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5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中文遞歸領屬「的」之第一語言習得
    (2023) 簡立雯; Chien, Li-wen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中文為母語的兒童對中文遞歸領屬『的』之第一語言習得。主要包括四個面向:兒童對多層遞歸領屬的可行性,理解及產出多層『的』的表現程度,可能產出其它同質多層遞歸領屬的表達方式,以及年齡因素。本研究包含兩個測驗,一為真實價值判斷的理解測驗,另一為問答產出測驗。研究對象包含實驗組的四十八位幼稚園兒童,年齡層為三歲,四歲及五歲,並以此三個年齡分為三組,每組十六人,以及對照組的十六位成人。研究結果顯示,遞歸領屬的階層對母語為中文的三歲和四歲兒童無差異的重要性,但對五歲兒童而言,不同階層的遞歸領屬是有其意義的。在理解能力及產出測驗方面,所有參與者在理解測驗的表現均明顯優於產出測驗,但針對產出測驗卻僅有五歲兒童得以有所表現,而且就其現階段的語言能力也僅單層遞歸領屬通過測驗。另外,在測試中以其他方式表達同義於遞歸領屬的產出中我們發現,三歲兒童最多以手指著答案(肢體語言)作答,四歲兒童以不同類型短語回覆,五歲兒童最多則是遺漏一個階層的主語或目標符號『的』為最常使用。最後,年齡是兒童習得多層中文遞歸領屬『的』之重要關鍵因素,三歲及四歲兒童則僅在理解階段,但尚無法適切地表達即使是單層的遞歸領屬,反觀五歲兒童則不僅可表現出和成人一樣的理解程度,並可以產出單層的遞歸領屬語句回覆問題。
  • Item
    中文話語標記「我覺得」之第一語言習得
    (2020) 吳中育; Wu, Chung-Yu
    時至今日,談到中文言談標記「我覺得」的研究,大部分還是著重於成人在立場表述時的使用情形,至於兒童如何習得這個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運用的認識情態標記,相較來說反而鮮少著墨。有鑑於此,本實驗旨在探討以中文為母語之兒童在具體運思期發揮七種「我覺得」語用功能的發展,尤其在不同文體或情境下。採取量化與質化並行的研究方法來觀察實驗組四十五位兒童,其細分成三個年齡層和對照組十五位成人,以小組討論方式,來蒐集真實的自然語料,同時輔以統計檢定及言談分析作為佐證。 研究發現,如下: 一、所有參與者在論說類型之任務中使用「我覺得」的數量明顯偏高,於此兒童跟成人在偏好上相當類似。 二、就功能性而言不管兒童還是成人「我覺得」最常被用來評論,不過兒童仍然無法用「我覺得」做結論。 三、其固定模組或組成公式則顯示,位於句尾的「我覺得」分布比較狹隘。 四、依據兒童的能力指標也可以看到三階段發展:從低年級到中年級,逐漸習得如何使用「我覺得」來猜測或建議;從中年級到高年級,逐漸習得如何使用「我覺得」來表達事後想法。儘管如此,七歲到十一歲的兒童似乎尚未習得如何使用「我覺得」來提出結論。 總結而言,本論文不僅僅拓展了對中文言談標記的理解,更為往後此方面之母語習得帶來重要的教學啟示與應用。
  • Item
    台灣兒童中文名詞組省略之母語習得
    (2009) 徐家偉; Dennis Jia-wei Xu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文名詞組省略(null noun phrases)之第一語言習得。研究議題包括主詞與受詞省略的不對稱性(null subject/object asymmetry)、「指涉性」效應(referetiality)、年齡組別效應(age effects)、三類子句類型以及題型效應(task effects)。本研究設計了兩種實驗題型,其一是句型選擇題(Sentence Selection Task),其二是故事重述題(Story Retelling Task)。研究對象為四十五名以中文為母語的幼稚園生和十五名成人中文母語人士,並從中分為以下四組:第一組(三到四歲)、第二組(四到五歲)、第一組(五到六歲)、第四組(成人;十八到二十四歲)。 實驗結果主要如下:第一、主詞與受詞省略的不對稱性在兩個實驗題型中均可觀察到:受試者在選擇或使用「名詞組省略」的結構上,空主詞比空受詞來的多。第二、「指涉性」效應:空填補代詞(null expletive pronoun)的選擇或使用比實填補代詞(overt expletive pronoun)“它”來得多。第三、幼稚園學童的名詞省略在三大子句類型(主要子句、包孕子句和副詞子句)(matrix clauses, embedded clauses, and adverbial clauses)間,以統計看來並無顯著之相關,但成人母語人士則是使用副詞子句中的名詞省略高於另二種子句類型中的名詞省略。第四、結果呈現以下習得次序:第一階段包括主詞與受詞省略的不對稱性、主要子句和包孕子句中的名詞組省略;第二階段包含「指涉性」效應;第三、副詞子句中的名詞組省略。最後一點乃是有關於題型效應,該名詞組省略的習得次序在理解性測驗(comprehension task)中,比起在口說測驗(production task)中,更容易觀察到而且易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