到幸福,而休閒活動滿意度也會影響幸福感,對休閒活動感到「非常滿意」、「滿意」與「普通」者都比「不滿意」者感到幸福。 六、 研究對象內外控信念與社會支持對工作壓力都是顯著負相關。 七、 研究對象內外控信念與社會支持對幸福感都是顯著正相關,而工作壓力對幸福感卻是顯著負相關。 八、 經複迴歸分析發現「性別」、「婚姻」、「任教年資」、「兼任職務」、「主要任教領域」、「休閒活動滿意度」、「宗教信仰」、「內外控信念」、「社會支持」、「工作壓力」等十個預測變項,可以解釋「幸福感」總變異量的59.2%。「休閒活動滿意度」與「社會支持」在整體幸福感層面上為主要預測變項,兩者皆是正向的影響,且「休閒活動滿意度」中的「非常滿意」與「滿意」是最強的預測因子,次之者為「社會支持」。 根據上述所得之結果,提出建議以供教師、學校單位、教育行政機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感恩學習課程對安非他命濫用者之焦慮、憂鬱情緒及幸福感之影響
    (2015) 梁瑞珊
    研究背景:正向心理學提出個體的正面特質(如:正面情緒),對疾病的預測度甚至遠超過其所呈現的負面特質,並能緩衝在負向生活事件下的衝擊。長期使用安非他命容易使個體有憂鬱、焦慮等負向情緒、和衝動暴力之行為;此外,負向情緒及壓力常是藥物成癮者的復發因子。因此,本研究主要是了解正向心理學之感恩介入,對安非他命成癮者之感恩狀態、幸福感、焦慮及憂鬱的影響效果。研究方法:以準實驗設計之前、後測設計,方便抽樣選取87名戒治中的安非他命慣用者,隨機分派至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際完成研究共83名,40名實驗組、43名對照組)。實驗組接受感恩學習課程,採小團體方式進行(每團體9-11名成員,共10 session,每個團體介入時間20小時),對照組則接受一般戒治處遇之課程(未介入)。研究工具採用:感恩狀態量表、幸福感量表(安適幸福感)、貝克焦慮量表及貝克焦憂鬱表。所有參與者分別在實驗處理前、後,施以前、後測資料,以了解感恩學習課程之效果。此外,從實驗組參與者中選取8名進行訪談,以利提供相關建議。研究結果:統計方法主要以描述統計、卡方統計、共變數分析及多變量共變數分析等分析,排除前測之影響,結果顯示:(1)在感恩狀態及幸福感(含安適幸福感)得分,實驗組與對照組之差異達統計顯著,且實驗組之得分高於對照組,顯示感恩介入對感恩狀態產生正面效果;(2)兩組在貝克焦慮量表之後測分數未達統計顯著;(3)在憂鬱方面,兩組在貝克憂鬱量表之後測得分達統計顯著差異,且實驗組之後測顯著低於對照組,顯示介入產生正面效果。最後,研究者據研究之統計及訪談結果,提出對感恩學習課程介入之實務及研究方面的建議。
  • Item
    探討台灣地區老年人家庭關係和身體健康狀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2018) 洪珮淳; Hung, Pei-Chuen
    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台灣地區老年人家庭關係和身體健康狀況與幸福感之相關影響,探討心理幸福感是否扮演家庭關係和身體健康狀況中介變項的角色。 本研究使用之二手資料來自104度國民心理健康調查之前驅測試,問卷根據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之抽樣分層進行,於全台北、中、南、東四大地理區域進行收案,抽樣調查全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共162位。研究對象平均年齡74.12 ±6.38歲,男性受訪者46.9%;女性占53.1%。統計分析以套裝軟體SPSS 22.0進行描述性統計與相關分析驗證。 結果顯示心理幸福感為家庭關係與身體健康狀況之中介變項;同時考慮家庭關係、心理幸福感對身體健康狀況之解釋力時,家庭關係的解釋力下降(從原來β=.36,p<0.001下降為β=.15,p<0.05),而心理幸福感仍然維持一樣的解釋力(β=.54,p<0.001和β=.47,p<0.001);並以Sobel test檢驗,中介效果的標準化效果量為0.216,且心理幸福感和家庭關係的交互作用不顯著。 本研究結果試圖去呼應華人特有的家庭主義下的關係,會直接的影響到高齡者幸福感的建構,重要家人之間的家庭關係是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的重要來源。另外老人的自覺身體健康狀況是透過社會心理學的因素來影響的,在擁有足夠的心理資本下,最終的回饋到外顯的身體健康狀況上。在未來超高齡化的嚴峻挑戰之下,快樂的老人才能活得更健康,達到提高健康平均餘命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