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5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英語能力與學習風格及多元智能之關係:復興高中學生之個案研究
    (2004) 陳思珮
    本研究旨在探討英語能力 (English proficiency) 與學習風格 (learning styles) 及多元智能 (multiple intelligences) 的關係。 其重點首在探討高成就者 (high achievers) 與低成就者 (low achievers) 之間的學習風格及多元智能是否有顯著差異。 本研究實驗對象為107 名臺北市立復興高中一年級的學生。 研究方法採量表調查法和訪談法。 在量表調查法部分,採用「學習風格量表」 (Dunn et al., 1989) 與「多元智能評量表」(謝家蓁,2000)為研究工具。 受試者的英語能力則採用全民英檢之聽力及閱讀測驗和研究者設計之口語、寫作能力測驗。 訪談部分,研究者挑選6名學生(3名高成就者,3名低成就者)進行訪談,進一步確認量表統計之結果。 本研究所得資料分別採取描述統計、多元迴歸、皮爾遜積差相關法及T檢定統計方法等加以分析。 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受試者的英語能力和其動機、同儕學習、聽覺型及觸覺型學習風格有關。 整體而言,高成就者比低成就者顯著有較強動機,但明顯地較不喜愛聽覺型及觸覺型的學習風格。 至於多元智能方面,結果顯示受試者的英語能力和邏輯—數學、自然觀察者、音樂及空間四項智能有關。 高成就者大致上在音樂智能的得分明顯地高於低成就者; 在邏輯—數學及自然觀察者智能的得分明顯地低於低成就者。 此外,受試者的英語能力和其學多久英語、學習英語的興趣及父母親的態度亦呈現正相關。
  • Item
    國中生英語字彙學習策略使用與學習知覺風格偏好之研究
    (2006) 陳佩禎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國中生的英文字彙學習策略使用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y Use) 與學習知覺風格偏好 (Perceptual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s) 的關係,為了達成此研究目標,本研究探討:(1)國中生的英文字彙學習策略使用頻率,(2)國中生的學習知覺風格偏好分佈,(3)國中生的字彙學習策略與學習風格的關係。 此外,特別針對學生的學習成就及性別對其字彙策略應用與學習風格之關係作進一步的了解。 本研究實驗對象為207名台北縣一所國中二年級的學生。研究方法採量表調查法。問卷包含兩部分,其一為改編自Schmitt (1997)的字彙學習策略量表,另一為改編自Reid (1984)的學習知覺風格偏好量表。 研究結果顯示學生並不常使用字彙學習策略也無強烈的學習知覺風格偏好;學生的學習風格與整體字彙學習策略使用有顯著相關;學生的學習成就顯著影響各類字彙學習策略使用及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獨立學習型學習風格;學生的性別與字彙學習策略無顯著關係,但對觸覺型學習風格有顯著影響。
  • Item
    使用4Mat系統教學法幫助不同類型學習風格的讀者有策略地閱讀
    (2006) 李瑞芳; Grace Jui-fang Lee
    本研究旨在探討使用「4Mat系統教學法」對於提升目前常態編班之國中學生英文閱讀能力是否有幫助。實驗對象為台北市某公立國中一年級之學生,共30名學生。研究時間為期兩週共六堂課,包括前測、問卷調查、教學活動與後測實施時間。教學活動之進行係利用英語課堂外之時間以免影響正常教學進度。教學進行中之分組為隨機分組,以符合目前國中常態分班現況與「4Mat系統教學法」之概念。 研究進行步驟為:先將學生依量表分四類學習類型,再用「4Mat系統教學法」針對四類學習者之特徵,將教學活動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為透過學生之個人經驗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及興趣;第二部分以教師授課為主,為學生清楚分析教學內容之重點;第三部分為進行各類活動,讓學生將老師上課之重點加以運用,並確認其可行性;第四部份為評量,包括自我評量及教師評量。教學活動結束之後,再對學生實施後測,以了解各類學習類型學生之進步情形。 本研究結論為: (1) 4Mat教學法確實可以幫助學習者有策略地閱讀文章並回答與文章相關的問題:如猜測字義、找出細節、主旨及推論文意等。 (2) 第一類學習者雖經統計分析結果未顯示有顯著進步,但於4Mat教學法後,有更多此類學習者能找出文章細節。 (3) 由於第二類學習者人數過少,故在分析前後測結果後,回答各類問題並無顯著進步。 (4) 第三類及第四類學習者在學習找出文章主旨皆有顯著進步。因為此二類學習者分別屬於應用型與思考型,而4Mat教學法的活動使此二類學習者獲益最多,能更準確地找出文章主旨。 (5) 第四類學習者在推論文意方面亦有顯著進步。由於此類題目不易在文章中找到答案,經由4Mat教學法使第四類學習者發揮其創造力及思考力而有顯著進步。 本研究建議未來的研究者可增加參與者人數,或增加每一類題型之題數使分析時增加其結果之可靠性。以期使4Mat教學法在增進學習者閱讀能力上有更具建設性的結果。
  • Item
    國中生對英語課本活動喜好之研究
    (2005) 趙雲華; Yun-hua Chao
    中文摘要 本論文旨在探討台灣國中生對於英語教科書中的活動喜好,特別針對學生的活動喜好及其與英語學習風格、英語學習動機強度、學習成就及性別間的相關性做進一步的了解。 本研究施測對象為336 名臺北市士林區一所國中二年級的學生。研究方法採量表調查法。除了詢問背景資料外,本問卷含改編自Reid (1987) 的學習知覺風格偏好量表、Gardner (1985)的動機強度問卷、及改編自康軒國中英語第一冊至第四冊的課本活動喜好問卷。問卷的結果採用描述統計、T檢定及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學生的活動喜好與其英語學習風格、英語學習動機強度、學習成就及性別間有顯著相關。在學生喜好的前十項活動方面,學生的活動喜好類型與其學習風格具有一致性。然而在學生最不喜好的十項活動中,活動的施行方式(單獨或分組活動)與活動的難度對學生的活動喜好影響較大。本研究建議教師在設計或施行教學活動前,應先了解學生之學習風格及學習動機強度,以使教學更為有效。此外,施行較為困難的學習活動時,教師應更為注意學生的反應,給予學生詳盡的指導及練習,並減低學生學習的焦慮。教科書編者在設計教科書活動時,也應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風格及動機,並了解教師及學生對課本活動的喜惡,增加學生及教師偏好的活動,並改編學生覺得困難而不喜好、或教師覺得施行上有困難的活動,以使教師在教學上更得心應手。