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0
Browse
3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醫事放射師工作付出回饋失衡、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相關因素之研究(2024) 游意如; Yu, Yi-Ju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醫事放射師工作付出回饋失衡、社會支持及工作滿意度之相關因素,研究工具使用結構式問卷來收集個案資料。問卷內容分為四個部分:「社會人口學量表」、「工作付出回饋失衡量表」、「社會支持量表」、「工作滿意度量表」。本研究以方便取樣方式,調查全台灣在醫院工作的醫事放射師,共回收373份,取得有效問卷共369份。資料分析使用SPSS 23.0中文版進行建檔與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1)醫事放射師之性別、教育程度、醫療院所層級、是否有兼任行政工作、工作時數、班別及薪資與工作付出回饋失衡各分量表有顯著差異;醫事放射師性別、年齡、醫療院所層級及年資與社會支持有顯著差異;醫事放射師性別、班別及科別的不同與工作滿意度有顯著差異。(2)在醫院工作的醫事放射師工作付出回饋失衡、社會支持及工作滿意度之間有顯著相關性。(3)醫事放射師工作滿意度的重要預測因子為班別、工作外在付出、工作回饋及社會支持,可解釋變異量為64%,即為固定白班、工作外在付出越低、工作回饋越高及社會支持越高,則工作滿意度越高。本研究結果可作為醫院管理部門參考,重視醫事放射師心理壓力,設置完善的職場社會支持系統,進而提升工作滿意度。Item 雙北市長期照護機構照顧服務員職業倦怠、社會支持與憂鬱之研究(2023) 盧惠珠; Lu, Hui-Chu本研究在探討雙北市長期照護機構服務員之職業倦怠、社會支持及憂鬱之現況,進一步釐清三者間的關係,最後分析背景變項、職業倦怠、社會支持對憂鬱的解釋力。本研究採橫斷性研究,以雙北市16家長期照護機構工作年資滿3個月以上的照顧服務員為研究對象共計379位。以方便取樣及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問卷分五個部分,包括社會人口學變項、職場型態、職場疲勞量表、多向度感知社會支持量表及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調查時間為2022年12月16日至2023年4月12日止。研究結果顯示,雙北市長期照顧服務員憂鬱盛行率為36.94%。本研究發現場所屬別是醫院附設和獨立型態者的職業倦怠程度較高,除此之外,家中需照顧65歲以上及平均每周工作時數40-45小時與46-49小時者的職業倦怠與憂鬱程度高。平均每周工作時數大於50小時者,來自「家人」及「特定人」的社會支持多於平均每周工作時數40-45小時的照顧服務員。雙變項分析結果顯示社會支持度越高憂鬱程度越低,職業倦怠程度越高憂鬱程度越高。逐步複迴歸分析結果呈現,教育程度在國中以下、居住在新北市、平均照顧1至20人、工作年資1至3年、非固定白班、朋友向度的社會支持低、職業倦怠之服務對象疲勞分數高、個人疲勞分數高及工作過度投入分數高者,正向預測憂鬱程度。建議長期照護機構負責人關心這類的高危險群,避免人員產生職業倦怠及憂鬱,使日漸短缺的照護人力,不再流失。Item 肺癌病患手術後社會支持與生活品質之關係研究(2022) 曾靖欣; Tseng, Ching-Hsin目標:本研究的目的為探討肺癌個案手術後社會支持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方法:以臺灣北區某醫學中心胸腔外科門診肺癌病人為研究對象,透過結構式問卷調查法及病歷查閱進行資料收集,於2021年8月24日至12月21日期間共收集146名研究對象。問卷內容包括基本資料、社會支持量表、臺灣簡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量表,另外以病歷查閱方式收集研究對象的疾病特性資料。結果: 一、研究對象的社會支持屬於中下程度;以支持功能來看,感受到情感支持最多,其次依序為評價支持、訊息支持、最少的是實質支持。由支持來源來看,感受到最多的是來自家人的支持,其次為朋友、醫護人員,感受最少的是病友支持團體。「年齡」及「家庭每月收入」與整體社會支持有顯著相關。 二、研究對象的生活品質屬於中上程度;感受最好的是環境範疇生活品質,其次是生理範疇生活品質、社會關係範疇生活品質,感受最差的是心理範疇生活品質。「家庭每月收入」及「治療方式」與整體生活品質有顯著相關。 三、多元迴歸分析的結果顯示,在控制社會人口學變項及疾病特性的狀況下,整體社會支持的量表得分和整體生活品質量表得分有顯著正向關係(β=0.25,p<0.01),也和社會關係生活品質量表得分有顯著正向關係(β= 0.44, p<0.001)。 結論:當整體社會支持愈好,研究對象的整體生活品質及社會關係生活品質也會跟著提升。Item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與非感染者之間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相關因素之探討(2021) 田小燕; TIEN, Hsiao-Yen目標:本研究調查新北市烏來區原住民族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與非感染者在社會人口學變項、健康控握、社會支持、健康行為自我效能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現況、相關性及各變項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預測力。方法:針對烏來區原住民族人口數2918位分布於四個部落(忠治、烏來、信賢、福山),於2019年8月7日至2020年7月31日執行家戶第一階段碳13尿素呼氣試驗並完成造冊共計340案,採橫斷式調查法,以結構式問卷逐戶家訪收集資料,有效問卷回收93.54%。結果: 一、 研究對象於「高教育程度」、「高收入」、「已婚」與「與親屬同住」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表現較佳。幽門螺旋桿菌非感染者在健康控握、社會支持與健康行為自我效能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得分高。 二、 研究對象在「內控」與「自我實現」、「營養」、「人際支持」、「壓力處理」、「健康責任」、「運動」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總量表」皆呈現顯著相關。 三、 研究對象在「年齡」、「教育程度」、「健康控握」、「社會支持」、「健康行為自我效能」可有效預測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也增加整體可解釋的總變異量為65.3%。 結論: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與非感染者在「年齡」、「教育程度」、 「健康控握」 、 「社會支持」 、 「健康行為自我效能」,其中尤以 「健康行為自我效能」解釋力得分最高(β=0.572,t=12.828,p<0.001)可為主要預測變項。 關鍵字:原住民族、幽門螺旋桿菌、健康控握、社會支持、健康行為自我效能、健康促進生活型態Item 以名義團體技術探討高中職學生戒菸困難與支持需求之看法(2019) 周藝君; Chou, Yi-Chun背景:高中職學生戒菸成功率偏低,因此,必須找出戒菸的困難與需求支持,提供未來相關策略擬定之參考,增加戒菸率。 目的:本研究為探討高中職學生戒菸困難的看法及需求支持之影響因素。 方法:本研究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三所高中職學校在學且過去六個月內有吸菸行為的學生,共計50名,採取自填式問卷,透過名義團體的方式了解參與者對於戒菸困難與需求支持的看法;同時採用斯皮爾曼等級相關係數分析參與者的學制(高中vs 高職 )、開始吸菸年齡(高中職以前vs 高中職之後 )、每日吸菸量(每日吸菸量≦10支vs每日吸菸量≧11支)、尼古丁成癮程度(輕度 vs 中度以上)在戒菸困難與需求支持之看法的相關性。 結果:名義團體技術重要性排序顯示,學制組、開始吸菸年齡組、每日吸菸量組及尼古丁成癮程度組皆覺得「面臨壓力」是抗拒吸菸誘惑項目最困難的部分,其壓力源來自課業學習挫折、考試成績低落及長期不被家人與師長信任;「我的家人反對高中職學生吸菸,但是自己卻吸菸」是家人同儕的態度項目最困難的部分,原因為吸菸青少年對「家長要求孩子戒菸,自己吸菸卻不願意戒菸」之言行不一致的態度感到反感而不願意戒菸;「一起吸菸作樂」是同儕團體壓力項目最困難的部分,原因為吸菸青少年為了維持與吸菸同伴的友誼而不願意戒菸;「聽我訴說戒菸的困難」是最重要的情緒性支持,原因為吸菸青少年認為家人朋友能傾聽自己戒菸的困難,可以增強自己持續戒菸意願;「提供口香糖嚼食」是最重要的工具性支持,原因為吸菸青少年認為嚼食口香糖是最有效的戒菸工具;「信任的人給我建議」是最重要的訊息性支持,原因為吸菸青少年認為透過醫療專業人員的協助就能成功戒菸;「尼古丁戒斷症狀是暫時,而且是可以克服的」是最重要的評價性支持,原因為吸菸青少年認為只要克服尼古丁戒菸症狀就不會想抽菸;此外,不論是以學制、開始吸菸年齡及每日吸菸量來看,這些參與者皆覺得防止復抽項目最困難的部分是「出現想吸菸的念頭」;而尼古丁成癮輕度與中度以上參與者則表示,防止復抽項目最困難的部分是「出現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原因為戒菸會讓吸菸青少年出現焦慮不安的戒斷症狀,因此想以吸菸方式來緩解。斯皮爾曼等級相關係數分析結果顯示,不論是高中或高職學制、開始吸菸年齡先後、每日吸菸量多寡及尼古丁成癮輕中度來看,其團體壓力與訊息性支持皆達到顯著相關。 結論:結果發現,即使參與者之學制、開始吸菸年齡、每日吸菸量、尼古丁成癮程度不同,但在同儕團體壓力及訊息性支持之看法是相似的,本研究之結果建議可作為未來推動高中職菸害防制計畫之參考。Item 臺灣北區結核病病人社會支持、自我效能與生活品質之相關因素探討(2020) 張睿欣; Chang, Jui-Hsin結核病和一般傳染病不同,其初期症狀及接受臨床治療的時間皆因人而異,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結核病人社會支持、自我效能與生活品質之相關因素,進而瞭解三個主要變項的相關性。 本研究所指研究對象為2019年北區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四縣市,經醫師診斷確診為結核病,並通報於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結核病追蹤管理系統」資料庫立案,接受治療且服藥中的個案912人為研究母群體,獲得有效問卷285份,回收率97.6%,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社會支持、自我效能及生活品質平均得分均屬中上程度。 二、研究對象的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與社會支持呈顯著差異。 三、研究對象的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職業、居住地、有無慢性病及有無罹患結核病後擔心的事情與自我效能、生活品質呈顯著差異。 四、研究對象的社會支持及其四個來源、自我效能與生活品質間有顯著相關,表示社會支持及自我效能越好,生活品質也越好。 五、研究對象的社會支持、自我效能對生活品質為最重要的預測因子,可解釋總變異量的47%。Item 失智症個案主要家庭照顧者之社會支持與壓力因應相關研究-以臺北市某行政區為例(2020) 魏炆莉; Wei, Wen-LI本研究旨在探討失智症個案主要家庭照顧者的社會人口學變項、家庭背景變項、社會支持與壓力因應之關係。以臺北市某行政區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之列管失智症個案主要家庭照顧者為研究母群體,以普查方法,採用結構式問卷作為工具,總共發出104份問卷,回收率為100%,問卷包括:社會人口學變項、家庭背景變項、社會支持量表與壓力因應量表,其結果如下: 一、 性別與壓力因應呈現顯著正相關,會因為性別的不同而壓力因應有所差異,女性的壓力因應顯著優於男性;壓力因應與年齡呈現顯著負相關,年齡越大壓力因應越低;高中畢(肄)業者壓力因應顯著低於與其他教育程度者;壓力因應與家中子女數呈現顯著正相關。 二、 社會支持為家人層面高於醫護專業人員層面;家人親友的社會支持多屬於「情緒性支持」及「評價性支持」;較少獲得的為「實質性的支持」。醫護專業人員的社會支持多屬於「訊息性支持」;較少獲得的為「實質性的支持」。 三、 從家人親友及醫療專業人員中獲得的社會支持與壓力因應呈現顯著正相關,會因獲得社會支持的不同程度而壓力因應有所差異。Item 都會婦女乳房攝影檢查行為意圖及相關因素研究(2011) 翁乃瑩; Nai-Ying Weng本研究旨在調查年齡介於45-69歲間之都會婦女接受乳房攝影檢查行為意圖的現況,並探討其與個人背景變項、乳癌防治知識、社會心理變項及行動線索的相關性。以臺北市中正區東門里、文北里、龍興里三個里的婦女為母群體,採方便取樣方式和自編結構式問卷為工具蒐集所需資料,最後得有效樣本240人,再採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與多元線性迴歸分析進行統計。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在未來兩年接受乳房攝影檢查行為意圖介於「有些可能」和「非常可能」之間。 二、有乳癌疾病史、曾做過乳房自我檢查、乳房觸診、乳房超音波或乳房攝影者,乳房攝影檢查行為意圖較強。 三、研究對象的乳癌防治知識中上(11.3分/滿分17分),且與乳房攝影檢查行為意圖呈正相關。 四、研究對象的行動利益頗高而行動障礙偏低、自我效能在中上程度,社會支持偏正向。當行動障礙越少、自我效能越高、社會支持越高,接受乳房攝影檢查行為意圖越強。 五、研究對象乳房攝影檢查的行動線索達四項以上,但以外在線索為多,且與行為意圖呈正相關,顯示行動線索越多,乳房攝影檢查行為意圖越強。 六、個人背景變項、乳房防治知識、社會心理變項和行動線索等四類變項,可解釋研究對象乳房攝影檢查行為意圖總變異量的40.1%,其中顯著的預測變項是年齡、疾病史、自我效能及社會支持。 本研究建議提升都會婦女的自我效能和社會支持,並針對從未接受乳房檢查和無乳房病史者進行衛生教育宣導,以增強其乳房攝影檢查行為意圖。Item 影響學童規律運動行為的相關因素之研究---台中縣某國小為例(2010) 張筱婕; Chang Hsiao-Chieh本論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國小學童課後規律運動行為的相關因素,研究母群體為九十八學年度第二學期就讀台中縣某國小四、五、六年級之學生,採分層集束抽樣法(Cluster sampling)進行抽樣,共得有效樣本306份。研究工具採自編結構式問卷,以團體自填問卷方式收集資料,施測的時間為民國99年1月11日~1月15日止。研究重點結果歸納如下: 一、研究對象有運動習慣為91.5%,其中規律運動習慣比率為71.24%,每次有達30分鐘以上為85.6%;每週運動次數達3次以上比率為82.7%,其中每週運動次數達5次只有34.3%;每次運動時間以30分鐘~未滿一小時,佔32.8%,顯示研究對象對於規律運動的促進尚有改進的空間 。 二、研究對象具有高度的自覺運動利益,認為運動可以增進身體健康、增進體能及改善體格;自覺運動障礙的得分則偏向中低程度;社會支持因素方面,家人、同學、朋友的運動支持以情感的運動支持影響最大,社會支持因素方面,師長支持度高於中間值,家人及同儕的運動社會支持均偏低。 三、研究對象性別若為男生、年級為六年級、有參與補習、並有參與校內外社團和校內校隊者,有較高的同儕運動社會支持。 四、研究對象在認知因素之自覺運動利益和運動自我效能有顯著正相關;社會支持因素中之家人、同學、朋友運動支持及與規律運動行為呈正相關。 五、邏輯斯迴歸模式分析顯示有參與校內運動社團的學生,以及利益性認知越好、自我效能越高的時候,越能增進規律運動行為。Item 乳癌病患的社會支持及生活品質之研究-以臺北市某跨院性乳癌病友支持團體為例(2010) 朱怡儒; Yi-Ju Chu本論文研究目的主要探討乳癌病友之參與病友支持團體、社會支持及生活品質之關係,以北部某乳癌病友支持團體之病友為對象,採橫斷面問卷調查收得154份有效問卷。結果發現: (1)乳癌病友的生活品質屬中等程度;感受最好的是生理安適感,而心理安適感受最差。社會支持位居中上程度;感受以自尊支持最多,最少是情緒支持;家人在情緒、自尊、實質等支持功能中均高於病友支持團體及醫護人員,而病友支持團體在訊息支持明顯高於醫護人員及家人。參與病友支持團體之狀況:參與時間平均4.98年,互動頻率介於四至七成左右,以及近四成四成的病友網絡數量在1-5位,自覺互動關係及溝通狀況均在普通以上居多。 (2)在個人基本屬性及疾病特性與參與病友支持團體之狀況間的關係方面:最初乳癌確診時間愈久、目前接受治療種類數目愈少、有擔任幹部者,則參與團體的時間愈長。有擔任幹部者,在病友間自行聚會次數就愈多、自覺團體中的互動關係也愈佳,另,亦與目前無職業者,同時在參與團體活動次數,以及使用或接受團體電話服務次數等變項也愈多。 (3)乳癌病友參與病友支持團體程度愈顯頻繁,其得到來自病友支持團體社會支持也愈多。 (4)研究對象的整體社會支持與整體生活品質兩者之間並無相關。 (5)本研究發現醫護人員情緒支持是影響靈性安適感的主要因素。而家人的社會支持,以及家人的自尊支持是影響整體生活品質與心理安適感共同的顯著預測因素。 本研究有助於暸解乳癌病友參與病友支持團體、社會支持,以及生活品質之狀況,提供相關支持系統評估及妥適的支持照護,作為提升乳癌病友社會支持及生活品質之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