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5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語言、大腦與時間的相遇:漢語的觀點
    (2022) 理克; Collart, Aymeric
    時間被視為人類認知中至關重要的概念,時間標記則因語言而異。不過,大腦處理時間標記仍然不清楚。現今絕大多數的相關研究皆是針對印歐語系語言中的「時態」(tense)標記。本論文將要探討漢語中的「了」及「過」兩個「時貌」(grammatical aspect)標記和過去時間的關係,以及大腦如何處理「了」及「過」之時間標記。首先,本論文針對漢語中存在已久的「了」及「過」是否具有「時態」成分之辯論提供反證,並且主張「了」及「過」被用於表示過去時間是因為其時貌特徵。本論文將兩者時貌特徵與表示過去時間的關係分析成對應到不同語法的意義、功能:「了」對應到「時間先後關係」的認知功能,而「過」對應到「時間定位」的認知功能。接著,本論文透過三個採用事件相關電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稱ERP)技術的實驗測試/探討以上的分析。相關結果顯現了兩種質變上不同的效果進而支持上述分析:「了」在時間標記上的大腦處理誘發前腦及早期之負極性波幅(early frontal negativity),而「過」則是誘發晚期之正極性波幅(P600),此外,「了」及「過」在時間標記上的大腦處理方式與「了」及「過」在時貌上(非時間上)不同。最後,為使以上兩種大腦處理方式有廣義的且跨語言的功能解釋,本論文將漢語的時貌標記在時間上的大腦處理與印歐語系的時態標記在時間上的大腦處理方式做相互對比:前腦及早期之負極性波幅(early frontal negativity)被視為反映「時間先後關係」的認知功能,晚期之正極性波幅(P600) 被視為反映「時間定位」的認知功能。總而言之,本論文採用以上分析及證據提供大腦如何處理時間標記之類型神經語言學模式。
  • Item
    萬大泰雅語疑問句型之研究
    (2008) 施姵如; Cindy Peiru Shih
    本研究旨在探討萬大泰雅語各種疑問句之句法結構及語調類型。萬大泰雅語屬於泰雅語中澤敖利語 (C’uli’) 的一支,主要分布於南投縣仁愛鄉境內。本文將萬大泰雅語疑問句型依據其詢問訊息、形成方式及語調三方面的差異,區分為四類,即是非問句、附加問句、選擇問句及訊息問句。 在句法結構方面,我們指出(一)是非問句可藉由其相對直述句的句末兩音節語調之改變而形成;(二)是非問句亦可藉由疑問詞ya’ 之出現在句首而形成,然而附加問句的疑問附加語 ’aw 則須出現在句尾;(三)選擇問句可分析為兩個是非問句的並聯結構,其中第一個是非問句經由改變音調形成,第二個則以疑問詞ya’ 起首,此外,萬大泰雅語選擇問句只允許前向刪除 (forward deletion);(四)訊息問句中的疑問詞依其構詞句法特徵可區分為疑問名詞和疑問動詞,而根據這些疑問詞在句中的分布,萬大泰雅語應歸屬為選擇性前置 (optional-fronting) 的語言,並呈現主語感應 (subject-sensitive) 現象。 針對萬大泰雅語各種疑問句型的語調現象,我們探討以下幾個議題:(一)音節結構、重音形式及性別和語調的關聯性;(二)疑問詞 ya’ 和疑問附加語 ’aw 對是非問句和附加問句語調及語調下降終止 (downdrift suspension) 現象的影響;(三)謂語/非謂語的差異和選擇問句中ya’ 的語調表現之相關性;(四)疑問詞音節結構與疑問詞出現在句中的位置對訊息問句語調之影響。另外,我們也整理出萬大泰雅語語調的四種主要功能:(一)區辨不同的語言行為,例如直述句與是非問句;(二)區辨不同疑問句型;(三)衍生各種疑問句型的非疑問用法,例如不定詞、修飾問句、驚嘆與遲疑;(四)使說話者於詢問時能同時表達態度上的暗示,例如威嚇、強調或厭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