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5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台灣中學生之英語閱讀測驗做答策略研究
    (2011) 魏采誼; Tsai-Yi, Wei
    本研究主旨在於探討台灣國中學生在做答閱讀測驗考試之表現及其策略使用上之成效。研究對象為二百八十二位國中三年級學生,依據閱讀測驗分數結果分為高分組和低分組。本研究所使用之閱讀測驗是依照基測模擬試題編製而成,在難度上屬於中偏易。在完成閱讀測驗測後,二百八十二位學生填寫做答策略使用調查問卷後,本研究分析學生在理解題幹,理解選項和選擇正確選項時常使用的做答策略及學生對於做答時的後設認知。此外,本研究亦探討高低分組的做答策略差異。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1) 為了理解題幹,本研究大部分的學生依賴單字、文法和句型結構的知識;回到文章尋 找相關資訊和花費比較多的時間在困難的題幹上也是本研究大部分學生常使用的做答 策略。比較高低分組學生問卷結果顯示,這些選項皆呈現出顯著差異。本研究大部分的學生亦採用翻譯來理解題幹,但高低分組學生問卷結果顯示,翻譯策略並未呈現顯著差異。相對於翻譯,本研究大部分的學生並未採用釋意來理解題幹,但在高低分組學生問卷結果顯示,釋意策略卻呈現出顯著差異。 (2) 為了理解選項意思,本研究大部分的學生最常使用的做答策略依次為回到文章尋找相關資訊,花費比較多的時間在困難的選項上及透過文法和先備知識協助選擇選項。比較高低分組學生問卷結果顯示,這些選項皆呈現出顯著差異。本研究大部分的學生並未採用釋意來理解選項,但高低分組學生問卷結果顯示,釋策略卻呈現出顯著差異。 (3) 為了選擇正確答案的選項,刪除選項為常見的作答策略。依據文法、句型結構和先備知識,本研究大部份學生會刪除重複及不合理的選項。對於困難的選項,他們會延後處理並回到文章尋找相關資訊。這些選項之使用在高低分組皆呈現出顯著差異。為了選擇正確答案的選項,本研究大部分的學生亦會採用他們先備知識,但高低分組學生問卷結果顯示,此策略卻未呈現出顯著差異。此外,當對答案不確定時,高分組的學生會專注在不熟悉的選項,試圖去理解它。 (4) 在閱讀測驗的做答過程中,本研究大部份的學生會注意答題的進度和檢查答案的確定性。在做答完畢後,大部份的學生都可以理解文章的大意。高低分組的學生在這些選項皆呈現出顯著差異。此外,高分群的學生在做答前會先計畫自己的做答方式,也比低分群的同學更清楚自己的做答策略為何。 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建議英文教師課堂上教授常用的閱讀測驗做答策略。藉由這些做答策略的練習,能協助學生在答題時調整自己的做答方式。而高低分群的做答策略差異,也值得討論並讓低成就學生熟習高成就學生使用的策略。 關鍵詞:台灣中學生,閱讀測驗,做答策略
  • Item
    探討以英語為外語學習者在閱讀中指涉詞理解過程與表現影響因素之眼動研究
    (2017) 方挺; Fang, Ting
    研究者已經發現指涉詞在閱讀中的重要性,並且認為許多因素會影響第二外語學習者在閱讀時對於指涉詞的理解,包括學生的第二外語言能力、指涉詞與其先行詞在文本中的距離、以及指涉詞與先行詞關係的清楚程度。另一方面,Schmidt (1990) 認為學生對文法形式的注意力在語言學習中是必要的,而許多研究者亦藉由文本強化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文本強化或可使文本中的指涉關係變得明顯清楚,讓讀者注意強化目標間的關係,進而幫助讀者對指涉詞關係進行後續的分析達到理解。 然而,雖然過去的研究顯示指涉詞對文本閱讀的重要性,以及許多第二外語學習者經常在理解指涉詞時遇到困難,相關的第二外語指涉詞教學研究似乎並不多。多數文本強化的文獻亦很少探討強化與文本中的指涉詞之關係,因此較難推論文本強化是否對其他文法形式有類似影響。最後,許多文本強化的文獻大多使用非即時方式去推論學習者的注意力情況,而不是在學習者的閱讀過程中進行直接即時觀察。為了填補以上提及的研究缺口,本研究使用即時眼動設備來探討文本因素(指涉詞與其先行詞在文本中的距離與文本加強)和讀者因素(讀者的英語程度)是否會影響以英語為外語學習者之指涉詞關係理解。藉由眼動設備,研究者可以同時了解英語學習者的指涉詞理解表現以及他們在閱讀中的指涉詞理解過程。 三十二位大學生分別編入控制組與實驗組。控制組包含九位高程度英語學習者與七位低程度英語學習者,實驗組包含八位高程度英語學習者與八位低程度英語學習者。兩組受試者在電腦螢幕上閱讀一篇相同內容的英語文章,並且回答指涉詞辨識問題和閱讀理解問題。兩組唯一的差異在於實驗組的目標指涉詞與先行詞字體在英語文章中被粗體加大進行文本強化而控制組則無。兩組受試者在完成閱讀後均接受研究者的訪談。本研究使用三因子混合變異數分析探討受試者在閱讀中的眼動過程以及他們的後續的指涉詞辨識表現。受試者的訪談資料成為三角檢定的輔助資料。 研究結果顯示,在閱讀過程中的初期處理階段,低程度英語學習者在理解指涉詞時間上多於高程度英語學習者;而在閱讀過程中的後期處理階段,低程度英語學習者在理解指涉詞與先行詞的時間上亦多於高程度英語學習者;所有學習者的指涉詞與先行詞理解時間在有文本強化的情況下亦多於在沒有文本強化的情況;而當指涉詞與其先行詞在文本中的距離較遠的情況下,所有學習者理解先行詞的時間也比其在距離較近的情況下多。另一方面,受試者的指涉詞表現結果顯示,高程度英語學習者比低程度英語學習者有較高的指涉詞辨識分數以及較短的回答反應時間;受試者的指涉詞辨識分數受到文本強化因素影響而較不受距離因素影響。研究結果亦顯示受試者的閱讀理解分數在有無文本強化下並未無差異;在有文本強化的情況下,受試者的指涉詞辨識分數與其閱讀理解分數呈現正相關。 根據本研究的發現,建議外語教師可以鼓勵低程度英語學習者藉由閱讀文章前後文來了解指涉詞關係在語境中的涵義;教師亦可依照學生的閱讀能力使用文本強化的方式來引導英語學習者對於文章中指涉詞的注意力,以幫助他們分析文本中的指涉詞關係。最後,為了讓學生更容易將指涉詞學習融合整體文本語境,外語教師可利用相關的教學素材作為上課內容,並避免在缺乏語境下用單一片斷的文法規則進行第二外語指涉詞教學。
  • Item
    線上反饋系統對於台灣中學生單字學習的影響
    (2017) 紀姵吟; Chi, Pei-Yin
    本研究的目的是藉由實際測量學生的單字學習的進步成果來探討線上反饋系統對於第二語言學習者的學習成效。實驗結束後所進行的問卷調查與訪談結果也會納入實驗結果的討論,以更深入了解學習者的想法。 研究對象為台灣某國中兩個班級共五十四位八年級的學生。其中的二十七位學生組成控制組,上課中藉由PowerPoint來做單字的練習並用口頭回答;另外的二十七位學生組成實驗組,上課中藉由線上反饋系統---Nearpod來做單字的練習並被要求使用Nearpod反饋系統來回傳答案給老師。在實驗開始前,兩組學生都先接受單字翻譯的前測,以了解學生的先備知識。接著,在兩次的課堂中,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學生都閱讀相同的閱讀素材並做相同的單字填空練習。實驗組的學生需使用Nearpod傳送答案給老師而控制組的學生是看完PowerPoint簡報軟體的題目後用口頭回答老師。兩組的學生皆在課堂練習後接受單字翻譯和拼字的立即後測,以了解學生的立即成效。在課程結束的一週後,進行單字翻譯和拼字的延宕後測來了解兩組學生的單字學習效果的持久性。實驗組的學生在延宕後測後施以問卷調查並進行訪談,以了解學生在課堂中使用Nearpod學習單字的感受與想法。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學生在單字翻譯方面皆有顯著的進步。然而,不論是在立即後測或延宕後測中,實驗組學生的進步分數皆高於控制組學生的進步分數且達到統計上顯著水準。不論是在高成就群或低成就群,亦是實驗組顯著高於控制組。更進一步說明,實驗組的低成就學習者的進步分數相當於控制組的低成就學習者的兩倍之多。但是在拼字能力方面,兩組學生在立即後測與延宕後測中並無顯著差異。實驗組的學生在問卷與訪談中對於在課堂中使用Nearpod教學大部分抱持正面的態度,他們認為Nearpod可以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和課堂參與度,並提供來自教師的立即回饋,這對於他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學生的回饋中也指出使用Nearpod的缺點以及對線上反饋系統的建議皆在研究中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